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的概念分析

2014-08-15谢秀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

安徽建筑 2014年3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

谢秀萍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0 引 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绿色建筑是在人类面临全球生态破坏加速、自然灾害频发以及环境极速恶化、资源严重短缺、人口猛烈巨增、物种惨遭灭绝的生存危机的情势之下衍生出来的。现阶段打造绿色建筑、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向,目前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面临全力推进绿色建筑这一新的挑战。绿色建筑倡导的是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既有力地带动了建筑节约能源,又科学地调整了建筑的产业结构,成为转变城乡建设新的增长方式,优化了人民生活环境,更是促进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1.1 绿色建筑概念综述

翻开古老的建筑史,犹如一部营造“千秋大业”的长卷,从初期的遮风挡雨的陋室到现在环境优美的绿色建筑,人们沉迷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慢慢认识到建筑给生存环境带来的破坏和危害,“绿色建筑”概念应时而生。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是于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在《世界自然环境保护大纲》中提出的,又被称为“生态建筑”。其理念旨在高效节能地使用地球资源,从建材的生产到建筑的规划施工再到运营维护最后到拆除回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地球资源的占有和消耗率以及减少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新形势下提倡低耗高效、健康舒适、适宜居住的绿色建筑生产、生活方式,提倡使用对提高环境品质有利的先进技术、新型材料,是符合2l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的。

1.2 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

1.2.1 全寿命周期

全寿命周期,顾名思义即是产生、发展、退出的全过程,从建材的选料到建筑活动结束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形成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性决定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要求,它不仅要保证其建筑的寿命,还需要具有未雨绸缪的前瞻性,也就是要求其能够轻松地应对未来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要求是最大可能地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1.2.2 节能减排

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等)的消耗,绿色建筑倡导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和设计观念,实现了由高能耗模式向低能耗模式的转化。依靠先进的节能技术降低消耗,建设新能源,使太阳能等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空调采暖和制冷的使用。在建造和材料的选择中,合理使用资源,降低材料消耗、噪音污染和二次装修污染等,力求资源的可再生利用。

1.2.3 可持续发展

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比如建筑用钢、混凝土水泥、建筑能耗产生的温室气体,北方城市煤烟污染等等越来越厉害,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迫切要求,良好的建筑环境和空间环境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标准之一。在建筑的过程中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建筑的目标

在建设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安全健康、和谐共存、生活宜居的追求和愿望是绿色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也提出了“实现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的目标。

我国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发布的《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行动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已经把绿色建筑提高到国家战略。《方案》对我国绿色建筑行动作了目标规划和整体部署,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量化目标为:

①新建建筑方面的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108m2,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目标,包括北方采暖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农村危房节能改造四大项。

3 绿色建筑的原则

3.1 和谐原则

绿色建筑让居住环境更加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现有生活,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过程中的消耗和破坏,已经成为绿色建筑特别强调的和谐原则。

3.2 适地原则

适地原则是以人们居住环境是否符合安全健康,是否符合人文特征,建设空间是否适宜,土地是否被高效利用以及建设选址是否进行科学规划等等所必须遵守的根本性原则。

3.3 节约原则

绿色建筑标准是在节约和适用的原则基础上开发和使用节能能源,在建筑和绿化过程中节约水资源,充分利用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能源和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利用材料等。

3.4 高效原则

绿色建筑不仅提供健康环境,而且应该高效地利用资源,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节能效率,形成绿色建筑的高效原则。

3.5 舒适原则

绿色建筑是以满足人类居所舒适要求为基础的,形成健康舒适、安全环保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舒适原则。

3.6 经济原则

在绿色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应符合适宜投资、适宜成本和适宜消费的经济原则。

3.7 人文原则

建筑既具有其历史性,又具有其传承性,更具有人文特征。世界各地的每座建筑都充满了人类智慧与特点,充满了人文特质。

4 绿色建筑的现状

4.1 我国绿色建筑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面临水土流失、资源骤减、环境污染等问题集聚爆发的严峻危机,也是对建筑行业的又一次严酷考验。

4.1.1 政府高度重视下的发展

在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发展形势之下,我国更加注重绿色建筑的发展并在全国各地积极展开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还专门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等奖项,足以看出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重视。我国推行建筑节能30年以来,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4.1

.2问题总是与成绩并存

成绩面前,我国绿色建筑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全民缺乏节能与绿色建筑意识;

②国家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较少;

③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④没有成熟的衡量标准体系。

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一半的中国建筑能耗是十分惊人的,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浪费国。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是分不开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人均资源极度贫乏,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更为惨重的是土地在急剧下降,我国现在既有建筑已经超过千亿m2,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被污染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急待解决。

4.1.3 建筑过程本身的问题

在建设中粗放的增长方式造成了建造和使用过程高消耗、低效率等问题更加凸显,有的地方未进行合理规划就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出现乱占耕地的现象。这种带有侵占性的甚至以毁灭环境为代价的建筑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危急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4.2 我国绿色建筑过程分析

4.2.1 绿色建筑设计

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布局、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建筑的密度、结构、外围结构的保温隔热等,尽可能利用天然能源来节约能源、改善空气质量。

4.2.2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防止能源流失达到节能,另一方面稳定室内气候达到恒温。所以,环保节能材料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材料。

4.2.3 绿色建筑施工

近几年,在政府和城市居民的高度关注下,促使施工单位也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绿色施工,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灰尘、噪声、建筑垃圾等严格进行控制,绿色施工过程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环保十分重要的一环。

5 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建筑是一个古老的命题,起源于人类祖先的一种生存方法和建造方式。绿色建筑却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在经历了全世界工业化高速发展后,在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灾难带来的严重危机下,如何应对这一危机和进行自身反省修正?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5.1 “空间”和“时间”上的全面性

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践和创新,对绿色建筑研究范围实现了“空间”上的全面性,从能源方面上升到了周边生态环境。“空间”全面性上升的同时,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全面审视研究过程还包括“时间”上的全面性,即“全寿命”,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建筑活动的全过程。

5.2 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绿色建筑涉及到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还牵涉到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强化绿色建筑在经济利益上的可能性。同时,还应建立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舆论和道德方面的激励机制和补偿体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尽快确定绿色建筑的宏伟目标和一套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制度框架,从而使我们的当代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相结合。将一个国家的局部利益与全世界的整体利益相结合,让全人类长久共享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为使绿色建筑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就必须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让生产商、开发商、建筑商和消费者在经济上有利可图。

建议业内做到以下几点:

①不拿绿色建筑来炒作,用科学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推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②要从整体设计的角度,遵循生态化原则,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设计建造绿色建筑;

③要有专业的咨询机构来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考虑;

④认真贯彻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积极营造氛围,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引导绿色建筑顺利健康发展;

⑤加大对生态科技和节能环保的研究投入,提升绿色建筑的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与普及。

6 绿色建筑的成功案例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于2007年由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启动,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在内的众多建筑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6.1 杭州市金都·城市芯宇项目

金都房产集团开发的金都·城市芯宇项目荣获全国首个“绿色建筑住宅标识”。金都·城市芯宇位于杭州西湖区,东至西溪河、溪苑路,南至文一路,西面是教工路、北至余杭塘河,距西湖3km;距商业中心武林广场3km;距黄龙体育中心1.8km,是杭州城区难得的繁华静地,占地面积160750m2。该项目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三星,住宅性能3A,建筑节能65%”为蓝本的三大住宅性能指标体系为根本,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实现了当代城市中心的科技绿色生活品质。

6.2 武汉中央文化区K4 项目

武汉中央文化区K4项目是2011年武汉万达东湖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咨询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设计目标为2011年度第二十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即绿色建筑一星级★)。

该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中央文化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K9地块为独立的住宅区,北面为沙湖景观,沙湖南环路与该项目用地间有50m宽的市政绿化带;西面为规划的东沙大道,东面为沙湖大道。该项目2013年5月完工,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评价标识:①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②完善的照明节能系统;③全热回收+户式新风;④户式中央空调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⑤雨水收集与利用;⑥住宅全精装设计;⑦自然通风与采光设计;⑧分户计量;⑨智能化安防系统设计等。

7 结 语

当今世界,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未来建筑的唯一选择。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掘传统民间建筑中深蕴着的生态思想和方法,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发扬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借鉴当今国内外的优秀设计理念和生态节能环保技术,大力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

[1] 胡建新,林武生.打造南国绿色建筑[J].建设科技,2006(14).

[2] 董靓.绿色建筑学研究——绿色建筑学的涵义及其知识体系初探[J].建筑科学,2007(4).

[3] 薛明,胡单社,等.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