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位一体”教学资源下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研究

2014-07-19谭忠兵吴方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教学改革

谭忠兵+吴方

摘 要: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采取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并对基于“四位一体”教学资源下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对课程的后续教学改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四位一体”;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

一、改革背景

作为一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我校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是Access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数据库概念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初步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面向的对象等因素,课程组的教师一致认为,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亟需解决:

1.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多年来本门课程一直选用Access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平台介绍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课程所授内容相对滞后,需要及时更新。

2.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因课程学时(48学时)有限,为了保证对教学内容能够更详尽地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40学时)、上机实验练习为辅(8学时)的教学方法。内容讲解时,从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等理论内容讲起,然后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数据库的设计,最后是创建和使用数据库、表、查询等具体操作的介绍。学生反映理论知识部分太枯燥、太过抽象,很难理解。另外,上机实验学时有限,只能完成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无法让学生全面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实验操作学时需要适当增加。

3.考试方式需要改变。本门课程所采用的考试方式是传统的笔答试卷形式,很难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应用掌握的知识开发系统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尽管大部分学生在笔试考试时都能达到考核要求,但真正能利用所学知识去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加强。

4.学识变少。由于各专业学院对教学计划的调整,从2011级学生开始,本门课程的计划学时数由原有的48学时调整为32学时,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内容、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学习和工作实际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2011年9月,我院组织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成立教学团队,探讨和分析目前授课形式的利弊,决定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改革方法

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上述提出的四个方面问题进行,分别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课程安排等进行改革。改革初期,课程的教学团队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广州大学开发的“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在线学习资源—技能实训”四位一体的立体教材资源制订了本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充实、完善和建设特色鲜明的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与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1.教学内容的修改。鉴于课程所面向的学习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仍然选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平台,但将其版本升级为Access2007。同时,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三级范式和设计方法等内容,在课程伊始就灌输给学生,理解起来确实不容易,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进行了调整。从实际操作讲起,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创建窗体等。在进行操作的同时,讲解设计的思想和原理。例如:建立数据库后,需要创建表对象来保存数据,表中包含多个字段,那怎么样确定每个表中要有哪些字段呢?这么多张表存储了不同的信息,表示了不同的实体,实体和实体之间又是有关系的,在数据库中就是通过表之间的联系来体现这种关系,那么在Access中又是如何建立表的关联呢?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中,提高学生了解相应理论的兴趣。

2.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何在有限的32学时内,将课程的每一部分内容以学生易懂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授,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所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于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案例驱动法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课程教学中,我们以一个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为主线,给出具体设计要求,并在完成系统功能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将32学时分为16学时理论和16学时实验,实验的内容也以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为主线,使学生在完成所有操作后,真正完成一个实际系统的设计,能够学有所用。

3.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采用闭卷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外,操作题所占分数比例达到课程总分的40%。另外,在学生的综合成绩计算时,平时实验操作部分分数占课程总分的比例也调整到了20%,促使学生重视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资源的改进。课程学时、教学方法和内容等做了调整之后,一个比较凸显的问题是: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内容,必须要给学生配备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使他们在课堂之外,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为此,我们依托广州大学开发的四位一体教学资源,充实和完善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其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三、改革效果和效率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改革后的首轮教学在我校商学院2011级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实施,课程的授课对象共计358名学生。课程内容讲授以案例驱动的方式进行,每一种操作方法均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进行讲解。实际操作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贯穿在完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讲解。学生不再抽象地去理解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规范,而是在系统设计中逐步深化,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实现?教师根据具体案例讲解之所以如此设计的原因,以及设计完成后如何在Access2007中实现。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反馈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和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觉是:理论问题的分析可以有的放矢,不再空谈三层模式、关系等概念。尽管学时有限,但通过具体操作讲解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容易讲解、学生易于理解,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了解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感受,我们也在学期结束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选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门课程选修学生人数共358人,回收有效问卷276份。现从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真实感受以及教改的实际效果等角度出发,对问卷中的问题截取如下:

图2 学生对课程安排的建议

图3 学生对课程授课方式的感受

图4 了解立体化资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图5 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

图6 学生对考试方式的感受和建议

图7 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比较认可该门课程的学时安排和授课方式。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操作是大大提高了课程实验学时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课程实验学时所占比例能够更高。另外,接近七成的学生对目前采用的授课方式给予了肯定。具体数据参见图2和图3。

2.学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的提供持肯定态度。大部分的学生都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书籍所配备的光盘,并希望在教学平台上,教师能够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且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案例。具体数据参见图4和图5。

3.学生对本门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给予了肯定。上机考试是实操性课程教学改革中考核方式的必然选择,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具体数据参见图6。

4.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初步体现。接近96%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但确实也存在很多学生操作不熟的情况。如果本门课程能够再适当增加学时,或者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未来展望

通过一轮的实际教学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也获得了课程进一步改革所需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图8至图11所展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考虑下一步对课程讲授形式做何种改进比较受学生欢迎,只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程进一步改革,我们可以考虑进行的改变如下:

第一,课程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对选课学生进行分组,学生根据兴趣在课程上课之初设定所要开发的系统,学期结束时提交小组作品,使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依据参见图8和图9。

图8 了解学生讲课形式的意见和建议

图9 学生对授课方式的建议

第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课程的上课地点安排在机房。每一部分操作在教师讲解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立即动手练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助于理解问题。具体依据参见图10。

图10 学生对授课方式的建议

第三,编写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材。学生对教材选用的建议为我们编写教材提供了更好的编写依据,指出了教材编写应该注意的问题。具体依据参见图11。

图11 学生对选用教材的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改实施,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更为后续课程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将对本门课程的教改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以期将该门课程越建越好!

摘 要: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采取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并对基于“四位一体”教学资源下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对课程的后续教学改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四位一体”;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

一、改革背景

作为一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我校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是Access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数据库概念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初步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面向的对象等因素,课程组的教师一致认为,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亟需解决:

1.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多年来本门课程一直选用Access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平台介绍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课程所授内容相对滞后,需要及时更新。

2.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因课程学时(48学时)有限,为了保证对教学内容能够更详尽地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40学时)、上机实验练习为辅(8学时)的教学方法。内容讲解时,从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等理论内容讲起,然后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数据库的设计,最后是创建和使用数据库、表、查询等具体操作的介绍。学生反映理论知识部分太枯燥、太过抽象,很难理解。另外,上机实验学时有限,只能完成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无法让学生全面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实验操作学时需要适当增加。

3.考试方式需要改变。本门课程所采用的考试方式是传统的笔答试卷形式,很难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应用掌握的知识开发系统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尽管大部分学生在笔试考试时都能达到考核要求,但真正能利用所学知识去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加强。

4.学识变少。由于各专业学院对教学计划的调整,从2011级学生开始,本门课程的计划学时数由原有的48学时调整为32学时,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内容、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学习和工作实际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2011年9月,我院组织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成立教学团队,探讨和分析目前授课形式的利弊,决定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改革方法

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上述提出的四个方面问题进行,分别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课程安排等进行改革。改革初期,课程的教学团队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广州大学开发的“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在线学习资源—技能实训”四位一体的立体教材资源制订了本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充实、完善和建设特色鲜明的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与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1.教学内容的修改。鉴于课程所面向的学习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仍然选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平台,但将其版本升级为Access2007。同时,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三级范式和设计方法等内容,在课程伊始就灌输给学生,理解起来确实不容易,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进行了调整。从实际操作讲起,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创建窗体等。在进行操作的同时,讲解设计的思想和原理。例如:建立数据库后,需要创建表对象来保存数据,表中包含多个字段,那怎么样确定每个表中要有哪些字段呢?这么多张表存储了不同的信息,表示了不同的实体,实体和实体之间又是有关系的,在数据库中就是通过表之间的联系来体现这种关系,那么在Access中又是如何建立表的关联呢?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中,提高学生了解相应理论的兴趣。

2.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何在有限的32学时内,将课程的每一部分内容以学生易懂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授,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所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于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案例驱动法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课程教学中,我们以一个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为主线,给出具体设计要求,并在完成系统功能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将32学时分为16学时理论和16学时实验,实验的内容也以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为主线,使学生在完成所有操作后,真正完成一个实际系统的设计,能够学有所用。

3.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采用闭卷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外,操作题所占分数比例达到课程总分的40%。另外,在学生的综合成绩计算时,平时实验操作部分分数占课程总分的比例也调整到了20%,促使学生重视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资源的改进。课程学时、教学方法和内容等做了调整之后,一个比较凸显的问题是: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内容,必须要给学生配备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使他们在课堂之外,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为此,我们依托广州大学开发的四位一体教学资源,充实和完善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其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三、改革效果和效率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改革后的首轮教学在我校商学院2011级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实施,课程的授课对象共计358名学生。课程内容讲授以案例驱动的方式进行,每一种操作方法均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进行讲解。实际操作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贯穿在完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讲解。学生不再抽象地去理解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规范,而是在系统设计中逐步深化,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实现?教师根据具体案例讲解之所以如此设计的原因,以及设计完成后如何在Access2007中实现。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反馈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和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觉是:理论问题的分析可以有的放矢,不再空谈三层模式、关系等概念。尽管学时有限,但通过具体操作讲解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容易讲解、学生易于理解,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了解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感受,我们也在学期结束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选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门课程选修学生人数共358人,回收有效问卷276份。现从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真实感受以及教改的实际效果等角度出发,对问卷中的问题截取如下:

图2 学生对课程安排的建议

图3 学生对课程授课方式的感受

图4 了解立体化资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图5 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

图6 学生对考试方式的感受和建议

图7 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比较认可该门课程的学时安排和授课方式。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操作是大大提高了课程实验学时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课程实验学时所占比例能够更高。另外,接近七成的学生对目前采用的授课方式给予了肯定。具体数据参见图2和图3。

2.学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的提供持肯定态度。大部分的学生都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书籍所配备的光盘,并希望在教学平台上,教师能够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且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案例。具体数据参见图4和图5。

3.学生对本门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给予了肯定。上机考试是实操性课程教学改革中考核方式的必然选择,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具体数据参见图6。

4.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初步体现。接近96%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但确实也存在很多学生操作不熟的情况。如果本门课程能够再适当增加学时,或者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未来展望

通过一轮的实际教学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也获得了课程进一步改革所需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图8至图11所展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考虑下一步对课程讲授形式做何种改进比较受学生欢迎,只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程进一步改革,我们可以考虑进行的改变如下:

第一,课程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对选课学生进行分组,学生根据兴趣在课程上课之初设定所要开发的系统,学期结束时提交小组作品,使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依据参见图8和图9。

图8 了解学生讲课形式的意见和建议

图9 学生对授课方式的建议

第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课程的上课地点安排在机房。每一部分操作在教师讲解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立即动手练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助于理解问题。具体依据参见图10。

图10 学生对授课方式的建议

第三,编写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材。学生对教材选用的建议为我们编写教材提供了更好的编写依据,指出了教材编写应该注意的问题。具体依据参见图11。

图11 学生对选用教材的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改实施,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更为后续课程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将对本门课程的教改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以期将该门课程越建越好!

摘 要: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采取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并对基于“四位一体”教学资源下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对课程的后续教学改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四位一体”;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改革

一、改革背景

作为一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我校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是Access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数据库概念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初步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面向的对象等因素,课程组的教师一致认为,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亟需解决:

1.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多年来本门课程一直选用Access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平台介绍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课程所授内容相对滞后,需要及时更新。

2.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因课程学时(48学时)有限,为了保证对教学内容能够更详尽地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40学时)、上机实验练习为辅(8学时)的教学方法。内容讲解时,从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等理论内容讲起,然后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数据库的设计,最后是创建和使用数据库、表、查询等具体操作的介绍。学生反映理论知识部分太枯燥、太过抽象,很难理解。另外,上机实验学时有限,只能完成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无法让学生全面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实验操作学时需要适当增加。

3.考试方式需要改变。本门课程所采用的考试方式是传统的笔答试卷形式,很难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应用掌握的知识开发系统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尽管大部分学生在笔试考试时都能达到考核要求,但真正能利用所学知识去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加强。

4.学识变少。由于各专业学院对教学计划的调整,从2011级学生开始,本门课程的计划学时数由原有的48学时调整为32学时,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内容、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学习和工作实际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2011年9月,我院组织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成立教学团队,探讨和分析目前授课形式的利弊,决定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改革方法

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上述提出的四个方面问题进行,分别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课程安排等进行改革。改革初期,课程的教学团队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广州大学开发的“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在线学习资源—技能实训”四位一体的立体教材资源制订了本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充实、完善和建设特色鲜明的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与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1.教学内容的修改。鉴于课程所面向的学习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仍然选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平台,但将其版本升级为Access2007。同时,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三级范式和设计方法等内容,在课程伊始就灌输给学生,理解起来确实不容易,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进行了调整。从实际操作讲起,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创建窗体等。在进行操作的同时,讲解设计的思想和原理。例如:建立数据库后,需要创建表对象来保存数据,表中包含多个字段,那怎么样确定每个表中要有哪些字段呢?这么多张表存储了不同的信息,表示了不同的实体,实体和实体之间又是有关系的,在数据库中就是通过表之间的联系来体现这种关系,那么在Access中又是如何建立表的关联呢?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中,提高学生了解相应理论的兴趣。

2.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何在有限的32学时内,将课程的每一部分内容以学生易懂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授,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所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于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案例驱动法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课程教学中,我们以一个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为主线,给出具体设计要求,并在完成系统功能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将32学时分为16学时理论和16学时实验,实验的内容也以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为主线,使学生在完成所有操作后,真正完成一个实际系统的设计,能够学有所用。

3.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采用闭卷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外,操作题所占分数比例达到课程总分的40%。另外,在学生的综合成绩计算时,平时实验操作部分分数占课程总分的比例也调整到了20%,促使学生重视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资源的改进。课程学时、教学方法和内容等做了调整之后,一个比较凸显的问题是: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内容,必须要给学生配备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使他们在课堂之外,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为此,我们依托广州大学开发的四位一体教学资源,充实和完善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其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三、改革效果和效率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改革后的首轮教学在我校商学院2011级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实施,课程的授课对象共计358名学生。课程内容讲授以案例驱动的方式进行,每一种操作方法均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进行讲解。实际操作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贯穿在完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讲解。学生不再抽象地去理解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规范,而是在系统设计中逐步深化,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实现?教师根据具体案例讲解之所以如此设计的原因,以及设计完成后如何在Access2007中实现。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反馈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和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觉是:理论问题的分析可以有的放矢,不再空谈三层模式、关系等概念。尽管学时有限,但通过具体操作讲解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容易讲解、学生易于理解,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了解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感受,我们也在学期结束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选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门课程选修学生人数共358人,回收有效问卷276份。现从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真实感受以及教改的实际效果等角度出发,对问卷中的问题截取如下:

图2 学生对课程安排的建议

图3 学生对课程授课方式的感受

图4 了解立体化资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图5 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

图6 学生对考试方式的感受和建议

图7 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比较认可该门课程的学时安排和授课方式。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操作是大大提高了课程实验学时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课程实验学时所占比例能够更高。另外,接近七成的学生对目前采用的授课方式给予了肯定。具体数据参见图2和图3。

2.学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的提供持肯定态度。大部分的学生都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书籍所配备的光盘,并希望在教学平台上,教师能够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且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案例。具体数据参见图4和图5。

3.学生对本门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给予了肯定。上机考试是实操性课程教学改革中考核方式的必然选择,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具体数据参见图6。

4.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初步体现。接近96%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但确实也存在很多学生操作不熟的情况。如果本门课程能够再适当增加学时,或者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未来展望

通过一轮的实际教学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也获得了课程进一步改革所需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图8至图11所展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考虑下一步对课程讲授形式做何种改进比较受学生欢迎,只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程进一步改革,我们可以考虑进行的改变如下:

第一,课程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对选课学生进行分组,学生根据兴趣在课程上课之初设定所要开发的系统,学期结束时提交小组作品,使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依据参见图8和图9。

图8 了解学生讲课形式的意见和建议

图9 学生对授课方式的建议

第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课程的上课地点安排在机房。每一部分操作在教师讲解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立即动手练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助于理解问题。具体依据参见图10。

图10 学生对授课方式的建议

第三,编写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材。学生对教材选用的建议为我们编写教材提供了更好的编写依据,指出了教材编写应该注意的问题。具体依据参见图11。

图11 学生对选用教材的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改实施,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更为后续课程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将对本门课程的教改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以期将该门课程越建越好!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教学改革
“ECPI”四位一体的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