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禅宗思想“市场化”的几点思考

2014-07-13陈丽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名作欣赏 2014年17期
关键词:禅宗大众文化市场化

⊙陈丽[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对禅宗思想“市场化”的几点思考

⊙陈丽[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禅宗思想成了图书出版、商业电影、家居装修、旅游等市场领域着意打造、营销的商业对象,其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化”特点。这一现象的产生和禅宗世俗化的精神特质有关,也与大众文化的推广运作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之下文化创作对禅宗思想民族意味的凸显分不开。

禅宗思想市场化精神特质大众文化全球化语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禅宗思想在我国复兴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中,成为了文化领域的关注热点,邢东风的《当前“禅学热”现象形成原因初探》、洪修平的《传统与现代:“对国学热”的双向思考》等文章都对这一现象的生成、文化价值等做了深入剖析。不过,随着我国大众文化的逐渐成熟和全球化语境的发展,禅宗思想却日益变成了一个流行的文化消费符码,转化成了经济市场着意打造、推广的商业对象。

在图书领域,禅宗思想已然成了一个主要“卖点”,各种“心灵鸡汤”式的禅悟片断、通俗类的禅宗故事读本大量出版。在商业影视的制作中,禅宗思想也成了博取票房的一个重要筹码,像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等就以此有效地提升了票房。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禅宗也催生了不少网络红人,比如说“艺僧”释道心、“萌僧”释延参等。另在家居装修、旅游市场等领域,禅宗也成为了招揽、吸引消费者的一面旗帜。简言之,与在历史上多作为人们的精神信仰与人生追求相比,禅宗现在更多地以融入市场的方式被广泛传播,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化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和禅宗思想的内在精神特质有关,也与外在的文化语境分不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有其历史性和必然性。

一、禅宗思想的精神特质

禅宗思想的精神特质是其在当下社会环境中被市场化的内在原因。

禅宗思想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体系,有其建构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旨归,呈现出了独特的精神内涵,这正是其在当下能被市场化的根本前提。

禅宗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将“空”预设为绝对理念。六祖惠能说:“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①也就是说,“空”是绝对本体,宇宙万物皆源于“空”。禅宗以“空”为本源并非是从实体角度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而旨在以此破除人的妄执之心而给内在的精神解脱确立一个理论根基。在禅宗看来,世人之所以迷昧,就是由于种种妄执,“凡夫虽有本觉真心,却并不觉知,而生起虚妄心念,外见有境,内见有我,生起种种计较执着,从而形成烦恼,轮回于生死。”②人的诸多痛苦就是因其未能悟“空”而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概言之,禅宗描述的是这样一幅空灵的生命图景:万物本性均为空,则天地之间本无令人可执着之物,人也就在无可执着之中终结了种种执着之苦,而得以超然地去面对成败得失。正所谓“观色空,即眼自在;观声空,耳自在;乃至法虚空,即意自在;能观心空,即内自在;所观境不实,即外自在。无有一法可得,是故得名自在”(慧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禅宗正是以一“空”给人们许下了无限开阔的生存空间。

所以,禅宗认为只要体证了纤翳不著的空性,自然而然地行事做人,那就是明心见性、悟道成佛。如此,禅宗确立了其独特的修行方式,主张修行与尘世生活一体化,反对外向式修道。“佛与众生,本无差别。涅生死,幻化所为。性地真常,不劳修证。”(《传灯》卷21《智远》)在禅宗看来,佛法就在活泼泼的平常生活之中。禅宗指向的是现世生存,启示人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俗世喧嚣,在尽享尘世快乐之中感受着生命的自由本真。真正是“虽在尘劳中,尘劳不染;虽居净妙处,净妙收他不住”(《圆悟录》卷16)。活得兴致盎然而又了无牵挂,无比踏实却又无限超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禅宗蕴涵着世俗化的精神特质,它“贯穿于最寻常的世俗行为的实践。……它就寓于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使人生活泼无碍的作用”③。通俗地来讲,禅宗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玄妙空灵却又“接地气”的生命智慧,它引领着人以一己自然平实之心实现个体存在的自由和安宁。正是因为对世俗生活的肯定,禅宗较之其他生命哲学对现代人产生了更大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更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同。如此,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其也就具有了潜在的消费可能性和市场价值。

二、大众文化的推广运作

我国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是禅宗思想被市场化的外在条件。

我国大众文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时期,在90年代之后发展成了当代文化领域的一股主导性力量。“大众文化依赖市场机制的运作来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流通和消费,它属于商业文化范畴。”④利益原则是其原始驱动力,这一根本性目标决定了它必须最大限度地适应大众的需要,因此特别注重对大众意识的表达。并且,“大众文化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快乐原则”⑤,它追求娱乐性,自觉疏离了宏大政治和理性思考,所以其在内容创作上多浅白平易,表现形式则生动通俗。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的经济转型令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中,人们普遍失去了对宏大叙事的信仰,不断膨胀的欲望之心使得人们焦躁痛苦却又无能驾驭。“人们实现欲望的能力总是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⑥生命迫切地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种平衡。而禅宗就能为人们做到这一切,它以灵性之“空”消解执着之心,还复人内心的澄明自在,又在“平常心是道”中令现实人生诗意化。大众文化市场也就是在这里看到了商机,于是着力推介禅宗对现代人而言的“心理平衡”意味,大量的禅类图书由此“应运而生”。

归结这些图书的写作特点,其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达到助人获取心理平衡的效果。首先是以语录、散文片断形式来启迪人生的,如星云大师和刘长乐的两部对话录《包容的智慧》《包容的智慧Ⅱ》,林谷芳、孙小宁的《如实生活如是禅》等都是在平实对话中历数现实困惑,又引领读者在对禅宗“舍得”“放下”等理念的领悟中对其逐一勘破。再比如说延参法师的系列作品,像《这个和尚有点萌——延参法师对话录》《绳命》等都是切近现实话题,用幽默时尚的语言诠解禅宗理念,令人在破颜一笑中了悟诸多人生烦恼。除此之外,周芳的《不较真》、韦秀英的《不着急》等等,又都是以禅宗理念为依据,以浅白的散文化语言解答人们的种种现实困惑,紧密联系时代生活而直指人心,它们恰如一部部“心灵宝典”,循循善诱地解开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纠缠。

其次是以小故事的形式来启示读者感悟禅之真义和人生真谛的。如星云大师的《这世界无处不美》、吴言生的《快乐密码: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史上最红小和尚”释戒嗔的《小和尚讲故事——戒嗔的白粥馆》等都是以生动通俗的故事解禅说禅,以灵动透彻的禅理来抚慰焦躁人心。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直接以禅宗故事命名的禅类图书,比如说张秀欣的《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黄复彩的《禅的故事》、宇河的《流传千年的禅的故事》等等,这些数不胜数的禅类故事图书多以传奇性情节舒缓人们紧张的神经,也更以其中蕴含的“小感悟”让人的喧嚣之心安静下来,令人们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之余感受着轻松和愉悦。

不可否认,以上说到的禅类图书虽有禅门大德的精心之作,但更不乏跟风式的市场制作,这一点从许多图书在内容和书名上的“撞车”就可见一斑。并且,这些图书在内容和宣传上多是在“养心”“良方”“觉悟人生”等方面发力,充分表明了市场对禅宗的调控作用,在对经济收益的追求之下,禅宗正是多以“心理调适师”“心灵鸡汤”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世人生活中的。

三、全球化语境之下对禅宗思想民族意味的凸显

全球化语境是禅宗思想被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崛起,各个国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了互相依存的“全球化”态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局面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同时,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也推动了各个国家的“民族化”,在相互融合的大环境之下积极探寻自我民族之根,以求更好地彰显自我身份而又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之中。

禅宗作为一种文化,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在全球化语境之下,其无疑成为了我国确立民族文化之根、提升民族自信心的一种重要手段,禅宗也由此为契机迅速走向了世界市场。比如说在图书领域我们就可以看到禅宗书籍的“进出口”现象,像释戒嗔《小和尚的白粥馆》就被营销到了韩国、泰国等国家,而美国比尔·波特的《禅的行囊》、穆特的《禅的故事》、艾兹拉·贝达的《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等也被大量引介到了国内,这些图书不仅阐释了西方人眼中之禅,也更直观地向国人表明了我国禅宗在西方国家的流行,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催生了更为高涨的阅读热情。

从民族角度对禅宗思想的张扬尤为突出地表现在了商业影片的制作和发售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令我国电影处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电影人在积极地与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外国电影争夺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努力开拓着国外市场。立足于本土文化、展现“中国元素”成为了我国电影跻身世界电影领域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当中自然也就包括禅宗思想。比如说《卧虎藏龙》《英雄》在影片画面设计、意境建构、情节内核和人物台词上都凸显了明显的禅宗内涵,营造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东方意味,由此获得了西方电影市场的认可。这两部影片在票房上的成功为后来的国内电影制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禅宗文化也不断地在影片中被表现,像《剑雨》《新少林寺》等就自觉地融合了禅宗内涵。

应该要注意的是,与华人导演将禅宗文化融入到影片中以博得西方观众的认同相对应,以好莱坞为中心的西方电影对我国市场也有着高度的热情,为了获取我国观众的肯定,他们在创作中亦有意识地加入了中国元素。比如说不断刷新我国动画片票房纪录的两部《功夫熊猫》,在情节内容和台词对白上就都具有明显的禅宗意味,从而成功消除了我国观众的文化异己感,更好地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可以说,不论是对我国还是西方的影视创作者来说,对禅宗文化的运用已成为了他们应对国际化竞争、占据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禅宗思想在全球化语境之中已然成为了一种国际化的市场因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发展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时代大潮中,禅宗思想因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吸引了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的关注,成为了它们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禅宗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运用表现出了明显的“市场化”特点。

我们要认识到,禅宗思想的“市场化”是其应对大众文化市场和全球化语境的一种文化结果,有特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所以,对待这一现象,不必简单视之为禅宗思想在当下的中兴,当然更没必要认为这是其堕落到利益深渊的表现。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这只是禅宗应对当前社会现实出现的一种文化裂变,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环节。而随着社会车轮的不断向前,禅宗亦会显现出另一种文化吸引力。相信随着人们价值观和物质观的日益成熟,禅宗会带给人们更加深层的生命启迪、引领人们走向和谐安宁的精神家园。

①《坛经》,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②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46页。

③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④⑤张先亮:《大众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第45页。

⑥史铁生:《好运设计》,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作者:陈丽,硕士,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文艺学研究。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禅宗思想的‘市场化’研究”之阶段性成果,编号JC1311

猜你喜欢

禅宗大众文化市场化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与劳动力市场发展
禅宗软件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灵 山
浅析“大众文化”
落叶禅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