APP下载

黔西南州2005年至2013年48例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2014-09-08敏,潘

食管疾病 2014年4期
关键词:公安干警黔西南州技术规范

张 敏,潘 玲

黔西南州2005年至2013年48例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AnalysisonExpossureof48ProfessionstoAIDSfrom2005to2013inQianxinanDistrictofGuizhouProvince

张 敏,潘 玲

目的分析本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探讨职业暴露后实施预防措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黔西南州2005年至2013年发生的48例职业暴露个案进行分析。结果在分析的案例中,暴露方式以皮肤或黏膜接触为主,有21例(43.8%),其次为针刺伤18例(37.5%);咬伤、抓伤9例(18.8%);暴露源不明11例(22.9%)。一级暴露12例(25%);二级暴露16例(33.3%);三级暴露2例(4.2%),评定为一级以下18例(37.5%)。48例中23例进行了预防性服药处理(47.9%),全部给予基本用药程序处理。所有病例均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医疗人员和警察的工作中应强化艾滋病防护意识,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暴露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治愈、没有预防疫苗的传染性疾病。其病死率高,容易存在社会歧视,因此给全世界各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国近几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州艾滋病病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的情况,寻求提高职业安全、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现对本州2005年至2013年间报告的有完整记录的48起职业暴露事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贵州省黔西南州2005年至2013年发生的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和公安人员48人。

1.2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艾滋病实验室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的要求,对暴露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暴露者当天、4周、8周、12周、6个月血液3 mL做HIV抗体检测。经过6个月观察,阴性者排除暴露后感染。HIV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暴露级别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艾滋病实验室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要求分级。根据暴露源的情况和暴露类型,对暴露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和本人意愿确定是否需要服药。全部实施两种服药程序:一是基本用药程序:拉米夫定0.3 g, 1次/d,齐多夫定0.3 g,2次/d,连续服用28 d。

2 结果

2.1暴露者基本情况2005年至2013年共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19~71岁,医师14人,护士16人,检验人员3人,消毒人员1人,警察14例。

2.2暴露情况①暴露方式:主要是分泌物、血液接触皮肤或黏膜等(表1)。其中分泌物或血液接触皮肤或黏膜21例(43.8%),针刺伤18例(37.5%),抓伤、咬伤9例(18.8%)。暴露后均进行伤口处理。见表1。②暴露级别:暴露级别评价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6》:一级12例(25%),二级16例(33.3%),三级2例(4.2%),一级以下18例(37.5%)。暴露源不明11例(22.9%)。

2.3药物预防及暴露后检测效果在暴露发生后根据评估结果及本人意愿,23例采用基本用药程序,2例因为暴露发生3 d后才报告,未予服药。所有暴露者均被要求在暴露后当天、4周、8周、12周、6个月检测HIV抗体,经过6个月观察,目前随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暴露后感染。

2.4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6例,头痛失眠4例,肝功能异常1例。主要出现在医务人员,作对症处理后好转。

表3 黔西南州职业暴露人员PEP后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在工作过程中皮肤黏膜接触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污染物,导致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事件,称为艾滋病职业暴露。在工作中,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的增加,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并不少见[1]。我州发生职业暴露的类型以皮肤黏膜接触为主,其次为针刺伤,咬伤、抓伤,主要以公安干警为主,多在公安干警抓捕、搜身及有肢体接触时发生。有效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是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综合医院和公安部门都要重视的工作。根据对暴露人员的调查,其主要原因是:①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对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缺乏全面了解,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②职业暴露的宣传培训工作做得不够,特别是公安部门,部分综合医院通过发放资料的方式进行宣传,未进行系统培训;③部分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未按标准程序操作,进行侵入性操作及接触患者的血液及一些锐器时没有进行必要的防护[2]。

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彻底清洗创口、冲洗黏膜,是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有效、最重要的环节;PEP药物预防性治疗最好的效果应是发生暴露后4 h内服用。由于多数职业暴露人员对此知识掌握不够,有过分依赖预防性药品的认识,使暴露后处理的质量明显下降。

应注重对暴露人群的心理支持,本组中多名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暴露后精神高度紧张,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服用预防性药物期间恶心呕吐、头昏等副反应表现很明显,分析与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感染和职业暴露预防性药品毒副作用的过度紧张有关。而公安干警对药品毒副作用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少有副反应现象发生。

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第一道防线是加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清洗创口、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是防止感染艾滋病的第2道防线。同时医务人员在执行诊疗操作时采用安全设备中真空采血管、碟形针具等,能尽量减少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建议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部门相关知识培训和演练,健全相关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保护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的身体健康。

[1]李天伦,李兵,黎儒青,等.HIV流行形式及医院感染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396-398.

[2]陈燕青,陈桂珍,张复春,等.59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分析及处理[J].热带医学杂志,2009,9(8):939-940.

2014-07-11

贵州省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兴义 562400

张敏(1978-),女,贵州兴义人,主治医师,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R 512.91

B

1672-688X(2014)04-0295-03

猜你喜欢

公安干警黔西南州技术规范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慰问一线公安干警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和平区人大代表慰问公安干警
长春市公安干警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
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