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最牛“官二代”的学生生涯

2014-05-02东方明

检察风云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东吴大学童子军蒋介石

文/东方明

民国最牛“官二代”的学生生涯

文/东方明

1927年,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总裁,掌握着中国的最高军政大权,蒋纬国因此也成了当时最牛的“官二代”。本文现向读者披露这个最牛“官二代”是怎样度过他的学生生涯的……

数度搬迁完成小学学业

蒋纬国的童年是在奉化度过的,由蒋介石的侍妾姚冶诚负责抚养。姚冶诚带着蒋纬国在溪口镇簟墙弄王姓人家居住,后迁往奉化县城西街岭墩周家房子。

蒋纬国六岁时,入奉化县城培本幼稚园接受正规启蒙教育。这家幼儿园只有一个班级,才十多名学生,都是奉化的富家子弟,也有“官二代”,但跟蒋纬国这样其时中国第一的“官二代”相比,只能是芝麻与西瓜的比较了。

从资料记载看,培本幼稚园的教学比较宽松,对孩子是以通过游戏玩耍来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蒋纬国和他的那班同学在那里,除了看图识字,就是游戏玩耍:搭积木、骑木马、玩沙土、摔跤之类。学龄前儿童在一起,难免要发生矛盾,蒋纬国有时会闯祸,弄倒同学搭的积木、骑木马超时不肯让给别人,摔跤弄假成真成了打架之类。每到这时,老师就不管他是哪号“官二代”了,打手心、立壁角什么的照样实施。有时蒋纬国吃了别人的亏,老师也同样惩罚肇事者。

幼稚园还会对识字和口算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上述惩罚,不过蒋纬国倒是一次也未曾被惩罚过,因为这些最简单的启蒙内容难不倒他。

蒋介石对蒋纬国甚是宠爱,只有一次,蒋纬国遭到了蒋介石的严厉训斥,只差一点就挨打了。那次,蒋介石回乡扫墓,带上了蒋纬国,父子同坐一乘轿子。不料轿子抬至县城的源和钱庄门口时,蒋纬国看见幼儿园一起玩耍的周姓哥们站在路边,二话不说便从轿子上跳了下来。疾行的轿子是什么速度,这一幕之惊险可想而知。幸亏轿夫反应灵敏,急停,没伤着蒋二公子,蒋介石却被那股惯性推离了轿子,不是轿夫挡住,只怕这一跤摔得不轻。蒋介石的火爆脾气天下闻名,当下就把蒋纬国痛斥一顿,还让蒋纬国从自己积蓄的压岁钱里拿出伍元给轿夫压惊。

蒋纬国八岁那年,按照蒋介石的安排,姚冶诚携其前往宁波上小学,居住于江北岸花墙弄钱家房子。蒋纬国从这时起至1936年大学二年级出国留学,都使用“蒋建镐”之名。四年后蒋纬国又随姚冶诚前往上海居住于浙江财界大亨张静江的别墅,在上海完成了高小学业。蒋纬国的小学时代,没留下什么记载,估计比较低调,未惹出过“我爸是某某”之类的传闻。1928年初秋,蒋纬国在上海完成高小学业后,随姚冶诚前往姚的老家苏州,进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读书。

损坏校产掏钱赔偿

东吴大学附中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学生进入初中后如果每年的期末考试成绩都达标,可以一路升至大学。蒋纬国就是这样一路升级,八年后读到大学二年级时,出国留学去了。这八年,是蒋纬国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阶段,其行为最能体现他作为最牛“官二代”的真实思想。

根据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全国所有学校的适龄学生都必须参加童子军。蒋纬国入学伊始,即参加了童子军,他是由其所在的班级统一报名加入该组织的,没有其他选择。而学校也好,童子军江苏总团部也好,也并不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公子而给予任何优待。

性格活跃好动的蒋纬国很喜欢参加童子军训练,操练、礼节、纪律、旗语、急救等专项训练,他都完成得很好。而游泳、爬山、露营等活动则更符合他的兴趣,那更是非常积极。童子军对违纪成员有一套责罚制度,蒋纬国曾因在露营时和另外三个同学晚上擅离营地去附近小镇吃馄饨而违纪,四人一并受到相同的处罚:队前检讨,休息时间去伙房帮厨两小时,开饭时给大家端菜打饭送汤,待别人用完餐后方才吃点残羹剩饭。

东吴大学每个学期都要举办几次运动会、音乐会、联欢会、文艺演出、游艺会等大型活动,每到这时,学校就会把童子军派往现场服务。具体所做的工作是守门、检票、引导入座、维持秩序。蒋纬国初时对这种有点出风头的事儿干得很起劲,一个学期下来,他盯上了另一个更拉风的岗位:通讯传递。

所谓通讯传递,就是田径运动会上的100米、200米和跨栏等比赛项目开始前,选手们要抽签决定每人所在的跑道,抽签后,必须立刻把每一跑道上的选手的号码送往终点,以使终点裁判和计时员在评判名次时不致发生差错。这个承担送达号码的人,就是通讯传递员。少年蒋纬国对这个岗位很感兴趣,在初一下学期的春季运动会上,就向主管的体育老师要求把这项差使派给他。体育老师说这事你去跟管童子军的老师说吧,我一向不管你们童子军的事儿的。蒋纬国于是去向主管童子军的老师说了,那老师说要求做通讯传递员的同学有好几个,凡事都有个论资排辈,童子军也不例外,你才初一,如果派你做通讯传递,不符合这个惯例,你还是先把站岗的事儿干干好吧。

这样,蒋纬国一直到初二下学期才终于当上了通讯传递员。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差使,在每年两次运动会举行前,特地把私家自行车送到修车摊去检修一番,以保证届时不会发生问题,影响赛事的正常进行。一直到高二时,他才主动让出了这个岗位,但还是让接替他的同学使用他的自行车。

蒋纬国在初一阶段,还是个虚龄十三的少年,男孩子难免顽皮。初一年级的教室在底楼,蒋纬国的座位靠窗口。他贪图方便,下课时干脆就从窗口跳出去。此举引起了一些男同学的仿效。班主任发现后,二话不说采取措施,先把蒋纬国的座位从窗口调到另一侧靠墙壁的那头,又宣布:自即日起,一旦发现蒋建镐等同学再犯跳窗错误,即时立壁角!一家伙就把蒋纬国吓住了。

但接着蒋纬国又发生了问题,这次他没逃过学校的处罚。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一部进口大片《人猿泰山》风靡全国各大城市。该影片中的主角“人猿”泰山一时间成为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心目中的“洋孙悟空”。蒋纬国对泰山极为崇拜,甚至觉得比孙悟空更可信和现实。因为可信现实,于是就有意模仿泰山的有些动作。校园里的树林子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不但利索地攀爬上去,还学着泰山的样子从这棵树上晃荡到另一棵树上。终于有一次,把一棵树的树枝折腾断了。蒋纬国摔在草地上,没受伤。可是校方却不想白白放过他,于是就有了蒋纬国八年东吴求学中唯一的一次家访。

用现在的说法,当时姚冶诚就是蒋纬国的监护人。校方派人带着蒋纬国前往蔡贞坊蒋介石为姚新置的住所,说了情况,姚冶诚哭笑不得,只好承认“管束不严”,掏了伍圆钱作为“损坏校产”的赔偿。

戴笠建议学拳击

东吴大学(含附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抓得很严,为督促学生努力完成学业,开创了把及格成绩提高到六十五分的全国先例。蒋纬国在奉化幼儿园时曾受到老师夸赞的“过目不忘”优势在苏州不复存在,据当年“东吴”方面的老师、同学后来回忆称:“他在校时的学业,总的讲属于中等。在众多课程中,有几门可能得八十分,多数是七十多分,有的刚够六十五分及格。”

后来蒋纬国自己回忆学习成绩时对此的解释是:我不想为多考分而影响自己喜爱的课外活动。蒋纬国喜爱哪些课外活动呢?除了前述的童子军训练活动,他还喜爱体操、游泳和拳击。练习体操为了练出一身肌肉,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健美,以及锻炼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练习拳击则是为掌握防身自卫的本领。蒋纬国从初三下学期开始跟人学习中国武术,学了半年多师傅只是让站桩,这使他不理解也不耐烦。高一时的寒假,他被蒋介石派人接到南京去度假。在南京,蒋纬国遇到了刚组建的复兴社骨干之一、特务科科长戴笠,与戴笠探讨防身格斗术时,戴笠建议他:“如果你不求成为一代国术宗师,而只是为了自卫的话,可以去学西洋拳击,那可以速成。”

蒋纬国于是在开学后即参加了学校的拳击训练班。不过,他好像不是这块料,经常被一起练习的同学打得鼻青眼肿。学了两年,蒋纬国的拳击水平有所提高,一次训练时把一个新手给打伤了,有一个多星期不能上学。蒋纬国觉得内疚,当天就携了礼品前往探视。回家跟姚冶诚一说,姚说得赔医药费,遂问明住址后,次日亲自前往,送去了伍拾圆。

蒋纬国在文娱方面的爱好是演话剧,几次演出后,就有女生对蒋公子产生了想法。有几个女生给蒋纬国写了情书,或邮寄,或以求教作业中的问题为名当面递交。巧得很,蒋纬国第一次收到情书时,正好蒋介石路过苏州,在车站派人把他接去见面。父子谈话时,蒋介石自要问及在校的一应情况,蒋纬国于是就把那封情书给老爸看了。蒋介石指出里面有两个错别字后,问蒋纬国你对此有何想法,蒋纬国答称:“我没有兴趣,把信和照片退还。”蒋介石说:“很好!不过,你应当悄悄地退还,不能让第三人晓得,否则小姑娘面皮薄,受不了的。”蒋纬国依言而行,以后每次收到情书都是这样处理的。

后来到了高二时,蒋纬国参加圣诞晚会彩排,演出话剧片断后,有女生家长受其女委托往后台给蒋纬国送了一个大花篮。当时蒋纬国正好临时离开,由一起演出的同学收下了。同学发现花篮里还有一张该女生的照片和一封信。于是,该女生追求蒋公子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全校。最后的结果是:该女生转学去了上海,蒋纬国从此就不再参加任何演出。

请愿活动和军训受罚

蒋纬国在东吴大学(含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过两次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请愿活动。

一次是蒋纬国刚升入东吴大学高中部一年级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全国震惊,血气方刚的学生们更是怒不可遏,东吴大学的大中学生也不例外。学生们自发停课,前往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出兵东北,抗击日寇。

到了南京,上千名学生下车后,在车站前的广场上站队,步行前往国民政府。队伍还没排好时,忽然来了两个男子,在人群里找到蒋纬国后,给他看了一张条子(估计是蒋介石写的)后,蒋纬国就跟着他们离开了。当时,同学们也没留意。后来到了国民政府前,大家呼喊口号要求蒋介石出来接见未有反应时,有人想起了蒋纬国,想请他出场去跟门官交涉,这才发现人已不见。

后来,请愿队伍返回苏州后,同学发现蒋纬国已经比他们先回学校了。聊下来,得知是蒋介石派人前往车站把他接去的。蒋纬国也没见到老爸,去官邸跟宋美龄见了面。宋美龄也没问他来请愿的事儿,聊了一会就按照蒋介石之前吩咐的派人送他去车站,直接进站台上了一辆过路列车返回苏州了。

这样的事情在蒋纬国升入东吴大学大一后也有过一次: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该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以游行、请愿等方式予以声援,东吴大学自然也不例外。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五次示威游行,东吴大学学生会决定以实际行动予以声援,遂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蒋纬国积极响应,还参加了学生会制作横幅标语、旗帜等准备工作。

可是,这次蒋纬国还是未能随同学到达国民政府门口。情况跟高一那次一样,也是刚出车站就有人来接他离开。这次来的那位,蒋纬国认识,是蒋介石侍从室的一位副官,所以也未出示蒋介石的手谕,只是转达了蒋介石的“口谕”。这次蒋纬国见到了老爸,还在官邸过了一夜才回苏州。蒋介石跟他说了些什么,那就无人知晓了。

蒋纬国在东吴大学读书期间,还有过一桩校史留名之举:捐款。

东吴大学作为美国在华的13所教会大学之一,所获经费属于比较少的。因此,校内的主要建筑大多是以发行学校债券和向国内外募捐的方式获取资金建造起来的。1934年,杨永清校长决定通过募捐为学校建造一座体育馆,他向众多教友、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了一个劝募口号:“人人出力,个个有份”,广泛开展劝募活动。蒋纬国参加了劝募宣传,还以姚冶诚的名义向学校捐了伍仟元。据校史记载,当时捐款金额在千元以上的有六户,姚冶诚名下捐的最多。体育馆正好有六个进出口,杨永清校长于是决定把这六个门以捐款人姓名予以命名,其中一门就是“冶诚门”。

从1933年开始,国民政府规定在全国大学、中学增设军事训练课程,最初是指派军事教官前往各校执教军事课。后来又改为各省的高一、大一学生除了正常完成规定的校内军事课程外,还须在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开始前往省城参加为期两月的集中军训,过正规的军营生活。东吴大学所在的苏州属于江苏省,该省学生届时都应前往省城镇江参加军训。

蒋纬国大一时因故未曾参加军训,到大二学期结束后随大一同学前往镇江补训。集训期间,东吴大学校方按例会派教师组成参观团前往镇江学兵营地参观和慰问本校学兵。1936年7月中旬,东吴大学参观团前往镇江参观时,据负责带教东吴学生的军事教官介绍,说蒋纬国“是一名能遵守纪律的士兵”。该教官还请参观的老师去检查了蒋纬国的内务,所有东西都按规定放得很整齐,床上的军毯也折叠得有棱有角。

不过,蒋纬国却在这次军训结束前发生了“严重违纪行为”,事情是这样的:军训结束前的那个星期日,蒋纬国和几个同学相约前往镇江市内游玩。不曾料想到的是,次日刚要离开营地时,学兵营突然宣布一项紧急通知,称“委员长今日来镇江公干,所有学兵一律不得外出,违者将受处罚”。蒋纬国等人觉得很是扫兴,几个人商量下来,决定由蒋纬国出面去向中队长请假。蒋纬国去中队部一说,中队长当然得买蒋公子的面子,立刻批了条子。

于是,蒋纬国几人如愿以偿,去市内游玩了大半天。哪知,当他们返回学兵营后,却迎头遭到了小队长的一顿发作。蒋纬国等人解释说已经获得中队长的批准了,小队长却更加恼火,说越级请假也是违纪。这就没法说了,只好接受处罚:每人举一支步枪以半蹲半站的马步姿势折腾,直到中队长闻讯赶来解围才得以罢休。

这次军训结束也意味着蒋纬国东吴大学八年学生生涯的结束,1936年9月,蒋纬国前往德国留学。

(作者声明:谢绝转载,违者侵权)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东吴大学童子军蒋介石
从馆藏红色档案探析东吴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发展与活动特点
救命“童子军”
东吴大学音乐社团活动述评(1901—1952)
美国童子军只有男孩才能加入吗?(答读者问)
东吴大学学生爱国活动研究(1901
—1952)
童子军:百年历史,强悍依旧
超级童子军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