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及分析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014-09-01莫颂娟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赋权自治区竞争力

莫颂娟, 罗 阳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数学应用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及分析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莫颂娟, 罗 阳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数学应用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在回顾组合赋权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011年农业竞争力的四大要素11项指标数据,对我国27个省、自治区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之后对各省利用模糊C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此来评判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结果表明:组合赋权法更具有科学性,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和农业生产要素条件所占权重更大;各省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各省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各类省份的农业竞争力四大要素各有优劣,都有提升空间。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的一些结论及政策建议。

组合赋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农业竞争力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作为一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重民生、促就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对于一国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但绝非农业强国。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作为WTO成员国,我国农业也要在WTO协议框架内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公平竞争,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它有利于我国农业参与全球一体化,推进我国农业由土地、劳动力主导型的传统模式向科技、信息主导的现代模式转变。另一方面,作为WTO成员国,我国必须遵守履行关于降低农产品关税水平、逐步取消农产品贸易的非关税措施以及扩大农业市场开放程度等承诺,故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国际竞争压力。从国内来看,由于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和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差异性,各省域之间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发展水平的差别很大。因此,对各省农业发展的变动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制约我国落后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总结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经验,对于调整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布局,提高我国各地区及农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农业竞争力是某区域农业在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其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能力的综合反映[1]。近年来,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农业经济研究方面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区域农业竞争力进行了探讨[2-5]。在国外,研究农业竞争力一批学者中,最著名的是Porter[2]提出的“钻石模型”,他认为一国特定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以及政府、机遇等六个要素。在国内,陈卫平和赵彦云[3]从不同侧面考察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竞争力状况,并以此对各地区农业竞争的优劣势做出了一些分析。曹阳华、郭伏[4]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及分析。葛干忠[5]对2008年至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

常用的农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法、层次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等,而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不同的方法会产生差异性的权重结果。本文在建立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时,引入了一种组合赋权法,它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组合赋权方法[6-7]。其原理是尽可能的贴近最重要的权重向量,从而使得结果更加具有解释能力。许多学者将该种组合赋权法应用到各领域绩效评价中[8-9],但很少有人将其应用到区域的农业竞争力评价中。

所以本文采用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建立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用模糊C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此来考察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在本文考察范围内)2011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的一些结论,给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模糊综合评价

设有

其中aij表示第j个方案关于第i项评价因素的指标值。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如下:

(1)建立相对优属度模糊矩阵D:

(1)

其中I1,I2,I3分别表示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指标,αj为第j项指标的适度数值。或者是:

(2)

(3)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3)

且若Ft

或者是:

(4)

且若Tt

(二)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在确定指标的权重方面,现有文献中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因子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及熵值法等赋权方法。不同的方法将会产生差异性的权重结果,可能使得同一指标在不同的方法中的权重值存在明显的差异。故本文将采用一种基于权向量集的组合赋权方法,它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组合赋权方法。其原理是尽可能的贴近最重要的权重向量,从而使得结果更加具有解释能力。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通过不同赋权方法求出原始权向量

通过不同赋权方法得出权向量是组合赋权法基础。本文将采用熵值法及变异系数法这两种客观赋权法得出两个原始权向量,并以此作为组合赋权法的基础。

(2)定义权向量之间的距离

权向量之间的距离代表了权向量集上任意两个权向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假设该组合赋权问题存在m种评价方法,n个评价指标,则任意两个权向量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5)

(3)优化模型的构造及求解

组合赋权法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构建一个优化模型,使得待求的组合权向量尽可能的贴近原始权向量,即与原始权向量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以此来求得一个最优的组合权向量。

(6)式中,w0为待求组合权向量,m为原始向量个数,n为指标个数,利用LINGO软件可以求得该模型的最优解,即组合权向量w0。

二、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表1 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一)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说明

关于评估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本文从农业经济产业的特点出发,在遵循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及精简性的原则下,吸取国内外关于构建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产品需求状况、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农业科技及政策竞争力这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共选取了11个指标,对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在本文的考查范围内)2011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及分析。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选取全国27个省、自治区这11个指标,2011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二)各单项权重与组合赋权法权重

根据所选取的数据,利用matlab7.0软件,分别使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求出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权重向量及权重排名

由表2可知,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各指标权重各有差异,而且权重的排名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这两种方法可能各有优劣,所以本文考虑用组合赋权方法来确定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各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权重。运用表2中的单项权重向量数据,利用LINGO软件,解(6)式中的最优化问题,可得各指标的组合赋权方法中的权重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组合赋权法处理后的我国区域农业指标体系中,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较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单位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农村居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和村民委员会数。

为了考察农业各子要素竞争力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及贡献程度,根据以上组合赋权法得出的各指标权重,我们测算了各子要素竞争力的权重并将其反映在图1中。

图1 农业竞争力四大要素权重

由图1,我们可以发现,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是权重最大的子系统,其次是农业生产要素条件,这说明各区域在这两方面的要素竞争力对其区域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较大。

(三)基于组合赋权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及分析

根据表2得到的组合赋权方法权重,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之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因为组合赋权组合了两种单项权重方法,所以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表3 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我国27个省、自治区的农业竞争力综合排名情况,将表4的各省(自治区)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反映在图2中。

图2 中国27省(自治区)农业竞争力综合排名

从图2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我国各省(自治区)农业竞争力具有两大明显特点:(1)各省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2011年我国27省、自治区中,山东、河南和黑龙江3省区的农业竞争力综合水平位居前三甲,其中,作为农业强省的山东农业综合水平最高。而宁夏、青海和海南3省区农业竞争力综合水平相对最低,其中海南农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最低,几乎只有排名第一的山东省综合得分的1/5。(2)各省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排名靠前的基本上属于中、东部地区,而排名靠后的地区大部分为西部地区。可以观察到一些东部省份,如福建、海南及浙江的农业竞争力综合水平与其它东部省份相比偏低,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经济发达省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各要素投入减少,从而导致农业竞争力偏低,相反,一些诸如河南、新疆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子要素的农业竞争力较高,这种变化也是各省份顺应国民经济发展而做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从而致使中国各省(自治区)农业综合竞争力格局的改变。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考察我国各省(自治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特征,本文根据我国27省、自治区农业竞争力各指标及得分,采用模糊C聚类法对我国27省、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如表4所示,我国农业竞争力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省份:第一类为河北、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5个省份;第二类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新疆4个省、自治区;第三类包括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等11个省、自治区;第四类则包括山西、海南、贵州等7个省、自治区。

表4 2011年中国27省、自治区农业竞争力聚类结果

结合表3的综合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类省份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产品需求状况及农业科技及政策竞争力这三方面要素的竞争力与其它省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该类省份的农业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故总体的农业竞争力水平较高但仍有提高的余地。第二类省份的农业总体竞争力最强,其它农业子要素的竞争力较强,故其农业总体竞争力水平较高。第三类省份农业各要素竞争力基本上都处于中游水平,故其农业竞争力水平基本上也处于中游水平。第四类省份的农业总体竞争力最弱,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产品需求状况、农业主体竞争力与农业科技及政策竞争力这四个方面农业要素的竞争力都比较弱,这些省、自治区则需要从农业各要素方面提高其农业竞争力。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建立在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四大要素和11项指标体系,对中国27省、自治区在2011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分析。根据我国27省(自治区)农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及在此基础上的分析,我们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目前,从我国农业竞争力水平四个要素竞争力方面来看,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和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占总竞争力的比重较大,而农业需求状况和农业科技及政策竞争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以及对“三农”事业的政策支持。

(2)中国27省、自治区农业竞争力综合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区域性特征。

(3)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为顺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投入减少,农业总体竞争力偏低,这也是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政策重点转移的结果。

(4)农业总体竞争力水平高的地区不等于农业的各子要素竞争力水平都高,这些地区的农业总体竞争力水平仍存在提高的余地;而农业总体竞争力水平低的地区也不等于所有农业子要素竞争力水平都低,而这些地区则需要在保持其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业子要素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其它相对薄弱的农业子要素竞争力,从而带动农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国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农业发展的综合特征是不同的,各个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产业发展状况及资源特色,扬长避短,制定顺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当地政府则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以及对“三农”事业的政策扶持,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从农业各要素方面提高农业总体竞争力,以促进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苏航.农产品竞争力与农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J].经济论坛,2005,(24):13-15.

[2][美]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

[3]陈卫平,赵彦云.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农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管理世界,2005,(3):85-93.

[4]曹阳华,郭伏.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2):58-60.

[5]葛干忠.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128-131.

[6]徐泽水,达庆利.多属性决策的组合赋权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学,2002,10(2):84-87.

[7]刘靖旭,谭跃进,蔡怀平.多属性决策中的线性组合赋权方法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27(4):121-124.

[8]王俊霞,张玉,鄢哲明,李雨丹.基于组合赋权方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研究[J].2013,43(2):117-120.

[9]周宇峰,魏法杰.组合赋权法在企业效绩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4):51-53.

ChinaRegionalAgriculturalCompetitivenessEvaluationandAnalysis——A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BasedonthePortfolioWeightingMethod

MO Song-juan, LUO Yang

(InstituteofStatisticsandAppliedMathematics,Anhu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Bengbu,Anhui233030)

Based on the review of portfolio weighting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this paper selects the data of the 11 indicators in the four element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in 2011,and then uses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ortfolio weighting method to analyze the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China’s 27 provinces,autonomous.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of some province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portfolio weighting method is more scientific,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ain body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 conditions are weighted more;the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 among the provinces exist obvious imbalance and significant regional comprehensive level;the four elements of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each province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there exists the room for improvement.Finally,the author comes to some conclusions and present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portfolio weighting metho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2014-01-2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合预测模型与方法创新及其优化理论研究”(12BTJ008);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ACYC2013056)。

莫颂娟,1990年生,女,安徽庐江人,硕士生,研究经济统计学。 罗 阳,1985年生,男,江西宜春人,硕士生,研究金融计量分析。

F322

A

1671-9743(2014)03-0027-05

猜你喜欢

赋权自治区竞争力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图解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试论新媒体赋权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