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献载体更迭与电子资源发展

2014-05-26于健曲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电子资源载体图书馆

于健 曲奎

关键词:载体;纸质文献;电子资源;图书馆

摘要:文献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迭。纸质文献的优势已衰减,电子资源已逐渐替代纸质文献成为馆藏资源的主力。图书馆要学会“弃”、“扬”,放弃得越早越彻底,对图书馆的发展越有利。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108-02

收稿日期:2014-01-08

作者简介:于健(1978-),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曲奎(1961-),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1简述古代文献载体的起源与更迭

1.1文献载体的起源

文献载体,可谓与人类知识的萌生同步。清末在河南安阳等地发现了带有文字的甲骨,这些甲骨基本上记录的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上承载的信息可反映出,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其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通过甲骨载体记载的内容可以隐略地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这就是发现最早有文字记录的载体。

1.2文献载体的更迭

“更迭”在本文中可分别解释,“更”就是更替、替换,“迭”就是叠加、重叠,文献载体从发生那天起就不是单一选择,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而发展,是不断递进的过程。文献载体大致有甲骨、青铜、缣帛、简牍、石质等,这些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文献载体被替代、被更迭,并非是载体本身出现问题,而是时代发展暴露出了它的不足。例如:①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它为何消失了呢?因为它的篇幅太小,一片甲骨只能记录一个字或几个字,随着社会的发展,甲骨记录信息的“内存”明显不足,影响对其他文化的记录。② 比甲骨文稍晚的是金文,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和秦汉金文。虽然商朝以前已有青铜器,但金文的使用是在盘庚迁殷以后。金文显然比甲骨文的篇幅更大,内容更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靠甲骨文和在青铜上铸文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关键是获取甲骨和铸造青铜器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资源的紧缺迫使人们不断寻找替代的载体。③ 简作为记录信息的载体比较容易获得。关于简的制作,古书上有很清楚的记载,历年来从地下挖掘的实物,也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一根竹片叫做“简”,每单根简是组成整部著作的基本单位,一根竹片叫做一根“简”,一部书往往需要多根简写成。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起,就叫做“策”,“策”就是现在图书的“册”。一根简容不下许多字,长文章必须用许多简编成策。虽然简所用材料比甲骨和青铜器容易获得,但是,简策太重,一部书要人抬、肩扛、车拉,阅读十分不便。

2纸张的诞生使信息得以膨胀

古今中外,东汉初期的蔡伦是公认的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载体。作为载体,纸具有以下优点:纸质轻,表面平滑、洁白受墨,篇幅较大、容字多,柔软耐折,可任意舒卷,便于携带,可用硬笔及软笔书写与作画,在良好条件下可保存千年而犹如新作。纸质文献在阅读方面也有特点,只要光线自然柔和,其对视力影响就不大,阅读效果也较好。对于造型艺术专业图片的临摹、欣赏,纸质文献更是无法代替。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记录、保存文献的材料,长期以来,得到人类的首选。纸是一种万能材料,而且最大优点是物美价廉,原料随处都有,可在世界任何角落制造。所有其他古典材料都无法与纸比美,纸的发明是人类书写纪事材料史中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当纸及造纸术从中国推广到全世界之后,作为国际性通用书写材料,其加速了人类文献信息的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从目前看,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370 万种,期刊13 万种,会议文献100 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100 万件以上,其中至少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1]纸的用途广泛,不仅仅可作书写、印刷等文献载体,而且也在工业、农业、军事及日常生活、文化艺术中有数不尽的用途,各种纸制品所有用途里的广告商标都显示出纸作为载体使信息得以膨胀。

3现代生活中纸质文献载体受到挑战

3.1纸质文献的阅读率在逐年下降

电子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直接带动了纸质文献阅读率的下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9月发布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为48.7%,首次跌破 50%。中国人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从1999~2005年增长了7.5 倍。[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超过九成读者看完电子书不再购买纸质书籍,比例较之前一年大幅度提高。[3]笔者所在图书馆每年都要出售部分没有装订价值的过期文艺期刊,购买者在2000年以前还需要提前预购,到现在几乎没人问津。连科技期刊阅览室的读者也是每年都在下降。

3.2纸质文献的成本在逐年增长

纸质文献相对于电子资源而言形式死板,不吸引年轻人眼球,年轻人很少阅读。不管在公交车上还是在地铁里,几乎看不到手持图书者,偶尔有阅读纸质文献的都也是一份简单的晚报等。纸质文献形式单一价格高昂,一本图书价格约在30元~50元之间,且图书形体硕大,又沉又厚,携带不便。由于存在砍伐、造纸、制版、印刷、装订、投递等工序,纸质文献会越来越昂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电子资源不仅省掉了印刷、发行的费用,而且避免了纸张的开支,使总的成本大大降低。

于健,曲奎:试论文献载体更迭与电子资源发展于健,曲奎:试论文献载体更迭与电子资源发展3.3造纸对环境严重污染

造纸业是传统的用水大户,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造纸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难降解有机物成分多、可生化性差、废水成分复杂、废水流量和负荷波动幅度大,并伴有纤维、化学品溢泄等特点。据2010年2月6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我国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及COD排放量均居我国各类工业排放量的前列。[4]我国纸业排水量大约占全国工业总排水量的1/5,每生产一吨纸浆约需100吨淡水,如果放任这些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就会使成千上万吨的水资源受到污染,因此“一家纸厂污染一条河” 的说法绝非夸张。[5]虽然造纸业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治污措施,但是造纸存在的问题似乎不太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如果信息传播完全采用纸质载体问题会更加严重。

4电子资源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

4.1藏储空间虚拟化成为现实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及全文数据库、网络视频资源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传媒技术。图书馆具有如此庞大的电子资源,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拥有和掌握的与日俱增的科学技术实力。电子资源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它以数字化的方式将信息资源放在网络上供读者使用。电子文献的虚拟性使其打破了传统文献信息的记录规模,使文献资源具有超常的扩展性,使超大规模信息的管理成为可能。电子文献的虚拟性极大地压缩了传统文献的物理体积,世界上没有一个图书馆不为收藏空间的严重不足而感到困惑和焦虑,而电子文献的虚拟化特性正为解决文献信息无限增长性与存储空间有限性的矛盾提供了机遇。

4.2超技术含量丰富读者视野

电子文献资源的种类、内容较纸质文献更丰富些。它既可是文字、图表等静态信息,也可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动态媒体信息,各种数据又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任意的组合编辑,形式多样,生动直观,便于读者对文献信息内容理解和吸收。

4.3操作简单方便读者应用

由于电子资源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物理载体,只要读者拥有访问权限,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自由地查询、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甚至还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资料。

由于电子文献资源具有全文数据库的结构和相应的检索软件,通过数据库、索引文件、超文本等技术,可以使得信息按自身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读者利用检索平台,可以从篇名、作者、主题、关键词等字段入手,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出所需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

4.4电子资源共享

电子文献的出现使阅读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共享性,主要表现在:① 在网络环境下同一种电子文献可被许多人同时访问,即使众多读者对同一种资源有共同需求,也可以互不干扰,同时浏览、下载。② 电子文献资源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在网络平台上可以随意将文献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体现出跨地区、跨国界资源共建的协调化与资源共享的便捷性。③ 人们可以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上阅读和使用多种不同类型和内容的文献。④ 只要用户有相应的编辑软件,任何电子文献都可以编辑,因而相应内容也容易较快更新。⑤ 可以实现低成本、大批量地快速复制。电子文献可以非常便利地实现共享,可以无限次地重复使用,从而使其具有便利共享的特点。

5结语

从文献发展史来看,文献物质载体的发展是甲骨被简策取代,简策被纸张取代,那么,纸张是否能被电子取代?《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中指出:虽然纸在汉代已经发明、推广、使用,但是纸在公元二至四世纪之间并没有完全取代简帛,而是简、帛、纸三者并用。直到两晋时期,纸质写本书才取代了简帛。以此推论,电子文献替代纸质文献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目前,虽然是电子载体与纸质载体共存,但是电子载体脱颖而出已是不争的事实。图书馆要想做到华丽转身,要进一步加强电子资源建设,以强化电子资源的应用来弱化对纸质资源的依赖,最终过渡到电子资源上来,使图书馆从纸质资源建设和电子资源建设重点难定的纠结当中摆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刘莹.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比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6):88-90.

[2]匡文波.纸质文献会消亡吗?[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67-69.

[3]赵昂.天下没有白看的电子书[N].工人日报,2013-05-06.

[4]宋平.造纸废水的零排放探讨[J].广州化工,2012(6):113-115.

[5]刘丽等.造纸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J].广州化工,2012(14):164-166.

(编校:严真)

猜你喜欢

电子资源载体图书馆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图书馆
关于少数民族师生数据库利用情况调查研究
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概述
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最优配置研究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去图书馆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