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北部城区城市更新的特征与策略

2014-09-03丹,

四川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片区城区

胡 丹, 唐 鹏

(1.成都市武侯区建设局,四川成都6100002;2.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1 城市更新的经验借鉴

“城市更新”通常称之为“旧城改造”,因吴良镛先生提出旧城改造“实际上被社会误解成要适应现代生活就要对旧城大拆大改,在效果上也是不好的”[1]。故在规划上改用“城市更新”一词。城市更新更多地反映出通过对城市衰落地区物质空间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等的综合性改造与延续,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以实现该地区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通常包括“拆除重建”、“综合整治”以及“功能改变”三种方式[2]。

1.1 城市更新的主要特点

城市更新是在已建区上建城市,涉及的物权是分散的,故不能像新区建设一样,“采取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统筹建设模式”,政府“只能作为引导者,通过协调业主方、投资方和周边相关利益群体,理顺几方利益与城市整体利益的关系”[3]。同时,城市更新的成本大大超越新区建设,政府不得不借助市场的力量,故城市更新要面临业主、市场与公共利益等方面共同的约束。

1.2 广州“三旧”改造经验

广州自2007年开始进行“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的改造。全市“三旧”占地总面积399.52 km2,约占现状城乡建设总用地的1/3。广州“三旧”改造方式主要有全面改造(再开发型)、综合整治以及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三种方式。广州“三旧”改造规划采取“1+3+N”的规划编制体系:即总体的《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纲要》加旧城、旧厂和旧村三个专项改造规划,具体项目的改造计划再根据以上规划进行编制。

广州城中村的全面改造(重建)是近几年“三旧”改造的主要进行方向,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公开出让融资模式(猎德模式),自行改造、协议出让融资模式等改造指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遇到一定的困难,进度慢于预期。目前广州“三旧”改造工作重心正逐步转向旧厂房改造。

1.3 深圳城市更新

深圳引入源于台湾的“城市更新单元”概念,并确立了以“城市更新单元”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规划与计划管理制度。深圳规定了严格的城市更新单元申报准入条件,如完整成片,面积不宜小于3 ha,拟拆除重建用地不低于更新单元面积的70 %,总人数2/3以上的权利主体同意改造等,符合准入条件方可纳入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进行规划编制,并统一纳入近期建设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实施。城市更新单元打破了以宗地边界为限定的空间改造组织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改造对象类型划分的专项计划方式,实现了引导小规模零星改造向有序推进规模改造的转变,强化政府在改造规划和实施中的引导、协调角色[4]。

2 成都市北部城区的基本特征

成都市北部城区西至成灌路,东至成华大道,南至府河,北至香城大道及三河场镇用地范围,面积211 km2,人口150万人。北部城区城市建成区82.5 km2,城市待建区56.2km2,规划永久控制的城市绿楔用地面积47.3平方公里,仍有一定的城市扩展空间。北部城区由于是传统商贸市场的集聚地,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亟待改造。北部城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 建筑质量较差的用地面积较大

根据对北部城区现状建筑质量的调查,在80 km2建成区中,建筑质量较好的用地25.2 km2,建筑质量较差的用地30.3 km2,过半建筑质量较差,预计可全面改造(重建)的区域面积在15 km2以上。

2.2 传统商贸业集聚地,改造难度大

北部城区由于处于成德绵经济主流向上,并具有火车北站等门户节点,成为传统商贸业的集聚地,批发营业总额约占中心城的50 %。北部城区现状低端产业功能比重大,工业仓储及市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6 %,占产业用地的72 %。商品市场及仓储用地由于经济效益较好,且产权多已分割给业主,很难仿照成都东调的经验实现大厂房的整体搬迁,且由于业主的改造意愿不强,改造难度比广州城中村更大。

2.3 交通阻隔性要素较多,系统性不强

北部城区现有铁路、火车北站、西南交大、中铁二局等大院,以及商贸市场以及凤凰山和机场等多种阻隔性要素,导致骨干道路的贯通性较差,纵向从一环到绕城,横向全线贯通的骨干道路不足,间距过大,如与中心城南部相比,北部贯通性骨干道路的间距接近南部的2倍。有条件贯通的骨干道路存在断点较多,交织严重等问题。同时,北部城区还有大量高交通量产生源,中心城14个长途客运站,北部城区具有6个; 北部城区具有大型市场群10个以上。

北部城区与南部城区骨干道路间距比较 km

2.4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北部城区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共设施,如大型综合医院、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滞后,变电站密度低于中心城其他区域。

3 成都市北部城区城市更新策略

成都北部城区更新将是一个全面振兴的过程,除在物质空间上实现“畅通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的目标外,还将推动产业业态升级,打造“现代商贸强区”,并利用待建用地全面建设城北新中心,拓展北部城区的区域辐射能力。

北部城区除可建新的区域外,已建区的更新方式也主要为全面改造(再开发型)、综合整治以及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后两种方式对改造对象有一定的要求且资金投入较大,仅可能针对局部重点地区。

因成都市农村为散居,在征地时对农民已进行安置,故北部城区除城乡结合部外,城中村较少,北部城区更新主要涉及20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老旧住房,商品交易市场和仓储用地,以及少量的厂房。除机车车辆厂等厂房外,其他两类用地改造需经历长期的协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成都市北部城区更新除长期的协商改造外,还需要一些针对性的策略,尽快打开局面。本研究主要根据北部城区的总体特征与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

3.1 交通先行

因交通条件的限制,北部城区居住品质不高,一些地区成为低端功能的集聚地。故北部城区应集中力量,打通若干条放射形和环状的贯通性骨干路网,外联内通,构筑北部城区的道路骨架,如全线打通王贾大道、万石路、蜀龙路、新成华大道等放射形道路,打通2.5环、穿越凤凰山的凤凰大道等。另外,梳理道路交通系统,改造或新建立交、下穿、上跨桥等关键节点,如人民北路上跨火车北站。

北部城区还应进行长途客运站改造和外迁,整合火车北站周边的长途车站,与火车北站整合改造为综合交通枢纽;将昭觉寺、梁家巷客运站外移。北部城区还需增加公交场站的面积,加大公交运输能力。

另外,尽快启动能带动北部城区发展的地铁5号线、3号线和1号线延长线。

3.2 产业提升

北部城区更新还需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一方面,利用人民北路北延线待建地区,新成华大道——二仙桥、人民北路旧改(重建)区打造城北新中心,带动城北地区整体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商品市场尤其是其现货交易、仓储物流功能的外移,打造现代商贸中心。目前,新都、青白江已建市场用地达18 km2,总建筑面积超2 000×104m2,已具备承接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能力。但目前由于外围地区商贸氛围还需培育,且中心城内市场业主的动力不足,市场外迁存在困难,下一步建议通过加强货运交通的管理、积极培育新市场商贸氛围等办法加快现货交易和物流功能外移,形成以展示、零售为主的商贸地区。北部城区还需考虑新产业植入,依托西南交大等大学,铁二院、铁路局等“铁”字号企业、华西集团等大型企业,以火车北站、猛追湾、高科北区等为空间载体,集聚发展科技商务产业;依托生态绿楔(熊猫基地、银杏园、安靖湖)以及昭觉寺、华侨城等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依托东区音乐公园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3.3 生态美化

北部城区具有“两楔、三山、七水”的生态本底,生态条件优越。“两楔”为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最大的两块楔形绿地,“三山”为凤凰山、天回山、磨盘山,“七水”为东风渠、府河、沙河、海滨堰河、九道堰河、毗河、锦水河等七条主要水系。北部城区规划公共绿地充足,建议近期加快建设。

北部城区水系基本形成网络,但环境用水不足,水体功能划分不明,缺乏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议系统梳理水系功能,开展水环境整治。因东风渠河床高于地面,造成周边地区雨水调蓄排涝能力不强,建议在凤凰山片区增设湖泊一处,雨水先蓄后排,增强排涝能力。

3.4 文化立城

北部城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以及50余处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较多,但保护利用不足,影响力不够。建议依托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文化廊道、特色文化街区和遗址公园,增强城北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如川陕路历史文化廊道、天回特色文化街区、昭觉寺特色文化街区、崇义桥古建筑文化街区、北郊古陵墓遗址公园、凤凰山古陵墓遗址公园等。另外,对集中体现某一时代风貌特色的建筑群所在街区,建议在功能完善的基础上保留原有风貌特色和街巷肌理,留存城市记忆,如曹家巷等。

对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议结合北部副中心以及片区中心设置文化集聚区及文化中心,配置图书馆、文化馆、剧场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并整合叠建居住区级、社区级文化设施,形成居民15 min公共文化圈。

3.5 配套完善

北部城区城市级配套设施不足,建议加强大型综合医院、大型体育场馆等城市级设施的建设。目前片区内架空电力线较多,建议建设电力廊道将电力线下地。北部城区内大型油库、天然气管道等危险品储运设施对城市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建议近期加强油库及配套输油管线安全防护和环境治理,开辟油品运输专用交通通道。

3.6 重点片区改造

因片区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可引入划定城市更新单元的方法,根据改造需求划定一定的重点片区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以指导片区改造。重点片区可同时包括全面改造(重建)和综合整治两种改造方式的用地。片区的规划设计应同时考虑功能的提升、形态的优化以及资金的平衡,并完善配套和文化、生态建设;将自上而下的引导与自下而上的民众诉求结合起来。建议规划应对一个片区“解剖麻雀”,详细分解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并通过规划的持续跟进进行规划反省。

4 结论

成都北部城区具有与广州“三旧”所不同的特征,在改造前期政府应强势介入,在交通畅通、产业提升以及生态、文化、配套等方面进行打造,形成带动周边片区的发展触媒。在今后的片区改造中应进行实施规划,通过协商实现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目标。

[1] 吕晓蓓.城市更新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11,(1)

[2] 百度百科城市更新词条[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

[3] 王富海.规划年会自由论坛——城市更新规划与城市规划更新[J].城市规划,2011,35(2)

[4] 刘昕.城市更新单元制度探索与实践——以深圳特色的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编制为例[J],规划师,2010,26(11)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片区城区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TOD/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