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德育渗透应把握“四度”

2014-07-19季梅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四度德育语文

季梅

摘 要:语文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除了具有其他德育手段所共有的层级性外,还有它独有的不确定性和难测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把握“四度”,即“梯度、信度、效度、准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语文;德育;四度

语文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的调子唱了几十年,但效果却不容乐观。纵观现状,在教育手段上,一些人掩盖了丰富的教材内容,几乎舍弃了宝贵的德育因素,一些人则采用“粘贴法”,进行简单生硬的教训。在课堂上,或理不胜辞,或心口不一。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除了具有其他德育手段所共有的层级性外,还有它独有的不确定性和难测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语文德育渗透必须把握“四度”。

一、梯度

语文教材是按照语文知能训练的需要编排的,这其中的德育因素与整个学校德育的序列先后不一致,深浅各不同,因而语文德育实施就遇到了较大困难。如果因此而轻视这个梯度,那将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而只有高度重视这个“度”,才能真正发挥语文德育主干线的作用。

首先,语文教师要把握德育大纲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熟悉《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搞清各学段各年级的德育任务;同时理清各段各级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起码要熟悉规定的德育篇目。其次,把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思想品德课进行对号联接起来,如某段某级中的哪些语文因素可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就可以有序有效地在进行语文知能训练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了。

二、信度

要使我们的教育为广大青少年所接受,必须增强德育渗透的“信度”。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发挥表率作用。否则,语文知识讲得再透彻,练得再扎实,也只能是一盏冰灯,只能发出眩目的白光,却不能发出宜人的温暖。“其身正,不令而行”仍是一个非常有警策意义的命题。

2.挖掘可用于德育的美育因素。语文学科与政、史、地等学科的不同之处是它本身具有强烈的文学性,语文课的德育功能也可以说其实就是使学生“美者爱之,善者亲之,真者取之”;另一方面就是“恶丑者,恨恶者,弃假者”,也就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倾慕高尚道德和美好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和坚定的道德意志,最终形成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加语文德育渗透的信度。教师要注意操作的程度和范围,把握这一段该讲的内容应讲到何程度何范围,从而使隐者显之,显者隐之,或者高者低之,低者高之。即根据学段德育的总任务,把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讲到适合的程度。过去“文道结合”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过分发挥、无限上纲的粘贴式,另一种就是淡化式。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要讲究艺术性,“随风潜入夜”“天然去雕饰”“恰到好处”“辞达而已”这些古训,是广大语文教师们应该记住的。

4.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现在的中小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了解社会,往往容易形成偏激错误的处世法则。过去的做法,往往是教师借势压人,或退避三舍,使学生形成了“先生欺余哉”的印象。现在,语文教学应针对现实问题,联系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认识实际,给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引导他们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这还要求语文教师继续认真研究德育理论,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进一步坚定信仰,形成自己的“几桶水”。

三、效度

为了把语文德育渗透的任务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认真研究考评督查手段,以检查实现德育渗透的效果。首先,在教学目标中,应依德育序列明确列出德育渗透的任务。教有所依,测有所据,才能学有所得。其次,教育评价和学习检查中应加重德育渗透手段和效果的评分。再次,对学生的考试考查,应适当有意识地设计思想品德方面的题目,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并形成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氛围。效度检查是德育渗透的保证。没有这个检查,其他手段再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只有加上这个效度考察,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任务落到实处。

四、准度

所谓准度是指忠于文章原意,准确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性,领悟文章“道”之所在,力避随意性。有些文章的“道”直接明了,一眼就能看出,此为显性教材,这类教材一般可抓住题眼,找中心词、中心句等来悟准“道”。有些文章的“道”没有明确点出,而是暗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此为隐性教材。悟准这类教材的“道”,必须依据语言文字,通过具体内容去领悟,既要透视显中之隐,又要体查文中之情,品出言外之意。

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准度必须注意三点:第一,一篇文章的“道”可能包含多方面,导致语文课思想教育的多元性,教学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准确地抓住教材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抓住文章的本质。第二,“道”是文章固有的、内在的,教学时不可外加,也不能随意发挥,乱发散、乱引申会导致悟出的“道”与原文主旨相偏移、相背离。第三,概括文章的“道”时,力避太空、太大,语言表达要准确、贴切。

猜你喜欢

四度德育语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做有“四度”的电视民生新闻
谈评课的“四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