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校园中场所精神的营造
——以传统校园为样本

2014-09-03沈莹梅

四川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脉校区场所

沈莹梅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可以将场所精神这一概念通俗地看作是一个地方、一个场所表达出来的性格,营造的气氛,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

仔细回顾在高校生活学习的情景,我们不难发现,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所往往存在于那些历史久远的校园中。赋予场所精神和记忆的良好校园环境需要在实践进程中成长和丰富。

1 高校文化与场所精神

1.1 文脉

通常我们都认为一座历史性校园往往比一座新建校园更能引起人们的回忆与共鸣,它更具有场所的意义。校园建筑穿越历史长河,其中的优秀之作早已升华到精神层面。历史性校园通常在校园内部保存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或历史建筑,并且空间格局和环境风貌仍保留着原有的历史特色。

另外,地域文化也是文脉的一种体现。地域概念并非简单的由地理、气候等物质因素决定,还包括特定地区文化身份的相关综合因素。这些所有的元素集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的判断。这也是在我们营造场所精神时所要注意的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深圳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也截然不同。深圳大学有着海边开阔晴朗的风景,而南京师范大学有着小家碧玉的温婉(图1)。

(a)深圳大学

(b)南京师范大学图1 不同地理位置的校园氛围

1.2 理念

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大学新校区及大学城大量新建。尽管大学校园里人头攒动,看起来充满活力,可大学精神的贫乏似乎也达到了极点。在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已经从最初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逐渐地转移到了物质的层面。大学正在逐步丧失它应该坚守的理念,大学的内在精神和基因已经在逐渐远离人们心目中的大学理念。首先我们应该竖立起大学的理念,其次应该从场所的营造中去反映和升华这个理念,这才是场所精神在大学校园建设中体现的价值。

2 高校建筑与场所精神

大学的建筑是大学的历史见证、实力见证和办学理念见证。从大学的建筑中,可以看出它的历史与文化,乃至精神与气质。

2.1 建筑的形态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的建筑就是大学的精神体现,是它们让“大学”的历史活了下来,否则,这些建筑的定语完全可以用“工厂”、“商场”来代替。高校建筑应该具备“大家闺秀”那种优雅端庄的风度和气质,而非工厂里的产品式的摆放或货架上商品的排列。

这也就是说,高校建筑的形态能够让人第一眼就能感觉得出其学校的文化气息,所体现出来的场所精神也是相符合的。作为大学里的建筑,它总是要带着某种消极或积极的意义以“物证”的角色出现在大学历史的审视之中,影响着后人对高校的评说。

2.2 改造的方式

随着时代越来越快的发展,物质更新越来越频繁,我们周围的文化在渐渐流失,大学校园形成千校一面的格局,导致特有文化气息的流失。要使文脉如何在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情况下延续下去,利用改建把过去历史的痕迹保留下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方法。在欧洲的一些老工业城市的街道,时常会看到许多历史久远的建筑物处于修旧如旧的修缮之中,以求更好地恢复或者保留它的本来面目。面对西方国家对老工业城市改造和保护所采取的措施,我们的高校也同样面临着保护和改造的课题。

皇家马厩并非是校园改造的项目,但仍能从中看到校园改造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图2),建筑师理查德·墨菲保证原有建筑形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利用当代的材料和构成元素对细部进行了改造。透过这些细部,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建筑物过去的影子,保留了人们对当时的场景回忆的可能性。

(a)改造前的皇家马厩

(b)改造后的马厩图2 某皇家马厩

3 高校景观与场所精神

高校景观是除了室内建筑活动空间以外重要的学习生活及交流的公共空间。其所造就的优美环境和各种积极向上的园林景观所引导的思想与观念、理论与意识对校园场所精神势必产生直接巨大影响。

大学生对环境的心理需求特点是:依靠社会为自己提供信息和感情交流,同时又通过社会为他人所了解并得到承认。在环境的反映上,即是对公共活动空间的向往和对归属感的需求。所以,通过对校园景观的精心规划和设计,营造一个特有的校园文化,从而将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师生凝聚在一起。

四川大学著名的荷花池长久以来都是学习交流的场所,并且也是校园中一处标志性的景观。

4 空间尺度与场所精神

4.1 入口空间

入口是人们获得关于这个物体本身信息的第一印象,也是起到一个校园园区与外部分界的标志物。与此同时,它还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文化及理念。

中山大学在设计新校区入口时有意保留了老校区入口中的一些元素,使得人们在进入新校区时能够唤起对老校区的记忆,也是老校区文脉的一种延续。由于校园的扩大,校门从以前的三开间变成了五开间,同时满足了使用的需求(图3)。

(a)中山大学老校区入口

(b)中山大学新校区入口图3 新校区保留老校区的元素

4.2 街道尺度

多数高校都在中轴线上设置了林荫大道,道路在具备导向性的同时具备了遮阳挡功能。由于为了营造大树环抱的效果,道路的尺度一般在四车道以内,因此,它宜人的尺度让人更容易亲近了,人们愿意在道路上行走和停留。道路无形之中具备了交通空间和交往空间,营造了丰富的场所精神(图4)。

(a)深圳大学

(b)四川大学图4 宜人的主干道

4.3 交往空间

“人”是校园的主体,校园空间体现人性关怀,表达对人的理解和尊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中人的行为模式,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建设的共识。

校园环境中应该因地制宜地营造立体、多层次的参与性空间系统,丰富校园整体的空间体系。在强调空间连续性的前提下,创造出新型的有序流动的空间,形成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与转换,形成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空间之间的自然过渡,为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知识融会提供相应的平台(图5)。

图5 四川大学内景

在当今高校大肆新建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放慢脚步甚至停下脚步,对新建校园进行重新审视。我们从传统校园中汲取高校的内在含义,营造高校的场所精神。同时,由于校园扩大规模的需求,对传统校园的更新也是今后传统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新建校区还是对传统校区的更新,必须要平衡诸多矛盾,一方面要通过对场所文脉与地域的回应来获得贯注其中的“记忆”,另一方面也通过发展场所新的用途和活动赋予其生机和活力。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创造联系“新与旧”的校园环境,使得新建校区传承延续传统校区的场所精神,同时使得传统校区通过合理更新,在现代建筑群中获得新生。

[1] 郭苏明.场所精神的延续——由高校传统校区更新谈起[J].华中建筑,2008,(2):142-144

[2] 姚银平.现代校园规划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9):70-71

[3] 张鲁维.高校文化景观[J].艺术与设计,2008,(11):86-88

猜你喜欢

文脉校区场所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