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话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

2014-05-26周华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尔雅说文解字文字

关键词:文字;说文解字;尔雅

摘要:文章从中国古代辞书中分别采撷字书《说文解字》和辞书《尔雅》两部古代颇具代表性的语言文字学著作,从其编著、内容、体例、功用等方面加以介绍,同时对两部书的影响力加以评价,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重要辞书的编撰与发展的轨迹之一斑。

中图分类号: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139-02

收稿日期:2013-11-23

作者简介:周华君(1979-),广东茂名图书馆副馆长,馆员。19世纪末,我国考古学家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附近)发现了甲骨文,专家确认商代的甲骨文就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和稍后出现于青铜器上的铭刻文字被通称为“古文”。周代,人们开始在竹简和丝帛上写字,《史籀篇》是这一时期文字形体的代表作。秦始皇吞并六国后,统一了文字,李斯所作《仓颉篇》成为小篆书体的样板。此后《仓颉篇》与《爰历篇》《博学篇》成为汉代学童习诵识字的范本。以上三篇虽然收集了大量的文字,但并不作解说,还不具有当今意义的“辞书”概念,它们仅能算作是中国古代字典的萌芽。之后,在中国古代辞书领域曾经出现了像《说文解字》和《尔雅》《释名》《康熙字典》等一样重要的文字学辞书,尤其是《说文解字》和《尔雅》这两部书,在中国训诂学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以后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方面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1《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文字学领域第一部堪称字书或字典的著作。该字典与《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沿用前书的套路,开创了分析汉字的字形,审其音辨其义,并且深究字源的方法,完全具备当代字典的功能。《说文解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

《说文解字》是许慎在多年研究先秦两汉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编撰而成的,参考了古文经《史籀篇》《仓颉篇》等古代字书作蓝本。《说文解字》书名的含义比较直白,直接阐明编撰全书的目的就是“说解文字”。鉴于它是中国古代分析字形,说解文字,辨识声读的第一部字书,所以后人都把它称作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许慎的《说文解字》正文14卷,加叙目1卷,共计15卷。全书囊括汉字9,353个,另有古籀异体字1,163个,合计总共10,516字。《说文解字》全书分成540部。此书的突出贡献表现在:①首创部首检字法。即把彼此相同的汉字形旁归为540个部首,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编排起来,使变化万千的汉字能够提纲挈领地归纳在一起。许慎创造的这种编排方法,为后面历代字书编纂者所效仿。②确立了“六书”体系。“六书”的概念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在许慎之前,仅有“六书”的名称,并没有对“六书”具体的阐述,更没有用“六书”来大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六书”理论,而且明确地为“六书”下了定义。③注入对古代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的解释。《说文解字》的编撰是先对每一个字解释其字义,随之说明字形体的结构。譬如,以象形字为例,标明“象某某之形”;又如,拿形声字为例,则指示读音“从某、某声”等。许慎的这种做法为后世训诂提供了因形求义的原则。④相对保存了篆文的写法和若干先秦的字体。《说文解字》列取9,000多小篆,500多古文,200多籀文,全书对古文字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今天当我们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时,《说文解字》中留存的篆文和先秦字体正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说文解字》以其前所未有的独特的部首编排体例,充分展现“说文解字”的功能,赢得了历代语言研究者的高度赞赏和褒誉。有学者将《说文解字》称作是“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和“小学之宗”。应当承认,《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文字学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实用价值非常之高。《说文解字》作为我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直到今天仍然不失为一部经典性的语言工具书。

2《尔雅》

在浩繁的古代辞书中,论及文字学的佳作当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而说到训诂之学的鸿篇则首推《尔雅》。熟悉古代辞书的学者都清楚,我国历代都将《尔雅》列入“经部”之中,因为它有诠解经传最基本的成分。实际上《尔雅》的主要内容是解释古词古义以及各种名物,是我国一部解释词义极为重要的语言学著作,通俗地讲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词典,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词典的开山之作。

《尔雅》一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三种说法居多。一是汉代郑玄最先提出《尔雅》为“孔子门人所作”(《诗·黍离》正义引《驳五经异义》)。二是魏人张揖认为系周公所作,并引孔子所说“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上广雅表》)作为证明。三是宋代欧阳修对上述两说大胆提出怀疑。他认为:“《尔雅》非圣人文书,不能无失,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诗本义·文王》)欧阳修此说一出,使人耳目一新,连清代权最威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与欧阳修的观点近似。总之,前面的三种说法,基本上代表了对《尔雅》作者及成书年代的各种观点。

周华君:浅话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周华君:浅话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卷20篇。流传的本子为19篇,原因是还有《尔雅·序》1篇早已亡佚。《尔雅》篇名的序次为,卷一:《释诂》《释言》《释训》《释亲》;卷二:《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卷三:《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如果我们从词汇学的角度将其归类,19篇大致可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主要是解释字义和词义的,它包括《释诂》《释言》《释训》3篇,内容比较丰富。据唐陆德明《尔雅音义》中说:“《释诂》以下3 篇,皆释古今之语,方俗之言,意义不同,故立号亦异。”《释诂》罗列古语,以今言引释古语。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椒、落、权舆,始也”。从“初”到“权舆”这11词是古代的一组同义词,包括方言俗语,“始”则是当时的通语,用来作解释。《释言》或以今言释今言,或以古语证今言,或以通语释方言,重点在于通语言古今之变。《释训》以解释形貌、状态为主,所收多为叠音词。如“明明、斤斤,察也。条条、秩秩,智也。穆穆、肃肃,敬也。”所引词语,多见于《诗经》。以上三篇解释词义,完全是用通语释方言,用今语释古语,用常语释僻词,它代表了整部《尔雅》解释词义的方法。第二大类主要是解释特殊语词,它包括《释亲》以后的16篇。这16篇的内容更为丰富,涉及伦理、建筑、物理、化学、音乐、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众多学科。现以《释水》篇为例作一解释。《释水》为解释有关泉水、河流的名称。依类分为四部分,序次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四类。水有本源,故《释水》始于“水泉”。水之所出,或有洲焉,故“水中”次之。河水的流向宽狭受到地形的制约从而形成了曲折的流向,故“河曲”次之。古代黄河、长江、淮河、济水并称四渎,而四渎之大者莫若河,故于河曲、九河释之较详。从《释水》篇内容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尔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自然和社会的图画。当我们阅读古代文献时,遇到无法解释的语词叠字、亲属称谓、建筑器物、天文地理或动植物名称,均可按照《尔雅》的分类,依类查检,解决阅读中的种种困难。

其实《尔雅》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古代训诂学著作的鼻祖。因为它破天荒地第一次采用同训、互训、反训、转训、声训等方法,以致后人在编撰训诂学著作时仍然沿用《尔雅》的一些基本释义方法,并且逐步形成了“尔雅派之训诂”。单从汉语语言的角度来谈,《尔雅》的确是开创了“类聚群分”的释词体例,这为后世再度编纂辞书开了一个好兆头,同时对于编纂义类词典乃至百科全书也起到了启发、导引和借鉴的作用。《尔雅》还有一个特点是从词义研究词汇等方面对词汇加以区分,指出多词一义、一词多义和同音词等语言现象,为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开辟了新的蹊径。《尔雅》不单具有解释古代词语词典的功用,而且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天文地理、花鸟鱼虫、名物制度等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丰富的方言资料,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了解各地的方言俚语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始资料。

《尔雅》自问世之后,就是历代学者所研究的对象,早在汉魏时期就已有专门注释,如西汉目录学家刘歆注有3卷。晋代之后,研究《尔雅》的著作增多,对《尔雅》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专门的“雅学”。清代乾隆、嘉庆时期,考据学大兴,雅学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尔雅》的著作层出不穷,不下数十家。有校订《尔雅》文字的,有解释《尔雅》体例的,有为《尔雅》作笺注或补注的,也有仿《尔雅》体例纂集古书训解编排成书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前代,成为雅学的昌盛时期。清代之前,最著名的注本有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唐代陆德明的《尔雅音义》和宋代邢昺的《尔雅疏》。而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则代表了清代雅学的最高成就。尤其是“郝疏”最为精善。虽然“郝疏”于诸大家之后,却兼取众长,蔚为鸿篇。总之,《尔雅》一书在我国语言文字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至今仍然以其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影响着新一代的学人。

参考文献:

[1]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顾廷龙,王世伟.尔雅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0.

[3]吴士余,刘凌.中国学术名著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4]卢烈红.训诂与语法丛谈[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尔雅说文解字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永远的毛豆
21世纪以来《尔雅》研究综述
梦中的文字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好班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