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在糖耐量低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8-03陈少英周文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糖耐量循证显著性

陈少英 周文华

(1 河北唐山开滦总医院骨科,河北 唐山 063000;2 河北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另外不要忽视糖耐量低减(IGT),IGT能够转化为2型DM。这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IGT。本研究主要是针对IGT,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糖耐量低减患者130 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60例和循证护理组70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53.9±10.2)岁,患病时间在1~8年,平均(5.1±1.2)年;循证护理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39~59岁,平均(50.5±9.4)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6.3±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患者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体质量、腰围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常规护理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和一般知识教育;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针对患者采用饮食平衡、有效运动、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护士对患者一对一的指导等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定期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维持以往生活习惯不变或任其随意改变,给予饮食和运动知识教育等一般知识的教育。发现异常将报告医师,严格按照现存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 循证护理[1]:①采取保证常规护理。②以讲座的形式进行集中教育,进行糖尿病知识宣讲和心理护理,让患者对糖耐量低减(IGT)及是2型糖尿病(2型DM)有一个初步正确认识。随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③组织进行知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饮食结构、运动习惯、身高体质量等。根据问卷结果建立每个患者的记录档案,并给予个体化的生活指导(饮食搭配、总热量控制);另外根据个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运动指导。④定期监测血压、体质量等指标,每周测2次血压及1次血糖。⑤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定期的进行家访,以便监督指导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心理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以P<0.05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FBS、BS2h、TG、、BMI、TC指标检测: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BS2h)、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检测。循证护理组组患者的FBS、BS2h、TG 、BMI、TC值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FBS、BS2h、TG、BMI、TC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2 IGT转归: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均进行IGT转归统计,分别统计出糖尿病(DM)、糖耐量低减(IGT)、正常糖耐量(NGT)例数,循证护理组DM(8.6%)、IGT(38.6%)、NGT(52.8%)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IGT患者的转归[n(%)]

2.3 血糖监测评价: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糖监测并评价,循证护理组正常血糖例数(71.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38.3%),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3。

表3 血糖检测评价结果

3 讨 论

IGT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阶段,由于IGT时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轻,有足够的代偿能力,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病情监测和心理干预等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指导,能够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中通过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比较,循证护理组中大多数IGT患者有机会逆转为NGT[2]。

多数IGT患者伴有肥胖,国内外研究证实,肥胖、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中过多脂肪和热量摄入,体力活动减少是导致IG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循证护理方式中有专门的饮食调节和运动计划,而且能够监督患者践行,从而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目前已公认,精神紧张、焦虑、发急、恐惧、孤独、绝望、沮丧或激动等心理社会因素对IGT的发生或恶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定期的进行家访,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中运用语言沟通技巧,鼓励和安慰的方法,教育、疏导与暗示疗法,轻了患者的痛苦与不适,帮助患者从忧郁、焦虑、恐惧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忧郁、焦虑、恐惧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促进IGT的治疗更加成熟完善[3-5]。

本研究中循证护理组采用常规结合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FBS、BS2h、TG、BMI、TC检测值比较,循证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IGT转归统计,循证护理组DM(8.6%)、IGT(38.6%)、NGT(52.8%)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糖监测并评价,循证护理组正常血糖例数(71.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38.3%)(P<0.05)。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循证护理护理对于IGT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1] 李连岁.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5,3(15): 1232-1233.

[2] 梁茹.300例糖耐量低减患者社区强化管理和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5,11(13):994-996.

[3] 皮惠金.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J].当代医学,2010,15(13):5-6.

[4] 韩梅.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73-274.

[5] 王文绢,施侣元,王克安.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生命质量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1):27-30.

猜你喜欢

糖耐量循证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