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的困境与路径

2014-05-26王家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化;文化;信息服务;图书馆

摘要:文章剖析了信息时代图书馆面临的困境, 并给出整合路径:文化强馆——提升图书馆文化软实力,服务立馆——提升多元化信息服务能力,创新兴馆——提升信息服务品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100-03

收稿日期:2014-01-23

作者简介:王家莲(1970-),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1信息时代图书馆面临的困境

信息技术以巨大的活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推动社会转型,并产生新的现代社会生存模式,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 把我们抛离了所有传统形式的社会秩序的轨道”[1]。信息的DNA 将成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2]。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 就孕育着社会文化生活全方位的变革和转型,图书馆理论和图书馆行业在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最为猛烈和最为危险的冲击[3]。信息技术的活力与创新以及新兴的信息化商业机构限制和挤压图书馆的业务空间,导致图书馆利用率的大幅度下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得传统图书馆的理论体系产生骤变。步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数据库加工商垄断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获取;同时,这些商业机构的霸王条款还直接控制图书馆已购买数字资源的服务范围,导致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流通被商业规则紧紧束缚, 距离全面广泛开展信息化服务还很远,图书馆自由的业务活动仍被局限在传统的纸本图书服务领域内。尽管图书馆界在不停地尝试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 实现信息化服务,但在信息化视野下, 图书馆的业务、资源和服务态势创新的动力依旧显得欠缺。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图书馆越来越被边缘化,图书馆人越来越失去职业自豪感。

对信息化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以传统思维方式处理新问题,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是阻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推进的主要原因。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工程,而许多图书馆只将硬件置备和馆藏资源数据库体系架构视为信息化建设,忽视了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信息服务质量等建设,在信息化管理上体现为信息库的完整性、规范性、系统性等方面,以及在数据收集、处理、加工等过程中的不足,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许多图书馆员对与信息服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知之甚少,难以满足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许多图书馆员信息服务意识淡薄,导致信息服务工作停滞不前。图书馆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偏低,信息组织和加工能力低,缺乏特色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小,对传统馆藏与虚拟馆藏投入的资金比例失调,导致信息服务无法更好地开展[4]。

此外,读者亦缺乏获取信息服务的意识,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虽然图书馆在不断地加大信息资源建设,但由于读者利用计算机和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有限,妨碍了他们使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读者选择信息服务的机会较少,造成资源浪费[5]。

2图书馆突破困境的策略与路径

2.1文化强馆——提升图书馆文化软实力

2.1.1构建良性循环的图书馆生态文化。图书馆突破困境的关键是文化强馆,首先是倾心打造良性循环的图书馆生态文化。图书馆生态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将生态观念引入图书馆文化中,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形成有利于图书馆与读者双赢的新的和谐发展模式,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精选优秀书刊, 合理配置资源, 对各种有优势、高品位、高质量文献信息载体兼收并蓄,向读者传达一种价值、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即图书馆对读者而言不仅是一种借阅服务,更是在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等方面全方位地介入。通过提倡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注入一种积极进取心态,培养一种不断创新能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环境,建立一种学习提升机制,形成一种相互塑造氛围,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美的圣殿、读者的天堂、校园中的绿洲,给予读者文化熏陶及美的享受。此外,图书馆还应引导全体馆员学习履职行责所需的信息服务知识,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鼓励馆员系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和技能,通过在职进修、轮岗培训以及脱岗学习等方式对馆员进行分批培训。引导和培养馆员树立信息服务意识,使学习成为馆员的自觉追求,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不断激发每个馆员的热情,挖掘每个馆员的潜能,将分散在每个馆员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等信息整合成图书馆共同的财富,并使之转化为服务开拓创新、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动力。

2.1.2倾心打造优秀的馆长文化。文化强馆的核心是馆长的治馆意识。馆长文化反映了馆长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馆长的知识、学识、胆识和服务理念决定着图书馆文化品位的高低;馆长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往往决定着馆长文化根基的深浅。优秀的馆长文化有利于充分激发全体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正能量传递给每位馆员,使其各展其能,各尽其才。馆长的境界有多高,图书馆服务思想的层次就有多高。馆长崇高的境界又来自其高远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讲,眼界就是境界,馆长的眼界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反之亦然。馆长要高屋建瓴地对图书馆的过去、现在进行系统的思考,从图书馆发展的轨迹中总结出图书馆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传统。对图书馆的共同愿景、服务理念、服务目标、服务模式、服务特色、管理机制、馆员队伍建设、发展策略、战略步骤等进行论证;对图书馆的精神力、执行力、感知力等系统进行梳理和设计;对图书馆的理念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等进行分析和整合,最后找出“创新点”,形成思路和规划。馆长应勤修德、重修养、常修行,做到有位就作为,有位更有为,有为更有威,真正发挥馆长的模范带头作用。馆长文化的构建,其实质就是馆长的修炼与锻造。优秀的馆长应具备领导的胸襟、学者的博识、书人的雅致和智者的冷静。馆长应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馆长应该博览群书,有广博的知识,有一定的综合素养,有一颗充实的心。馆长应是一个思想者和研究者,应成为图书馆文化的引领者。馆长应站在时代文化的前列,把握住时代主流文化的脉搏,以主流文化引领馆员和读者,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引领馆员和读者[6]。

王家莲: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的困境与路径王家莲: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的困境与路径2.2服务立馆——提升多元化信息服务能力

2.2.1创新信息服务推送方式。树立信息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服务方式逐步从单一的借阅服务向多元化信息服务转变。图书馆可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业务重组,提高服务水平;利用网络咨询平台进行在线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书目检索服务等;开展电子书刊的网上查询和阅读下载等远程信息服务。图书馆还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对读者发放调查问卷,撰写分析报告,为改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此外,图书馆还应该努力打造图书馆服务新亮点,千方百计地使每一位读者获得最满意的文献信息服务。在数据库征订工作中,应广泛征求读者意见,跟踪读者服务,深入读者中调研,尽力为读者提供方便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提高读者满意率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进行课题咨询及编辑专题报道等形式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图书馆应该尽力提供给读者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并在注重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充分开发数字文献资源,建立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根据读者的需要,设置网络资源导航网站;注重开展特色服务。如:为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推送服务,为读者撰写论文提供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等特殊服务。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变化,动态地改变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利用“QQ”、微博、电子邮件等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使服务方式逐步从单一的借阅服务向多元化信息服务转变。再如:建立“专业服务馆员联系人制度”,使得“馆员走进院系,咨询无处不在”,使信息服务延伸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2.2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和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培训服务。图书馆应面向读者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加强文献资源的宣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单、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大力宣传介绍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展网上专题图书、期刊推荐活动,进行优秀数字资源推荐、热读图书推荐活动,加强图书馆绿色网站建设,开展网上“读书节”、“文化节”活动,积极推荐和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者的文化修养、阅读兴趣以及阅读品味,引导读者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图书馆还应通过组织入馆教育讲座、数据库专题讲座等形式对读者进行文献检索技能培训,使读者尽快掌握操作方法,提高文献检索和综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通过举办不同类型、多层次的数字资源利用知识讲座来强化读者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的意识和检索能力,解答读者在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加强与读者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的网络信息服务,让图书馆会走路,让知识插上翅膀,不断提升馆藏数字资源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无缝的、无障碍的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此外,聘请专家学者做最前沿的学科动态讲座,使读者不仅具备高深的知识并且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成为实用型的人才,接受不同学科专家学者的知识信息洗礼,在听讲座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和利用图书馆,让更多的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充分感受图书馆文化高地的魅力,努力加强美丽图书馆内涵建设。

2.3创新兴馆——提升信息服务品质

2.3.1管理创新——培育管理的新境界。“借管理学之器,攻图书馆之玉”。管理的最高境界即“没有管理的管理”。“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意指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注重培育管理的新境界——全员管理创新体制,即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重大决策的执行者,在图书馆岗位的设定、工作制度的制定等方面给予每个部主任和全体馆员充分的自主权和参与权,让所有馆员参与管理,这样可以锻炼并提高馆的管理能力,使全体馆员团结协作。加强全体馆员创新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提升创新技能,学会多种创新方法,将创新的理念内化在馆员的思想上,外化在行动中,创新要立足实用。比如说,鼓励馆员打破常规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换一种角度思考,帮助他们换一种方法尝试,这将大大增强图书馆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保证全馆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使图书馆整体处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中国图书馆事业若要在信息时代继续发展,除了继续追踪国际上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以外,还需要有所创新。”[7]本着“创新无止境”的原则,实现创新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就要求馆长要以高屋建瓴的长远眼光与决策能力, 给予馆员广阔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氛围,让馆员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在用人方面,图书馆应不拘一格,不唯文凭,不唯年龄,任人唯才,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业绩和才能来衡量人。图书馆要大胆实行创新管理,以人为本,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让馆员在服务过程中真正发挥潜力和积极性,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服务创新活动的有序进行,赋予图书馆无限生机。

馆员的综合素质是图书馆保证高质量服务的基本条件,馆长要设法引入业界的最新理念、最新思想、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以教育、引导和启发馆员创新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行动,更好地服务于全体读者。组织并鼓励馆员积极参与业界培训,使人力资源的开发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2.3.2制度创新——提升信息服务品质。制度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灵魂,是引领图书馆和谐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图书馆要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的理论,主动把握制度创新的精髓,努力提升制度创新的水平,协同制定出符合本馆内涵的、和谐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向内在管理、柔性管理、自我管理转变,制定一系列有关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管理的量化考核制度,试运行修订后作为职称晋升、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评价依据。在馆员中形成遵章守规、勤业敬业、奋发向上的自觉行动,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品质。为了加强制度的权威性以便于制度的顺利执行,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要强调从全局出发。制度创新牵涉到和谐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要力求使制度体系能涵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所有方面。针对图书馆发展的具体实践,加强文献信息应用于实践路径的制度创新,破除一切妨碍图书馆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适合图书馆发展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促进全体馆员价值理念同源、精神状态积极向上、与读者关系和谐,使制度功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

3结语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冲击下,图书馆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突破图书馆信息化的困境, 冲破藩篱,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创造一个崭新的焕发生机的图书馆,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图书馆的出现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这是因为它具有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打造“复合型、人文型、开放型”的图书馆,倡导创新观念、发展观念、开放观念、合作观念、竞争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将图书馆从传统的“闭门造车”和“守株待兔”状态转变为读者获取“信息的圣殿、知识的天堂、生命的绿洲”,促进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3]任建英.断裂的当代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的困境与路径[J].现代情报,2013(1): 148-150.

[4]张惠倩.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障碍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3(6):94-96.

[5]郑宏智.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8):179-181.

[6]徐国良.以和谐文化引领图书馆内涵发展——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网友世界,2013(7):14-15.

[7]范并思.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1(10):12-16.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