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刍议

2014-05-26孟祥凤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建设

摘要:文章通过对作者所考察的江南五所新建高校图书馆基本情况的介绍,从建筑设计与装修、馆内布局与管理、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新技术应用等几方面提出了对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043-03

收稿日期:2014-01-03

作者简介:孟祥凤(1982-),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1五所新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新图书馆位于闽行校区的中心位置,服务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于2008年12月正式开馆。该馆以学科服务为主线,将闵行校区的主馆定位为“理工生医农科综合馆”,采用一门式管理模式,淡化书库和阅览室的界限,推行大开放、大服务格局。

在服务理念上,该馆创建了“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间;咨询无处不在,馆员走进学科;技术支撑服务,科研推进发展”的服务理念,推行“藏、查、借、阅、参”一体化服务机制。在布局上,该馆以学科服务为主线进行功能布局,每区有一个文化环境,如:科学——海、地、空、天等,部分家具由交大学生自己设计。在管理机制上,该馆有较大调整,将原来以图书馆内部管理为核心的13个部门整合为新的以服务读者为核心的“三部一所”,即读者服务部、技术服务部、行政管理部和情报研究所,将传统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作为骨干分散至读者服务前线。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提出了文献资源采购“三一”原则,即由院系师生、学科馆员和图书馆采访人员共同负责资源建设,形成一体化的书刊资源揭示服务体系。在创新服务上,该馆提出了IC2创新服务模式,提供“走进院系基地,融入学科团队,嵌入研究过程”的高层次的服务。在前沿技术方面,该馆于2010年9月正式推出国内首个一站式图书馆资源发现与获取平台——“思源探索”,系统地整合了该馆订购的370多个学术数据库和OPAC功能。

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2,200平方米。奉贤校区图书馆于2010年8月交工,至今试运行情况良好。新区图书馆作为分馆,与本部老馆采取通借、通还的服务模式。新馆基本推行一门式管理,采用大空间、全开架、借阅合一的管理模式。各层阅览区桌椅具有多样性,以满足读者阅览、自习、上网的各项要求。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该馆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图书的自动借还、图书可视化导引和智能盘点馆藏功能;各层、各库区采用无缝拼接大屏幕和数字标牌信息发布系统,使信息发布更快捷;校园自助复印、打印、扫描系统,可为全校师生提供自主方便的打印、复印服务。目前该馆正在做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免费订座。

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位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型似“水晶莲花”,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收藏书籍以人文艺术类、古籍特藏类为主,以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类见长。苏州大学4个校区图书馆文献实行通借、通还的模式,炳麟图书馆通过网络与本部馆、东区敬文馆、北校区馆以及相关院系资料室共建共享,共同构成学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目前该馆将其一半经费用于数字资源建设。在新技术应用上,炳麟图书馆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全馆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江南大学图书馆由原无锡轻工大学图书馆、江南学院公益图书馆、无锡教育学院图书馆和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该馆于2007年10月落成启用,建筑面积52,217平方米,是目前江苏省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图书馆主要集中在一至五楼,分为纸质文献区、电子资源阅览区、交流学习区等三个区,采用大开间管理模式。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新校区图书馆于2006年正式启用,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馆内实行分层借阅的方式,每层各设服务台,对读者进行图书借还及咨询等服务。在机构设置上,该馆除设有8个基本服务部门外,还设有学术委员会,研究和讨论图书馆发展规划以及重要学术问题;另设五个专业委员会:藏书发展专业委员会、读者服务专业委员会、读者教育专业委员会、文献整序专业委员会、自动化与网络管理专业委员会,以协调跨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

孟祥凤: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刍议孟祥凤: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刍议2对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建议

2.1外部设计与装修

图书馆建筑作为人类知识殿堂的深刻诠释,从古至今无不体现着厚重的人文关怀,从选址到设计都要紧扣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选址在教学区和学生宿舍之间,临近校园交通干道,但远离学校运动场的位置,馆舍周边自然环境清幽、日照充足、视野开阔。

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建筑应力求开放、通透、美观大方、简洁明快。同时,在安全、环保、节能、低碳的装修理念的基础上,应营造一种温馨、轻松的文化氛围,不再拘泥于传统图书馆严肃的环境设计,可进行分区设计,各区风格不一,或活泼、或庄重,给人以审美愉悦感,拉近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激起读者的求知欲。

2.2馆内布局与管理

一所蕴含着深度人文关怀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无论是馆内布局、功能分区还是智能化管理都应做到精雕细琢。

2.2.1馆内布局。现代化图书馆重信息沟通,《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功能布局上除了满足传统的业务功能外,还应与服务多元化的趋势相匹配,能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功能区的布局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运营效率。传统图书馆的小面积分割封闭,构成藏、借、阅、管分开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开放管理理念相悖。笔者认为要实现分区合理、流线畅通的馆内布局就应根据读者的心理习惯、行走路线和实际要求,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布局,采取开放型的室内设计,以大空间为主,提供一门式服务。同时,开放式的布局有利于各区间的分割,方便今后业务需要时灵活调整。此次考察的南方几所新建的高校图书馆在内部结构上大部分采用全开放、大开间的建筑布局,内墙多采用特制玻璃或特色书架分隔,这样的新型建筑设计使室内宽敞明亮、开阔大气,让读者享受其中。endprint

2.2.2馆内智能化管理。信息技术以及新载体文献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对图书馆建筑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图书馆的内部空间环境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智能化管理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图书馆的又一跨越式进步。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是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馆员及读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图书馆环境。图书馆管理智能化是综合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图书馆的建筑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以及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它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馆舍建筑自动化系统(BAS)。此次考察的江南几所新建高校图书馆建筑基本上都已对各种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和布线结构的综合化。

2.3资源建设

近年来,随着新载体文献的发展及不断增长的使用需求,在资源建设上,应对纸质与电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适当增加电子资源的投入比例,纸质文献逐渐降低复本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近年电子资源经费使用比例已大于纸质资源,苏州大学图书馆也将一半经费用于电子资源的购进上。

在资源建设上,也应做到依照学校办学特色,突出专业特点,本校特色文献尽量收集到多、全、精,其他各种文献科学规置。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就将收集较齐全的、凸显理工特色的O大类文献单独置于一楼库区。同时,应加强本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如:本校特色专业数据库、本校教师著作全文数据库及特色文库等。

高校图书馆新馆的资源建设应更多地征求学校广大师生的意见,采访人员要深入各院系了解需求,请他们定期提交需求清单,加强学科资源建设的针对性。每年定期策划中外文新书主题书展,师生直接参与文献采购,确保资源建设优质、高效。与学校相关院系资料室共建共享,共同构成学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推广和院系资料室1:1资源配套建设模式,推进学科分馆资源共建共享,目前共建体系中已有法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数学系等学科分馆。

2.4读者服务

要建设成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就应该采用开放式管理。开放式管理的最大特点是“无管理”,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它既可以将馆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以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又可以通过馆内合理的布局、人性化的设施、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来体现管理。它通过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以达到人与环境的文明互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要提高读者服务水平,还应做到提供文化资源与提供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中心,在担负着传递文化责任的同时,还应努力从各方面营造、创造图书馆文化。如:定期请学校的专家教授或聘请社会名人为读者举行专题报告;针对新生举办专场入馆教育;面向全校师生定期举办信息素养培训讲座;定期在馆内多媒体视听区播放《百家讲坛》等素质教育节目和精选电影欣赏等。通过这些,在渲染、推广图书馆文化的同时,营造了一种文明、自由、进取、和谐的图书馆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式素质教育。

另外,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在读者服务方面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馆内设综合服务台,统一提供图书借还及咨询服务;开展图书自助借还服务,在馆内设置自助借还设备,同时可在馆外设24小时自助借还机,使读者能够在图书借还上突破时间限制;馆内提供复印、打印、扫描自助服务;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为自助借还、自助打印等新服务项目提供基础网络平台,读者除可免费享受馆内提供的无线宽带网络上网,还可自身携带具有无线功能的电脑、手机在全馆范围内享受网络服务;允许读者带包进库,带给读者充分的信任感和自由感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馆内设置温馨的读者休闲区,营造温馨和谐的服务环境。

2.5新技术应用

采用RFID流通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助借还、书库管理、图书定位、安全门禁、智能分拣等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简化了读者借还书的手续,提高了图书借阅率,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图书馆人性化的服务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益。目前,该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为高频和超高频两种系统。通过此次考察我们了解到高频损坏率较高,而超高频较隐蔽安全,且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新馆可重点考虑采用超高频系统。

开展手机图书馆服务,手机图书馆包括SMS和WAP服务。这项服务可延伸图书馆的服务时空,增加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互途径,方便读者查询和利用图书馆各类资源。

2.6其他方面

2.6.1组建新馆建设小组。高校图书馆应组建新馆建设小组,在装修、招标、设备购置等涉及新馆建设的各环节全程参与。在招标过程中对中标方就材料、规格、材质等细节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各项投入能得到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个别学校在新馆建设中由学校统一负责,后期在运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的招标工作由学校统一负责,目前门禁设备面临着二次更换,密集书库轨道也因未能埋入地面下而带来不便。

2.6.2实现后勤管理外包。新建高校图书馆面积较大,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安全保卫、绿化、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采取面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大学等江南几所高校图书馆在后勤管理上均采用此种模式,使馆员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走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24-27.

[2]周意红.从昆明市区内几座新建图书馆看现代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J].贵图学刊,2009(1):16-18.

[3]鲁莉莉,马竹英.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的原则[J].河北科技图苑,2009(2):8-10.

[4]陈贵梧.港澳地区主要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考察报告[J].图书馆论坛,2006(2):225-227.

(编校:崔萌)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图书馆
图书馆
网络平台时代下图书馆建设
空间塑形、视觉调度与文化景象的形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