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回眸

2014-05-26余春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建文明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创建;文明

摘要: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我国公共系统图书馆掀起的创优评比活动。它应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求而兴起,在文化部门的推动下得到深化发展。创建活动有着较为完备的评价体系,保障了活动顺利健康地开展。创建活动将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激发了馆员的积极性,引起了政府部门重视,在加强自身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创建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它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002-03

收稿日期:2014-01-18

作者简介:余春燕(1979-),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为了响应党中央创建文明单位以及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号召,我国公共系统图书馆掀起的以优化服务为中心,促进图书馆工作改革发展的创优评比活动。它是《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以及《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的具体实施,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图书馆工作的主线和一大特色。

1兴起与推广

1.1酝酿阶段(1980~1984年)

为了消除“文化大革命”对图书馆事业的不利影响,整顿和恢复图书馆工作,部分省份开展了一些竞赛活动。比如:天津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早在1980年就开展了竞赛活动,吉林省也从1982年开始进行评比先进的活动。虽然这些竞赛评比活动未以“文明图书馆”来定名,也算不上创建活动的正式开始,但为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提供了借鉴。

1.2发展阶段(1984~1988年)

面对“四化”建设的新任务,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状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工作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根据1984年党中央“关于开展建设城乡各种文明单位”的指示,天津、上海、湖南、江苏、河南、吉林等省市先后几年在其范围内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图书馆”为正名的竞赛活动。其中,天津市每年举行一次,每年一个竞赛主题,成效显著,得到了文化部的肯定和着重宣传。

1.3高涨阶段(1988~1990年)

在部分地区图书馆创建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文化部决定将这一活动向全国铺展开来。1988年4月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发出了《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的通知》;5月在天津召开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着重讨论了开展创建活动的具体步骤;9月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竞赛、表彰活动的通知》以及文明图书馆、图书馆先进工作者的标准和条件。经过一年的创建工作,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经验交流会于1989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图书馆司副司长鲍振西作了题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的报告。会议表彰了127个文明图书馆 、6个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106名图书馆先进工作者、5个组织创建先进单位,同时还为1,700多名从事图书馆工作30年以上的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

1.4深化阶段(1990~1994年)

在这一时期,各省的创建活动逐渐与图书馆科学评估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评估,为文明图书馆的评比提供了比以往更为客观、准确、全面的定量、定性依据,将创建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994年12月,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比定级总结表彰大会上,共评选出151个文明图书馆、22个先进集体和180名图书馆先进工作者。较上一次的全国性评比,评选数量有所增加,程序更加规范、科学。

2创建过程

2.1组织领导

从接到文件通知开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创建活动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纳入到议事日程,委派专人专职负责。例如:由天津市文化局牵头,吸收各区、县文化局领导和两个市馆馆长,联合组成了竞赛领导小组,并责成天津图书馆研究辅导部具体负责竞赛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吉林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等也有类似的领导小组成立,同样担负着传达动员,制定下发活动方案、评比细则,以及考评工作的督促、检查、交流等组织协调工作。

2.2确定标准

评比标准是否科学,是否有可操作性,决定着创建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各地根据文化部发出的文明图书馆的八条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评比条件和细则。考评内容涉及办馆方针、读者服务、基础业务、领导干部、科学管理、协作辅导以及有偿服务等,每部分根据业务范围又规定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和固定分值,为考评工作提供量化的依据。天津地区图书馆还分别制定了成人馆和儿童馆、室的评比细则,区别对待,力求准确。随着创建活动的发展,评比细则不断地被修改完善。

2.3考评督查

大部分地区采用了百分制和辅加分制,以基本分为依据,以辅加分为补充,定性分析与定量记分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具体的考评操作,各个地区有所不同:有的打破过去按地区分配名额的做法,统一按评分结果排名次;有的在自测自评的基础上,层层推荐,对积分靠前的馆集中进行检查验收;有的采取年中馆际巡回互查和年底考核评选相结合的办法。天津市文化局还对初选出来的文明集体和个人,进行专业对口答辩、现场操作表演和专业知识考试来淘汰。考评工作鼓励竞争,不搞终身制,通过抽查复评,个别工作出现滑坡的文明图书馆会被提出警告,甚至被取消称号。同样,获得进步的图书馆也可纳入到文明图书馆行列。

2.4表彰与交流

评选结束后,除了对评选上的文明集体和个人颁发奖牌、锦旗、证书之外,还举办了一些经验交流会。例如:在1989年全国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天津市文化局、河南省文化厅、北京图书馆阅览部、福建图书馆等多个单位或个人进行了发言。会议代表讨论了图书馆司起草的《继续开展文明图书馆活动意见》,参观了在北京图书馆举办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图片展览。省市级的总结交流活动同样得到了重视。为了配合交流学习,《广东图书馆学刊》、《江苏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通讯》等学术期刊曾开辟专栏,介绍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的情况和经验。

余春燕: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回眸余春燕: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回眸3对图书馆工作的推动作用

3.1加强基础业务建设,保障优质服务的开展

提倡优质服务,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工作。针对“文革”结束后各馆普遍存在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各地普遍将基础业务建设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尤其是在前期阶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许多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书目采编、书库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观。获得“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的丹东市图书馆通过全面整顿,全馆559,860册藏书做到了书、目、帐相符;打印卡片465,925张,增设了“全馆总目录”、“读者书名目录”和“排架目录”四套;剔除了陈旧、破损和不宜入藏的书刊20,117种、58,716册。基础业务建设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发挥馆藏效益,为开展文明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创造了条件。

3.2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

在创建过程中,各馆不断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力求使各项工作达到文明图书馆的要求。如: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把任务落实到部门和个人,计量工作,定额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奖勤罚懒,严明考核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调动了馆员的积极性;还有一些馆开始推行馆长负责制,进一步提升领导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能够严肃馆风、馆纪,保障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它使图书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

3.3引起政府部门重视,办馆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文化部发布的文明图书馆八条标准中规定,文明图书馆一般应达到文化部及当地规定的馆舍、藏书、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最低要求。将办馆条件单独列项,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如:云南省在竞赛方案中明确规定购书经费不能低于总经费的35%~40%。;江苏省在1994年文明图书馆评比中共投入330万元用于改善办馆条件。抓住政府部门加大投入的有利时机,各地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以湖南省为例,与开展评比活动前的1983年比,1998年时图书馆由98个发展到116个,增长18.4%;馆舍面积由6.61万平方米,增加到16.36万平方米,增长147.5%;藏书由1,030万册增加到1,223万册,增长18.7%;图书流通由459万人次、659万册增加到463.1万人次、883万册次,分别增长0.9%和34%。此外,一些政府还拨出专款为图书馆购置计算机、复印机等硬件设备。

3.4深化读者服务工作,强化图书馆情报职能和教育职能

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以优化服务为中心,要求在搞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读者服务工作。在这期间,各地图书馆纷纷延长开馆时间,实行开架借阅,想方设法地增添新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封闭变为开放。面对两个文明建设,各级图书馆不断强化情报职能和教育职能,一方面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上下工夫,为经济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读书活动、展览会、讲座、知识竞赛等加强阅读指导,对广大读者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在1988年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后,图书馆的情报和教育职能越来越得到读者的认可,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3.5扩大基层业务辅导,加强馆际之间交流学习

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将竞赛和辅导紧密结合起来,为馆际之间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评建几年来,一些省市将业务辅导的重点放到基层图书馆(室),或深入区县巡回辅导,或举办业务培训班,或交叉评估、交流学习。河南省在地市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座谈会上,着重研究了创建活动中加强县级图书馆业务辅导以及今后辅导方向的问题。江苏省强化业务辅导,乡镇图书馆发展迅速。到1990年底,全省建成乡镇图书馆(室)1,961个,其中万册图书馆189个。与1989年相比,乡镇图书馆(室)增加了261个,万册图书馆增加了189个。基层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有利于图书馆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6推进以文补文活动,增强图书馆的自我发展活力

从80年代开始,文化部等政府部门陆续颁布了一些支持有偿服务的政策。文明图书馆活动将其列为创建的八条标准之一,进一步推动了以文补文活动的开展。各馆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省各级公共图书馆1988年共创收130万,1990年增加到227万,50%以上的创收被用于发展图书事业。广州图书馆在近两年的创建活动中,利用有偿服务的收入,创办了汽车图书馆并保障其正常服务,新建了一条便利残疾读者进馆借阅书刊的轮椅通道,装修了复印中心、接待室……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偿服务违背了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但在当时图书馆事业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开展以文补文等创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自我发展能力,改进了图书馆的工作条件。

4不足及启示

4.1活动发展不够平衡

创建活动得到了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积极响应,但仍有一些地方迫于行政指令,对创建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自觉参赛的积极性。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和对文化事业重视程度不同,评选出的文明图书馆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4.2评比标准不够完善

如何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图书馆,如何看待硬件标准和软件标准的关系,如何把读者意见融入到细则中等等,都有待于思考和完善。

4.3财政困难制约了活动发展

由于书价不断提高,但政府加大投入有限,使得创建活动中一些硬件指标无法实现。这样,一些服务态度较好的图书馆可能因为外部条件不足而没有被评上,挫伤了其积极性。

4.4重复创建增添了负担

从国家图书馆到省市级,再到县级,乃至乡镇,都有不同层级的文明图书馆创建活动,层层申报,层层考核,占用人数多,耗费时间长,给被查馆增添了负担。长此以往,将会产生懈怠情绪。

回顾创建“文明图书馆”的这段历程,笔者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与启示。首先,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需要有激励性的活动来带动发展。其次,活动不能简单地应行政命令而开展,也不能应一时潮流而兴起,而是要成为一种连续持久的、品牌权威性的活动。此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活动规则,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在发展中不断变化活动内容,使之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在评选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之成为交流学习的平台。只有这样,图书馆事业才能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荀昌荣.中国图书馆事业(1988~1995)[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

[2]天津市文化局.创建文明图书馆竞赛活动的九年回顾[J].图书馆学通讯,1990(1):31.

[3]陈景东.顽强拼搏 争创一流 创建更多高标准的文明图书馆[J].图书馆学研究,1991(4):5.

[4]天津市文化局.组织公共图书馆继续深入开展竞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8(1):19.

[5]文化部.召开全国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经验交流会[J].中国图书馆学报,1989(3):75.

[6]天津市文化局.创“文明图书馆”竞赛推动了事业的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8(1):30.

[7]丹东市图书馆.我们是怎样争创文明图书馆的[J].图书馆学刊,1990(1):44.

[8]冯南星.创文明争先进 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1986(3):6.

[9]季根章.总结经验 再接再厉 把创建文明图书馆的活动推上新台阶[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1(4):7.

[10]广州图书馆.积极开展优质服务 努力创建文明图书馆[J].广东图书馆学刊,1990(2):17.

(编校:严真)

猜你喜欢

创建文明图书馆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图书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