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4-08-15郭耿玉魏素敏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郭耿玉,魏素敏

(1.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2.江苏理工学院 人事处,江苏 常州 213001)

2009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决定从2009年起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认知对专业学位的误解,导致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严重阻碍了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本文本着立足发展、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的原则,拟在解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面临如此的现实:报考率没有明显攀升,人才培养质量未得到充分认可,其就业依然存在瓶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梳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我们做好培养工作的基本前提。

(一)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低,严重影响招生工作

虽然全日制专业硕士对社会大众来说是个相对新鲜的事物,但是社会大众对半脱产的“专业硕士”却不陌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开展半脱产的“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半脱产的“专业硕士”社会认可度未获提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在职人员混学位的代名词。2009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但由于原有专业硕士的“社会声誉”导致第一次招生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这一旨在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由学术型研究人才向高级应用型人才转变的做法,却并没有像设计者所想的那样引起大学毕业生的趋之若鹜。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将全日制专业硕士和传统意义上的半脱产的专业硕士混为一谈,认为其相对于学术型硕士而言入口宽松、培养流程不严谨以及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很多考生都主观地认为专业硕士肯定不如学术型硕士而拒绝报考,即使报考也更多地选择985、211之类的高校,其他地方高校大都要依靠大量调剂才能完成年度招生计划。

(二)沿袭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无法凸显应用型特色

专业硕士教育既不同于过去的学术型硕士教育,又不同于一般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类型,其教育模式自然应该独具特色而不能沿袭别人已成熟的教育模式。但在我国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因为取得专业硕士培养资格的条件之一就是相应专业有三届学术型硕士毕业生,也就是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也正因如此导致各培养单位大多沿袭了学术型硕士的教育模式,根本无法凸显专业硕士的应用型特色。主要表现如下:(1)大多数高校的全日制专业硕士课程仍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甚至很多专业课都是在同一个教室由同一个老师上课,无法突出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更为重要的专业实验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2)担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学术型硕士或博士毕业的,他们大多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往往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时无法将专业知识的理论性与专业技术的应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3)许多单位都是直接把学术型硕士生导师聘为专业硕士生导师,学校希冀他们在指导两类研究生时能够有所区分,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们大多把自己所带的学生全部当做学术型硕士培养和指导,只是对专业硕士的要求稍微低一点而已。

(三)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条件欠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硕士因为其应用型特色以及工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导致其培养过程和培养条件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很多以学术型硕士培养为主的高校往往不重视对专业硕士培养的投入,再加上政府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专业硕士生的培养质量。具体表现如下:(1)高校为节约培养成本,在专业硕士培养所必须的专门教学场所建设、教学和实验设备购置、专用图书资料采集等方面投入不足,认为可以使用学术型硕士的那一套软硬件;(2)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依赖校内外兼职人员来完成,缺乏独立的、专门化的师资队伍,使得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规格,尤其是课程内容、专业教材、行业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及毕业标准等核心环节都更多的倾向于学术型硕士,由此导致专业硕士教育失去实践性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严重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

(四)与任职和从业资格联系不紧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专业硕士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这样的定位充分说明其具体的职业岗位和从业资格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从国外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来看,专业硕士一般都具有鲜明、特定的职业背景,并与某一行业岗位的任职和从业资格相对应。但是,目前我国除少数专业硕士学位与国家职业资格相互衔接外,大部分专业硕士学位都没有与行业内的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挂钩。如此就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行业职业标准、规范等的影响与制约,其人才培养质量自然也就无法适应行业专业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变化,这成为制约我国专业硕士发展的重要制度性障碍,严重影响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2011年1月,教育部《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高校为主体,依托企业和行业组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这为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逐步提高专业硕士的社会认可度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使得各行各业的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种类越来越多,高端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自然对其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硕士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正切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必将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其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也会不断增加,其培养规模也必须有较大的发展。因此,需要在相关法律框架下明确专业学位教育的地位,尤其是在得到国家相关组织人事部门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充分认可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招生宣传工作,让公众、考生、用人单位和相关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充分认识到全日制专业硕士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相关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定位,达到学校培养定位与社会组织认定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全面提升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解决专业硕士尤其是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困境。

(二)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精神

2011年3月18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有关会议上就下一步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重点抓好的工作中指出:四是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这为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创新专业硕士培养机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创建新的教育体制和形成新的培养机制,通过不断提升其新精神和能力来打造其核心竞争力。(2)以专业实践教育为核心,专业理论教育为基础,加强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相互转化。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由单一的高校专业院系来培养专业硕士的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要学习国外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由高校与研究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培养专业硕士的模式,不断强化以实践课程带动理论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促进专业硕士教育过程中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方式大多采用如下两类:一是研究生参与到导师的应用型课题研究的具体中,随导师一起到企业实践第一线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二是研究生根据导师或学校的统一安排到与本专业领域关系紧密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时间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环节培养。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则因为其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相对较为匮乏,所以需要尽快建立起相应的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和校外生产实践体系,加快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步伐,以便满足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需求。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其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发展的纽带。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大型、稳定、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可以使专业硕士真正深入企业工程实践一线,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企业生产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生产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如此既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发挥了实践教学的功能,促使专业硕士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真正成为行业相关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四)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加快专业硕士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是提升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根据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大力引进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专业实践经验、愿意献身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优秀技术开发人才,以改善当前培养单位专业硕士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来校讲授专业知识,以讲座的形式,把行业前沿知识、新型科技带给专业硕士研究生,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先进、丰富的管理经验,国内外行业科研最新动态和产业发展需求,既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又可以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以强化。积极改变传统的“双导师”制,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企业导师的教育比重。通过“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吸纳更多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门人才兼任专业硕士生的导师,传授相应专业领域内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达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从而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五)等同等效适用互通,促进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对接

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应在政府有关教育、人力资源部门的统筹协调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加强与行业、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有效解决专业学位教育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顺利对接所面临的政策和法规问题。

为建立专业学位与置业任职资格之间的对接机制,根据我国专业学位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特点,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办法[3]:一是等同适用。即取得专业硕士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诸如警务硕士、林业硕士和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与相关职业资格实行等同使用的办法。二是等同适用,课程豁免。即加强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之间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方面的协调。通过协调组织,力争使专业学位的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致,在职业资格考试时实行等效适用的“豁免”。课程豁免所涉及的专业学位主要有会计、法律、国际商务、税务、统计、新闻传播、出版编辑、心理咨询等类型的专业硕士。三是尽快出台相关规定,把取得专业学位作为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领域获得职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加强专业学位教育与部分职业岗位培训的紧密衔接。建议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中医学、中药学等类型的专业学位作为获得职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1]刘尧.高校专业硕士招生热“遇冷”现象背后[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4):8-11.

[2]姚晓丹.2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N].光明日报,2011-03-19(03).

[3]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9.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