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官寨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分析

2014-09-03沈胜强曹泉水

四川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析模型灰色围岩

陈 尧,刘 立,沈胜强,曹泉水,胡 瑶

(1.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9;2.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隧道开挖破坏了围岩的原始结构,造成围岩内力重新分布,引起围岩变形。通过监测岩体结构位移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岩体结构的稳定状态,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稳定性控制。因此,用监测到的历史位移进行建模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及时掌握岩体的变化规律,在工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两种预测模型,即回归分析模型以及灰色理论GM(1,1)模型,结合地下工程实例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合理的预测方案,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1 工程概况

四官寨隧道是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长隧道,设计车速80km/h,隧道位于兴仁县潘家庄镇约8km的王家寨村。隧道区山体部分植被覆盖,进出口段均为耕地,进口及洞身段有采煤活动;隧道区地层相对简单。进口右线YK23+833~YK23+853段开挖掌子面围岩主要为灰色、灰黑碳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强风化~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呈薄层状结构,自稳能力一般,洞室开挖容易出现掉块或塌顶现象, 围岩级别为Ⅳ级。本文选取YK23+853断面的观测数据来分析隧道围岩变形和围岩稳定性概率,选取YK23+853断面2012年1月2日到2012年1月17日的拱顶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且预测2012年1月18日的拱顶沉降量。

2 回归分析模型

回归分析模型是利用数据统计原理,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因变量与某些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个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函数表达式),并加以外推,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变化的分析方法。本文根据原始数据特点,回归函数采用对数函数Y=A+Blnt 进行拟合预测分析。通过EXCEL运算得到A=-0.6636,B=3.0959 。回归分析拟合预测结果见表1,回归分析拟合预测曲线见图1。

3 灰色理论GM(1,1)模型

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灰色模型按照五步建模思想构建,通过灰色生成或序列算子的作用弱化随机性,挖掘潜在的规律,经过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之间的互换,实现了利用离散的数据序列建立连续的动态微分方程模型的新飞跃。围岩变形的量测结果,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灰色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GM(1,1)模型,来预测可能发生的收敛变形,以便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关的围岩动态信息。

图1 YK23+853断面拱顶沉降量-时间曲线

4 分析比较结果

4.1 拟合预测表格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这两种模型拟合预测数据,在实测数据的周围波动范围不大,说明用这两种模型来拟合预测是合适的。1月18日的预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误差更小,更为接近实测数据,说明回归模型相较于灰色模型在这种工况下做预测更优。

4.2 拟合预测曲线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原始数据曲线前期斜率远大于后期斜率,说明围岩稳定由于受地质情况、天气情况、工程机械等多方面的影响,前期变化较大,而后期逐渐趋于稳定。从图1中可以看到两种模型拟合均有一定的偏差,总体偏差上下波动不大,但是在拟合后期两模型拟合趋势明显不同,灰色理论GM(1,1)模型拟合趋势偏危险状态,而回归模型拟合趋势偏安全状态,从工程实测值来看,回归模型拟合趋势更接近实际的围岩变化情况。

4.3 精度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灰色模型平均精度7.803%,回归模型平均精度4.064%,说明灰色模型总体拟合效果优于回归模型。从表1还可以看出,回归模型个别拟合精度偏差较大,主要集中发生在开挖后的前期,后期拟合逐渐趋于稳定。而灰色模型拟合没有偏差较大的点,但预测值偏差较大。

5 预测分析

从预测数据结果来看,回归分析模型残差为0.58,灰色理论GM(1,1)模型残差为0.917,显然,预测效果回归模型优于灰色理论GM(1,1)模型。而拟合精度方面,灰色理论GM(1,1)模型显示出较好效果。

从适应性来说,本文选用的是大容量样本,这正好符合回归模型特点。因为样本容量越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越好,样本容量越小,其系统的规律越难把握准确。而灰色理论GM(1,1)模型在少数据或是经验缺乏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预测,而且预测结果也能较好符合实际情况。

6 结 论

由于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的影响因素较多,为选择较优预测方案,本文根据四官寨隧道YK23+853断面拱顶沉降量的监测数据进行了两类预测模型的建立,通过预测数据进行图标以及精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对数据图例的分析来看,围岩达到整体稳定的程度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岩石的应力与应变在开挖后不断地变化调整,其调整过程往往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围岩变化的监测量控就显得格外重要。

(2)本文采用的是对大容量拱顶沉降数据样本进行分析,这正适合回归分析模型特点,收集的原始数据越多,其预测效果越好。在本文中,回归模型前期拟合精度较差,但后期拟合预测精度越来越好,越来越接近实测数据。灰色理论GM(1,1)模型基于微分建模,以及小样本容量也可建模的特点,预测也能较好反映工程实际,但在大容量样本的情况下,其预测效果不如回归模型。并且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原始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影响了其在大容量样本情况下的适应性。

(3)通过分析,虽然影响隧道岩石的应变变化因素很多,且前期变化不规律,但在施工后期围岩的应变变化将趋于缓和,这对围岩的二次衬砌时间的把握具有指导意义。

(4)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预测方案进行对比,只用一种方案过于片面,不能掌握系统真实的发展趋势,应从多种方案中选择合适的方案,以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保证工程的安全。

[1] 沈建波,屈建国,詹召伟.基于灰色理论的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预测研究[J].煤矿开采,2011,16(2):22-24

[2] 李亮,陈刚,马峰.基于灰色理论的地下水埋深预测分析[J].地下水,2010,32(5):22-24

[3] 李长武,文辉辉,尹建民.珠藏洞隧道施工安全监测与评价[J].水力发电,2012,38(6):51-53

猜你喜欢

分析模型灰色围岩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浅灰色的小猪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感觉
全启发式语言分析模型
滑动构造带大断面弱胶结围岩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