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方法的继承与发扬
——从军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视角

2014-04-17李守超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军队同志群众

李守超

(济南军区72241部队,山东 济南 250029)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方法的继承与发扬
——从军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视角

李守超

(济南军区72241部队,山东 济南 250029)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和军队的根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在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从思想论、目的论、标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有机系统地恢复、发扬、发展了党在军队中群众路线,对于当前更好的实践强军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邓小平;军队;群众路线;思想方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坚强柱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军的胜利法宝,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增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他不仅参与了毛泽东等第一代党的领导核心所开创和提倡的群众路线,而且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重新恢复和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工作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并对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思想论——邓小平深化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他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并且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和深化人民军队建军治军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认识和丰富内涵。

什么叫群众路线?邓小平认为“党的正确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2]。这段解释,用简短的话语将群众路线分解为:群众路线的来源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反映群众要求、合乎群众实际;群众路线的根本思想方法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能够领导群众。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

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3]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度概括了群众路线概况,进行了大众化地解读,既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又能使之成为群众式的思想认识,对于全军广大官兵来说,能够更加直白的理解含义,深化认识。

群众路线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认识,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谈到群众路线的意义时也是分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论述的,一个方面,他认为群众路线不仅仅是工作方法,而且更加具有“解放”群众的世界观意义,“它(群众路线)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2](P217)这段论述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层面的思想认识论。对于我们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目的有着思想路线引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目的论。建设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我党一切方针政策和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立足点,也就是群众路线的“解放自己”。另一个方面,邓小平认为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作风,是根本工作方法,这是对党的工作路线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首先,邓小平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正本清源,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歪风进行了有力的回击,明确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绝不动摇,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也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扬。其次,小平同志认为,“从领导方法来说,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到群众中去”,[1](P45)“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群众路线)认为党的领导工作是够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2](P304)

群众路线是一个根本问题。这是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思想、组织和工作路线中地位作用的总体认识,这个认识贯穿邓小平关于群众观点的始终,是邓小平对待群众路线的根本态度。“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2](P216)1956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邓小平同志主持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活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的努力。因此,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邓小平在八大党章中也明确指出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根本问题或者说是根本方法:“党的领导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党能否把群众的经验和意见,经过分析和概括,系统地集中起来,变为党的主张,又经过党在群众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变为群众自己的主张和行动,并且在群众的行动中对党的主张加以检修、补充和修正”。

二、目的论——邓小平继续指明了军队中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政治要求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人物的武装集团,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也是听党指挥的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军都必须筑牢听党指挥这个军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不动摇。这也是人民军队必须坚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邓小平在6·4风波平息后,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讲话指出,“不管我们受到多大的损失,不管如何更新换代,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最可爱的人”。[3](P304)也就是说,军队的一切工作都要向着捍卫祖国、党和人民的方向努力,群众路线作为当合军队开展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义不容辞地也要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根本不动摇做出路线的选择和引领指向。

军队中党的群众路线是捍卫党的利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之日起,就完完全全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党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深刻反思、警醒,为了能够完成领导中国人民群众,用社会主义救中国、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根本利

益和共同愿景,必须要缔造一支自己的军队,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军队。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听党指挥、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是我军最根本的建军原则。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是确保广大官兵牢固树立军魂意识,“军队任何时候都要听中央的话,听党的话,军队不能打[3](P317)自己的旗帜”,这是小平同志对军队提出的根本要求。特别是经历过6·4风波,小平同志对人民军队的性质问题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坚决,申明我军是“党的军队”,就是要从根子上确认党领导军队的绝对性和政治唯一性,确认军队听党指挥的内在根本性和规定性。按照这一政治定位,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条件下,人民军队都要把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做为立军之本、强军之本,旗帜引领方向永远不变。

军队中党的群众路线是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军队是国家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了进攻或防御而维持的有组织的武装集团”,[4](P5)它的基本政治职能是维护国家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军作为国家机器所担负的基本职能,是其固有性质在军事实践上的直接反映。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要求,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人民军队,也要服从这个大局,“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小平同志也清醒地认识到,军队有自己固有的保卫国家安全、主权、领土完整的责任,强化军事训练,积极进行军事斗争准备,防范入侵之敌,但同时,也要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建设等各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军队的基本政治职能就转变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利益,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上讲话指出的那样,“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

军队中党的群众路线是捍卫人民群众利益的。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军队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不仅包括是党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而且更是“人民的军队”。这个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定位和根本宗旨的内在统一。我军来自人民,是人民子弟兵,服务人民,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首先,走群众路线,邓小平认为是军队考试合格的表现:“我讲考试合格,就是指军队仍然是人民子弟兵,这个性质合格,这个军队还是我们老红军的传统”。小平同志表明了群众路线不仅是人民子弟兵的根本性质的外在表现,更是军队光荣传统的代表,群众路线是集军队的政治功能定位、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为一身的科学工作方法,不论利益格局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人民军队都必须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其次,开展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促进官兵的发展成长。小平同志在毛泽东人民战争理念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人”的认识,“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对我们军队来说,有坚定的信念现在仍然是一个建军的原则,仍然不能丢掉,这是中国自己的特点”,也就是人要在工作学习中不断进行“异化”,成为“自我的人”。对于军队来说,就是通过群众路线,促进广大官兵的自我觉醒,激发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不断学习创新,成长进步。

三、标准论——邓小平科学把握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群众标准

文化大革命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全党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大讨论中,明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个命题的基础上,邓小平继续进行了延伸,指出:“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3](P28)党的群众路线是经过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正确路线。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把握一个群众路线的标准问题。关于这个标准,邓小平同志着重论述了实事求是、选人用人、战斗力标准三个层面。

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标准。1977年7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1](P45)这是邓小平从思想认识方法上解

决党的路线问题的根本。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方法,认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标准,是科学的,是唯物辩证的。“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2](P218)邓小平以“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性标准提出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设计改革开放,制定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办法等的最高标准。具体说来,邓小平指出,“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

选人用人的群众标准。人才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人是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一直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各种会议上,他不仅一次地提到过配备领导班子、各级领导人、政治机关干部的选拔任用问题。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标准的把握是我党各级领导人的重要事项。小平同志在这一问题上一贯坚持把群众标准作为重要标准之一。1977年在中央军委全体会上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今后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要选用什么样的人呢?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这里,邓小平明确了选人用人群众标准的具体几条原则:一是党的理论功底深厚,注重学习;二是党性强;三是实事求是、艰苦朴素;四是密切联系群众;五是有经验,六是德才兼备。对分散的经验、标准、原则进行总结、提高、升华。

战斗力标准的组成部分。军队最根本的职责是打仗、打胜仗。无论是在战争年代打仗,还是在和平年代练兵,靠的是军队的战斗力,提升战斗力,就是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战斗力标准主要是包括作战人员的素质、武器装备性能、部队编制体制、军事指导思想、实战化训练水平等等。小平同志以敏锐的眼光,继承创新了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的思想,在战斗力标准方面注入了群众标准的价值衡量。一是战斗力的核心是人,人民群众仍然是战争的主体;二是围绕着指战员的素质提高和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小平同志着重指出,对于军队来说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部队还是要“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的胜利”,以“一切行动听指挥”为核心的军队纪律是战斗力的重要构成软因素,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各级要相互信任。这种相互信任本身就是战斗力,是重要的战斗力”,团结也出战斗力。理想教育、纪律教育、团结性教育都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必修内容,通过加强军队中群众路线教育,把握群众路线教育的实效性和标准意识,转化为加强实战化训练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升华为检验部队实战水平的战斗力标准。

四、方法论——邓小平创新发展了党在军队中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我党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核心,是党的历代领导人对群众路线方法的基本认识,也是党具体开展工作的总纲。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领导人的领导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总方法总会呈现富有时代特征的、领导人风格的具体化表现。小平同志适应党的领导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来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在军队中开展群众路线,他具体到要官兵一致、军政一致;要提倡正确的努力,反对官僚主义;坚持军队的优良传统,要转变作风等方面。

要坚持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实行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政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的原则是,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政治上平等,只有职务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军官关心爱护士兵,士兵尊重和服从军官,发扬民主。邓小平在多年领导部队的实践中总结出:“要做好官兵一致,必须走群众路线,也就是要实行三大民主,即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三大民主”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应注重加强,因为“我们军队也要有民主,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自觉的纪律……在连队,支部发挥很好的作用,三大民主要坚持”。军政军民一致的原则是,全军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守群众纪律,拥护政府,时刻不脱离群众,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邓小平认为新时期军队要做到“军政一致”,必须在日常军事训练、政治训练和生活中把握两点:一是要“军政一致,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倡学习形势,学习政策、方针,反对庸俗的自由主义,反对光管油、盐、柴、米、酱、醋、茶的事务主义。当然一点不管油、盐、柴、米、酱、醋、茶也是不对的”,意思就是要着重关注涉及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把握大局,学习党、政府的大政方针,与军队建设统一起来;二是要“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军队内部团结,加强民兵建设,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巩固军队内部关系的基础上,支援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援地方建设,共同建设强大国防。

要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邓小平同志认为这四点是极其重要的缺一不可,“党章对这些都有明确的规定,每个党组织应该要求每个党员逐条对照,开展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必要的时候采取纪律措施。每个党员都能以身作则,我们的一切事情都好办了”。一是要就是要求全军官兵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而加强军队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整顿作风,要从严,要加强纪律性,“军队要从严,不从严,军队搞不好。只宽不严,只奖不惩,只升不降,不好”,要通过加强责任制,通过赏罚严明,在军队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三是要

恢复我们军队的传统作风,邓小平指出,这种作风“概括地说,就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群众路线的作风”。而且军队的作风要起到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要“做个好样子”,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务必要以身作则,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从小事做起,比如“替士兵盖被子”、“开‘诸葛亮会’”、“保护士兵的健康和自尊心”等等,一系列的伟大胜利,正是同这些小事分不开的。

在全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重新研究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方法论,对于我们更好的实践强军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我们推进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的重要依据,也是为之进行创新探索的重要基础。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368

[2] 邓小平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P288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89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责任编辑 崔金路)

Deng-xiaoping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On The Mass Line Thought-Method——Adhere to the party’s mass line Angle from the army

Li Shouchao
(Jinan Military Region 72241 Troops, Jinan,250029)

The party’s mass line is the basis of the party and army work method and the fine tradition. Deng xiaopingas the core, the party’s secon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in modernizing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yin the new period of great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to use from the crowd, to the masses of fundamentalmethods, from the ideological theory of methodology, teleology and standard and four level. Organic system to inheritand carry forward,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line of the party in the army for the current army goal better practice hasthe extremely important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e value.

Deng xiaoping; The mass line;Thinking method

A849

A

1004—1877(2014)04—057—05

2014-04-22

李守超(1988-)男,山东滕州人,济南军区72241部队军官训练教研室教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军队同志群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多让群众咧嘴笑
OVER THE RAINBOW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军队的4月1日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严良堃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