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中玉等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2014-07-24李远华蔡丽萍罗盛财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咖啡碱紫罗兰金鸡

李远华 蔡丽萍 罗盛财

(1.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茶叶工程研究中心 354300;2.武夷山龟岩茶业有限公司 354300)

石中玉等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李远华1蔡丽萍1罗盛财2

(1.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茶叶工程研究中心 354300;2.武夷山龟岩茶业有限公司 354300)

为服务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武夷山的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4个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和金鸡母都为灌木型、半披张,金鸡母为中叶类,其他三个单枞为小叶类,叶质厚脆或较厚脆。王母桃第一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紫罗兰嫩茎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4个单枞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从第一叶到第五叶、再到茎都是呈递减趋势,其中紫罗兰第一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最高,金鸡母嫩茎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最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紫罗兰第一叶最高,金鸡母嫩茎最低。

武夷山茶;单枞;植物学性状;生化成分

福建乌龙茶种质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闽南和闽北。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已保存了一千多份以福建乌龙茶种质为主的茶树种质资源,安溪县茶科所收集保存了64份闽南乌龙茶种质资源,武夷山市茶科所保存了216份武夷山茶树种质材料[1]。闽南乌龙茶主产地安溪县主要茶树品种有铁观音、黄旦、本山、梅占等,已经大面积栽培和生产利用。

闽北乌龙茶主产地武夷山市的武夷菜茶是一个极为优良的中小叶种中的种质资源有性群体,也是国际上所公认的“变种“代表[2]。武夷名丛、单枞就是从武夷山当地的菜茶中逐渐筛选出来的优良种质,武夷山众多名丛、单枞保留至今的已不是很多,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已消失了[3],迫切需要加强研究。李远华[4~5]等对武夷“四大名丛”、留兰香等武夷单枞的研究结果表明,鬼洞白鸡冠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都是最高的,水金龟的游离氨基酸是最高的;留兰香、胭脂柳秋季鲜叶主要生化成分随着叶片老化而下降,其中嫩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比其他部位高,留兰香的咖啡碱为6. 29%,是高咖啡碱品种,胭脂柳的茶多酚含量较留兰香高。王飞权[6]等对部分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MC04为高咖啡碱性种质资源。

从武夷菜茶品系中筛选研究武夷名丛、单枞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特别对武夷单枞的相关特性和生化成分的研究较少。因此,加强对武夷单枞植物学性状与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目的是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名丛、单枞加以开发利用,不仅是武夷山茶产业品种结构调整需要,也可为福建省乃至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来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内容及时间

在武夷山龟岩茶业有限公司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测定时间在2013年8月。

1.2 植物学性状观察

1.2.1 材料

武夷山龟岩茶业有限公司种植的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

1.2.2 实验方法

观察并记录每种茶树植株的树型、树姿;用皮尺测量每种茶树植株的树幅,一、二级骨干枝的周长,观察一、二级骨干枝的数量,取5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用直尺测量每种茶树的树高、叶片长和宽,取5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观察和记录该茶树叶片的叶形、叶缘、叶色、叶尖性状、叶片着生角度、叶质、绒毛、叶脉对数、叶齿锐度、叶齿深度、叶齿密度。

1.2.3 数据处理

记录下完整的实际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组。

叶片大小(cm2)=叶长﹙cm﹚×叶宽﹙cm﹚×0.7﹙系数﹚

1.3 生化分析

1.3.1 材料

(1) 主要原料

在武夷山龟岩茶业有限公司基地,采摘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的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第五叶及嫩茎各10g,粉碎,103℃烘干4h,固样,密封保存于4°C冰箱中备用。

(2) 主要仪器

HH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中大仪器厂),AW220型托盘电子分析天平(日本京都岛津有限公司),722S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3) 主要试剂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95%乙醇,丙酮,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2 实验方法

生化成分是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主要方法如下:

(1) 水浸出物测定:采用国标GB/T 8305-2002。

(2) 茶多酚测定:采用国标GB/T 8313-2002 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

(3)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采用国标GB/T 8314-2002 茚三酮法。

(4) 咖啡碱的测定:采用国标GB/T 8312-2002 第二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1.3.3 数据处理方法

(1)水浸出物测定计算公式

式中:m1为干燥后茶渣质量(g),M0为试样质量(g),m为试样干物质含量(%)。

(2) 茶多酚测定计算公式

式中:A 为试样的吸光度,L1为试液的总量(mL),L2为 测定时的用液量(mL),M0为试样质量(g),m试样水浸出物含量(%)。

(3)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计算公式:

式中:C为根据2.4.6测定的吸光度丛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茶氨酸毫克数,L1为试液总量(mL),L2为测定用试液量(mL),M0为试样质量(g),m为试样水浸出物含量(%)。

(4)咖啡碱测定计算公式

式中:C为根据试样测得的吸光度(A),从咖啡碱标准曲线上查得的咖啡碱相应含量(mg/mL),L为试液总量(mL),M0为试样质量(g),m为试样水浸出物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观察

表1 石中玉等武夷单枞主要植物学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4个武夷单枞的茶树树型都为灌木型,均为半披张状,紫罗兰和王母桃的叶片呈椭圆形,石中玉的叶片呈长椭圆形,金鸡母的叶片呈卵圆形。石中玉和金鸡母叶色为深绿色,紫罗兰叶色为青绿色,王母桃叶色为绿色,石中玉和王母桃的叶质较硬,而紫罗兰和金鸡母叶质较厚。王母桃和金鸡母的芽叶茸毛较多,而石中玉和紫罗兰的芽叶茸毛少。

2.2 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1)水浸出物

由表2和图1 得知,单枞的不同部位的水浸出物含量,随着叶片的成熟度增加,从第一叶至第五叶、到茎,水浸出物含量基本呈现递减趋势。王母桃第一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4.96%,紫罗兰嫩茎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为22.67%。

表2 各单枞不同部位水浸出物含量(%)

图1 各单枞不同部位水浸出物含量

(2)茶多酚

由表3和图2可知,4个单枞的茶多酚含量从第一叶到第五叶、再到茎,呈递减趋势。紫罗兰第一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26.66%,金鸡母嫩茎的茶多酚含量最低,为7.1%。

(3)咖啡碱

由表4和图3可知,4个单枞的咖啡碱含量从第一叶到第五叶、再到茎,呈递减趋势。王母桃第一叶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61%,金鸡母嫩茎的咖啡碱含量最低,为0.3%。

表3 各单枞不同部位茶多酚含量(%)

图2 各单枞不同部位茶多酚含量

品种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第五叶茎石中玉3.092.772.482.322.190.49紫罗兰3.243.172.992.962.881.86王母桃3.613.153.053.042.960.54金鸡母2.562.392.222.121.930.3

图3 各单枞不同部位咖啡碱含量

(4)游离氨基酸

由表5和图4可知,不同叶片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差异,但没有规律性,石中玉等武夷单枞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低。紫罗兰第一叶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最高,为2.19%,金鸡母嫩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95%。

表5 各单枞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

图4 各单枞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

3 结论

茶树的植物学性状和生化成分含量与茶叶品质有着紧密的关系。对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4个单枞的植物学性状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4个单枞的树型都为灌木型,树姿都为半披张。石中玉的叶形为长椭圆形,紫罗兰和王母桃的叶形为椭圆形,金鸡母的叶形为卵圆形。石中玉和金鸡母的成熟叶片叶色为深绿色,紫罗兰的为青绿色,王母桃的为绿色。紫罗兰、王母桃和金鸡母的叶尖形状为钝尖,石

中玉的为渐尖。石中玉、紫罗兰和王母桃的叶片着生角度都为水平,金鸡母的叶片向上斜生长。紫罗兰和金鸡母的叶质厚脆,石中玉和王母桃的叶质较厚脆。王母桃和金鸡母的茸毛较其他两个单枞多。

(2)对各单枞不同部位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石中玉等武夷单枞的咖啡碱含量和茶多酚含量从第一叶至第五叶、再到茎都是呈递减趋势,4个单枞不同部位的水浸出物含量基本上是呈递减趋势,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差异,且没有规律性。

从4个单枞的生化成分含量看,石中玉等4个单枞中,王母桃的水浸出物含量是最高的,其他各单枞的第一叶水浸出物含量均超过40%,第二叶到第五叶的水浸出物含量基本在30%~40%范围内,茎的水浸出物含量在20%~30%之间。4个单枞中,紫罗兰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是最高的,各单枞第一叶的咖啡碱含量均超过2%,石中玉、王母桃、金鸡母嫩茎的咖啡碱含量在1%以下,除了紫罗兰嫩茎的咖啡碱含量超过1%。4个单枞中,第一叶的茶多酚含量都在20%以上,第二叶到第五叶的茶多酚含量依次递减,茎的茶多酚含量均在10%以下。石中玉、王母桃、金鸡母3个单枞各部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都在2%以下,金鸡母茎的游离氨基酸最低,在1%以下。

[1]叶乃兴,郭吉春.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福建茶叶,1997(1):42~45.

[2]姚月明.武夷岩茶史料点滴[J].福建茶叶,2002(3):43~44.

[3]罗盛财.武夷岩茶名丛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66.

[4]李远华,张媛媛,罗盛财.武夷山四大名丛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蚕桑茶叶通讯,2013(6):27~32.

[5]李远华,李英,罗盛财.留兰香等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贵州茶叶,2013,41(3):12~16.

[6]王飞权,冯花,罗盛财,等.部分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4):107~109.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2N0025)、南平市科技对接重点项目(N2011WZ0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97001)、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97001)

猜你喜欢

咖啡碱紫罗兰金鸡
安徽农业大学揭示茶树咖啡碱合成调控机制
探究紫罗兰科协成立的背后
19份茶树资源鲜叶中咖啡碱合成酶的活性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速溶茶中咖啡碱的研究
北极上的一朵紫罗兰
金鸡迎春
2017 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
晚上喝茶头遍要倒掉
窗台下的紫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