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2014-07-20

对外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芜湖市第二产业生产性

夏 妍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一、芜湖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芜湖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省东南部,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市。自2000年以来,芜湖市将产业结构优化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相关政策的有效引导下,芜湖市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电线电缆、电子电器、材料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打造了奇瑞汽车、高沟电缆、美的电器等著名品牌。

通过分析2005—2012年芜湖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可以得到芜湖市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但又具有其特殊性的结论。芜湖市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状况,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国民经济(GDP )的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已超过50%,这与近年来芜湖市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总值不断增加,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以缓慢的速度下降;第三产业的占比没有上升,而在缓慢下降,由2005年的38.2%下降到2012年的27.8%(具体见图1)。

二、芜湖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

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够优化。芜湖市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油菜、花卉、水果等,农业比重最大,林、牧、渔业所占比重较小,存在品种少、质量不高等问题。二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过多。2005—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均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超过30%;2008年后就业人数比第二产业略低,但占比仍保持在20% ~27%之间,与增加值占GDP 比重8%以下的水平不相匹配,说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积存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劳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见表1)。

图1 芜湖市2005—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表1 芜湖市2005—2011年三次产业从业人数 单位:万人

(二)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结构转型升级缓慢

由图1 数据可知,芜湖市总体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依靠廉价劳动力而获得,从而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处于价值链底端,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从2013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航空及配套设备、船舶及配套设备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22.0%、12.8%和41.8%,增速十分不平稳。在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其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6.3 和5.3 个百分点;公共安全产业增加值也同比下降2.0%。产业升级面临很大困难。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高度依赖,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

(三)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芜湖市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深入进行,多年来芜湖市的发展始终依赖工业经济支撑,服务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失衡,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芜湖市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住宿及餐饮业所占比重较低,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和公共服务领域发展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2009年到2011年芜湖市第三产业对芜湖总体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24.2%、23.6%、18.8%,与第二产业的70%左右的贡献率相比差距很大,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仍然较低。

三、加快芜湖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

政府应积极扶持和引导农业向产业集聚的方向发展,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做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推动农业试验园区取代传统的手工农业耕作。以芜湖市大浦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为例,其以生态化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集旅游观光、乡村农家乐、科普教育等体验为一体的模式已经获得了成功。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加快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同时,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如“南陵大米”、“同福碗粥”、“溜溜果园”等品牌。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夯实品牌基础。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相关部门应着力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和措施,选择有特色、上规模、高效益、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名牌培育。逐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从品牌质量上突破,加强宣传推介,增加芜湖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

(二)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工业升级,培育大型工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产业链升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以科技为支撑,引入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先进技术,在技术链条升级基础上实现产业的高匹配度,通过科技创新使高端制造业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着力解决产业规模优势不突出问题。目前,芜湖市很多中小型工业企业正处于成长期,应鼓励将这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按照生产方向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加工服务,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支柱企业产业集中度。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大型工业龙头企业。应充分发挥奇瑞、海螺、美的等领军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实现产业融合,促进芜湖市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做优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产业规模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智力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性,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升级的突破口。芜湖市应改变第三产业发展模式,在调整传统服务行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引进与当地制造业相配套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联动发展,使制造业的发展能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大力发展文化、商贸、旅游、金融、会展、休闲、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产业。从服务生产、服务生活的角度,加大产业集聚力度、降低企业及关联产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同时,应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全市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1]谢晶晶. 芜湖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优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

[2]吕连生. 论安徽沿江城市产业的协调发展[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乔代富. 安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3(5).

[4]杨仁发.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改革,2011(1).

猜你喜欢

芜湖市第二产业生产性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