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狄更斯学院派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2014-07-13张荣升丁威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名作欣赏 2014年17期
关键词:学院派代尔狄更斯

⊙张荣升 丁威[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狄更斯学院派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张荣升 丁威[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狄更斯是杰出的社会讽刺小说家,其作品对知识分子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对作家、教师等形象进行了生动刻画。大卫·科波菲尔是勇于进取、百折不回的作家,查尔斯·代尔那是狄更斯笔下仁慈博爱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现实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讽刺风格为英国学院派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派小说查尔斯·狄更斯讽刺知识分子

一、前言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知识分子形象,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勇于进取、百折不回的作家大卫,《双城记》中仁慈博爱的代尔那等。这些鲜活生动的知识分子形象令人难以忘怀。正如福斯特(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Aspects of the Novel,1927)中指出的,“狄更斯创作的易于被我们识别的各种类型的、漫画式的人物,其所产生的效果既不枯燥乏味,又显现人性的深度,即使他们所在的那本小说会销声匿迹,他们仍然不被人遗忘。”狄更斯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与关注无疑对英国学院派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卫·科波菲尔》:勇于进取、百折不回的作家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1850)为我们展开了一幅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生活的巨幅风俗画卷,维多利亚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系统、经济阶层、教育方法等等的几乎任何弊端都尽收狄更斯笔底。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大卫这个乐于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正义定将得到伸张、人道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态度。

大卫代表着高尚、诚实和善良,凭着百折不回的毅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人生的道路上不管处于怎样污浊恶劣的环境,经历怎样的磨难,不管与怎样道德低下的人在一起,大卫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性。相反,希普则是卑鄙、虚假和狠毒的化身。他是一个令人厌恶和伪善的人,费尽心机想霸占威克菲尔先生的事务所,还想强迫艾妮斯与他结婚,最终却失去了一切。在这一美一丑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美被赞扬、歌颂,丑被唾弃、谴责。希普虽说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反面人物,但也是值得同情、值得悲悯的。他阴险卑劣性格的形成也不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这里面掺杂了很多社会因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正常健康的人性被压抑、被扭曲。无数出身卑微的人因冷酷的现实而丧失了天性中的真和善,希普就是其中一个。反复凸显的自命卑微实则反映出很多低层青年在个人奋斗中泯灭人性的普遍现象。

在大卫成长过程中,有一位重要的女性值得读者特别关注,她就是律师威克菲尔的女儿艾妮斯。姨婆收养大卫后,把他送进了坎特布雷的学校,让他寄宿在威克菲尔先生的家里。艾妮斯是狄更斯着力刻画的一个完美女性形象,她身上绽放着女性耀眼的光彩。无论容貌、品德、学识、思想,艾妮斯几乎都无可挑剔。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大卫的美丽天使。在大卫饱受挫折的时候,是她始终支持着大卫,帮大卫走出了生活的阴霾;她是大卫人性中爱的完善者。大卫在困境中奋发向上,刻苦努力并最终成为著名作家,也同时获得了美满的幸福生活。最终,艾妮斯和大卫终成眷属,如人所愿。艾妮斯最后与大卫的结合,也反映出了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托马斯·哈代在《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1895)中也同样刻画了一个出身低微、勤奋好学的知识分子裘德,“这部关于青年学者勤奋好学,却无法实现学业梦想的小说读来催人泪下,主人公令人同情。”裘德悲剧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他和苏的结合引起了众人的非议和不满,两人只好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裘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自己的理想顽强地奋斗,一心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学者或大主教,但他的求学之路显然没有大卫那样幸运,如果苏也能像艾妮斯一样知书达理,裘德的求学梦想也许就能实现吧。《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克莱拉·科波菲尔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形象。她是大卫的母亲。她有知识有学问,可以自己教育大卫,但她的命运很悲惨,结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冷酷、贪婪、残暴,她最后凄惨地死去,竟没能与相依为命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

三、《双城记》:仁慈博爱的知识分子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1859)中的法语教师查尔斯·代尔那是狄更斯笔下一位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的侄子,正直、豁达,为自己家族过去的罪恶深感痛苦,由于厌恶叔父的飞扬跋扈,主动放弃贵族特权,独身来到英国隐姓埋名自食其力。代尔那与自己的贵族家庭联系并不紧密,但是当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代尔那为了营救老管家而只身冒险返回法国时,因为自己贵族埃弗瑞蒙德家族的出身而立即被雅各宾派逮捕。卡尔登深爱着路茜,甘愿为她牺牲一切,为了使路茜不失去丈夫而替代尔那受死。

在《双城记》中,代尔那、卡尔登和律师史曲勒孚都爱上了路茜,但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不同。卡尔登的爱是真诚的,但他自知配不上路茜,不能给她带来幸福。因此,虽然向路茜表达了爱情,却并不指望得到回报,只是让她知道,他爱过她,并愿为她献出自己的一切。代尔那相貌英俊,举止文雅,为人真诚严谨,待人客气有礼。他与路茜在患难中相遇,深深地为她的美貌与善良所吸引,一往情深。但他并不把自己的感情强加于人,他愿意耐心等候,一直到路茜自己也有了这个愿望的时候,向她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在举行婚礼的那个早上,代尔那单独向马奈特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了女儿的幸福,马奈特宽容地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而史曲勒孚则是自高自大地向路茜宣布了自己的爱情。他认为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都比路茜优越,向她求婚是对她的恩惠。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三种不同的道德品质:卡尔登的利他、代尔那的高尚、史曲勒孚的自私。因而结局也就不同:卡尔登得到了路茜始终不渝的友谊,代尔那得到了路茜的爱,而史曲勒孚得到的则是断然的回绝。这里,狄更斯显然对知识分子的代表代尔那和卡尔登的大度和真诚进行了赞扬;而对律师史曲勒孚的肤浅和势力进行了批判。狄更斯在作品中对知识分子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深刻理解。他希望贵族阶级都像代尔那一样仁慈善良,主动放弃贵族特权,废除不人道的暴政,这样将会缓和已经尖锐的社会矛盾,避免一场浩劫;而不要像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一样,滥用特权、暴虐无道、激化矛盾,导致人民革命的爆发。

狄更斯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体现出了他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他笔下的知识分子一般都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同时非常上进,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对英国学院派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Lucky Jim,1954)中的吉姆和戴维·洛奇《小世界》(Small World,1984)里面的珀斯都是很好的例证。艾米斯作品中的吉姆同代尔那有着相似的性格。吉姆是一个大学教师,行为不羁、无助、滑稽地抗拒所谓的正统人物或是艺术。当读者看到吉姆时就好像看到自己,人们从吉姆身上欣喜地发现使读者精神为之振奋的东西。他是一个象征,是一个原型人物,存在于不同年代永不停息的冲突中。另外,洛奇在《小世界》里刻画的珀斯也是一个天真的学者,他同代尔那一样,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狄更斯是继斯威夫特和菲尔丁之后英国文坛上又一位杰出的讽刺家。他的幽默讽刺使读者可以用轻松的、幽默的态度看待丑陋的现象。尽管他的幽默感和乐观精神在后期的作品中有所减弱,但诙谐幽默的讽刺仍是其作品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英国学院派小说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例如金斯利·艾米斯、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和戴维·洛奇为代表的当代英国学院小说,继承了英国喜剧小说的讽刺传统,在现实主义的叙述框架中蕴含着逗人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幸运的吉姆》《历史人物》和《小世界》都是很好的例子。布雷德伯里认为喜剧小说是所有表达形式中的最佳者;同样,洛奇在其校园小说中把传奇故事、神秘悬念、幽默讽刺、滑稽闹剧、哲理主题等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后现代拼贴画一般的艺术效果;“拜厄特的《占有》中对当代欧美学者以及学术体制腐败与黑暗的揭露和犀利批评也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一贯的讽刺传统。”因此,狄更斯的小说创作对英国第二代学院派小说家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狄更斯是杰出的社会讽刺小说家,其作品既有对上流社会腐朽生活的批判、对英国统治者明争暗斗和昏庸无能的讽刺,又饱含对下层人民贫苦生活的同情;与此同时,狄更斯的作品对知识分子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对作家、教师等形象进行了生动刻画。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现实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讽刺风格为20世纪初期英国学院派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朱乃长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2]张荣升.小说家的批评和批评家的小说[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丁威.现实主义与实验主义的兼收并蓄——评拜厄特学院派小说《占有》的写作特色[J].山花,2013(2).

作者:张荣升,文学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丁威,文学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英国学院派小说的讽刺传统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12534 106)和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英语国家学院派小说研究”(13C06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院派代尔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学院派主义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
学院派绅士
猫头鹰宝宝
斯托克代尔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