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著作滋养人生
——太原市群众读书状况问卷调研报告

2014-07-13王迪琴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创作研究部太原030024

名作欣赏 2014年17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太原市名著

⊙王迪琴[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创作研究部,太原030024]

让经典著作滋养人生
——太原市群众读书状况问卷调研报告

⊙王迪琴[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创作研究部,太原030024]

经典著作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对民族文化的承传、对个人精神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太原市群众的读书状况及阅读经典著作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阅读率持续下降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状,反思我们当前教育宣传方面的弊端,从而提升我们的精神世界,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源远流长。

经典著作读书人生问卷调查

莎士比亚也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作为营养品中的“极品”,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纵观历史,横看全球,一个民族数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往往都积淀在有限的经典著作中。

从大的层面说,经典著作阅读的意义事关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要严肃对待的事情。经典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之中传承的结果。如果我们拒绝经典,就是斩断传承和自绝文脉,是愧对祖先更愧对后人的莫大罪过。从小的层面说,经典著作作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凝结着先贤们的智慧和汗水,它如指路明灯,给后人一种向上向善、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它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在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和先贤近距离接触,与高人直接交流对话,从中体味和吸纳其中蕴藏着的宝贵精神食粮,借助经典的力量充实内涵,提高自身品位。当然,阅读经典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耐性,更需要精力,是慢工出细活的事。

然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多数人做事情功利性很强,他们关注和阅读所谓厚黑学、成功学、官场哲学和能带来一时阅读快感和趣味的书籍,而对塑造时代精神和个人气质的经典著作,由于认为其缺少实用价值而被拒绝于阅读之外;即便是阅读,也只是喜欢看诸如故事梗概、内容简介、历史新编、图例解读等浅显、易读易记的东西。那么,现代社会到底有多少人愿意真正静下心来去仔细地揣摩阅读经典著作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年平均每人读书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13亿中国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年读书不到一本。这一本书会是经典著作吗?太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读书状况如何呢?

为了了解太原市群众的读书状况,了解群众对名著名作的喜爱程度,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对太原市的一般市民及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除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年读书数和名著举例等基本情况外,还分设了“普通读物”和“经典著作”两个大栏目,就“读书的类别”“读书的方式”“没读书的原因”“读名著的理由”和“不读名著的理由”五个问题进行了选择题问答。共有一百余名市民及近百名大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另外,我们还对书店里的读书人群读什么书、读多少书进行了现场询问。

调查的结果很难让人乐观。200份答卷中,年龄从22岁到75岁,有38%的人一年中没看过一本书。在62%的回答读书的人中,年读书量在5本以下的占到87%;6本到10本占7%,10本到20本占4%,20本以上只占2%,年人均读书数4本多,而读经典著作的只占9%。读书多、读经典著作的基本上是退休在家的老人,而高学历和高职位在读书的数量和质量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读书的类别”上,90%以上的人填的是文学类,20%左右的人也填了实用类;在“读书的方式”上,80%以上的市民还沿用书店购书的方式,多数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说,“买回自己喜欢的书,坐在家中安安静静地看书是一种莫大的享受”。16%左右的年轻人和3%的老年人选择在网上看书;但到图书馆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说到喜爱“经典著作”的理由,78%选择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能力”,20%的人对“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完善自我,丰富人生”持肯定回答;也有部分同学将“名人传记”作为经典书籍填进了读书单中。对于没读书、不读名著的理由则五花八门,66%的人填的是“没时间、没兴趣”,21%的人是“网络普及,信息爆炸,不读名著也可知天下”,以及“用手机、网络、电视浏览信息代替读书”,8%的人认为“读好课本(业务)书,干好分内事,做个本分人”,3%的人认为“名著难懂难消化,耗时费精力,不适合自己阅读”,只有2%的人填了“书价过高”和“缺乏读书氛围”等。

书店书肆中,老年人多,年轻人少。有人说他“每天有空就读书,读书对他而言就像吃饭一样重要”。年轻的大学生则透露:自己来看看有无考公务员一类的指导书,平时很少阅读,已经有两年多没碰到过杂志以外的书籍了,但每天都会在手机或电脑上浏览新闻和网帖。看书买书的家长和中小学生也很多,但调查后我们了解到,喜读漫画、故事和《脑筋急转弯》的小学生居多;青春读物和武侠小说在中学生中盛行。家庭中,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为45%,初中生为39%,高中生只有16%。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剩下的时间不是用来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学围棋,就是被各种辅导班、应试训练占据着。中小学虽然减负了那么多年,但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多少;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还要面对社会上各类辅导班的狂轰滥炸。中学生读的书大多是教辅书,课外书少之又少,更不用谈经典了。他们说,现在学习任务重,基本没时间看名著。说到阅读经典著作,在校大学生本该是主力军,但如今的大学生很少买书,业余时间大都由电脑、手机陪伴,看书就到网络上免费下载,看的也多是一些言情、奇幻、穿越类小说;90%的学生不看纸质书籍,很少有人去图书馆,名著几乎不读。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虽然很宽裕,且大都能自由支配,但业余时间忙着谈恋爱,或者考各种证件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根本没有时间读书。

归结我们对经典著作的冷落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我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持续多年的“碎片化阅读”和“轻阅读”风潮,已让读者无法适应大部头名著;而社会的浮躁、道德的低下、急功近利的诱导、醉生梦死的宣泄,都让人们以名著名作“不实用”或者不能兑现“社会利益通行证”而加以拒绝。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字奇技淫巧泛滥的时代,“读图”与“浅读”,让文以载道被风花雪月淹没;网络的风行,是最容易淹埋真实事物和事物本质的,因为信息、媒介异常发达,所以新东西得以流行和传染。新潮、流行、时尚是年轻人的追求,喜欢快节奏,浮泛的、虚假的、劣质的、琐碎的东西得以大量传播和泛滥,相对传统经典的东西却受到抑制;学校里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教师缺乏必要的提倡与指导,校园和社会都缺乏读名著的气场和氛围;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使很多人把业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读通俗读物上,放弃了对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社会功名利禄对普通人的压榨,消解了人们对经典著作功能的认识;家长对学生阅读经典认识上的白内障,视课外书为闲书,只希望孩子“念好学校里的书”,也助长了不读经典著作的风气。

有人质疑,就算我们在看微博、看微信,难道就能改变我们阅读经典著作的传统习惯吗?是什么影响到我们无法深切地感知经典著作带给我们的魅力呢?主观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心理上拒绝,以为名著难读难懂难消化,费时耗力气,所以敬而远之;二是由于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了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技巧、语言方式的不了解,从而与名著名作产生了隔阂;三是理解上的障碍,使其对名著名作表达的深刻社会意义、艺术境界和人生追求都缺乏解读和理解,使其不能全面真正进入作品,更难达到喜爱作品的目的。这也是导致阅读“去经典化”、经典著作“读不下去”的罪魁祸首。

当然,经典著作的阅读不仅仅是读者的问题,出版方也承担着相当的责任。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一方面也迎合了娱乐化消遣化的大众口味。商家对消费群体的误导,混乱了我们对生活本质的追求;把负载丰富文化信息的名著阉割成不伦不类的故事读物,真正的经典被读者冷落搁置。

调查中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读名著?不读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作为个体,如果你不愿意成为没有文化修养、没有美感、没有心灵的人,那么毋庸置疑,读经典著作就是你不断完善人生、提升生命价值的必修课。

阅读经典的确是要花费些时间和气力的,生活在这样一个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大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几乎成了件奢侈的事情。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屈原的冲天浩问、鲁迅的血性风骨感染着我们的心灵;文天祥的丹心气节、岳飞的英雄壮志升华着我们的人格!总有人在字里行间进行着心灵沟通,在孤独中探求人文关怀。这是个人之幸,也是民族之幸!

作为一个民族,绝不能成为不读书的民族。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拥有一大批复合式综合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生是家长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教学理念、经济行为、文化传承、人才工程等,都要考虑得更长久更宽广一些,不要只盯着GDP不放,不要一切以实用考试升学为目的;政府、学校和家长都要具备更加长远的眼光,激励鼓励奖励部属、圈内、学子、家人多读书,多读经典。夯实基础,形成氛围,让读书蔚然成风,让有文化软实力的人成为民族的柱石,国家的栋梁,家长的希望,学习的榜样。

作者:王迪琴,本科,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创作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职称。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太原市名著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阳曲县:“网红草莓”匠心种 “圈粉”五千坐地销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奇怪的雨伞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