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斩鬼传》与《绿野仙踪》创作的关系

2014-04-17王以兴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序百川山西

王以兴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试谈《斩鬼传》与《绿野仙踪》创作的关系

王以兴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清初刘璋《斩鬼传》对李百川《绿野仙踪》的创作有一定影响,而这一关系却被学术界所忽略。李百川的自序其实已经告诉他阅读过《斩鬼传》;而书中有两则情节直接取自《斩鬼传》。外证和内证材料充分证明了李百川对《斩鬼传》的刻意借鉴和模仿。这一发现能够促进我们对两部小说研究的深入。

斩鬼传;绿野仙踪;创作素材;小说研究

李百川《绿野仙踪》[1]是一部集神魔、英雄传奇、历史演义和讽刺为一体的通俗小说,其取材来源十分广泛,学术界对此也已经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而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清初太原人刘璋的讽刺小说《斩鬼传》[2]对《绿野仙踪》也产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斩鬼传》只是一部名不见经传的二流作品,大家对其得关注度要相对小得多,所以大家也就忽略了它与《绿野仙踪》之间的关系。鉴于此,笔者试从外证、内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外证:由自序可知李百川阅读过《斩鬼传》

据王青平考证,刘璋的《斩鬼传》成书于康熙该书写定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之前,直到乾隆五十年(1785)前才付诸刊刻,被称为“第九才子书”,在民间流传很广。[2](P317)而李百川的《绿野仙踪》由其自序可知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至二十七年(1762)之间。也就是说李百川创作《绿野仙踪》要晚于《斩鬼传》七十年左右。而我们从李百川自序中其实可以基本确定他是阅读过《斩鬼传》的。

第一,李百川游历广泛,且到过山西。从其自序中可知,他去过扬州、盐城、梁州等地,过着“风尘南北”的生活,且他曾在乾隆丙子即二十一年(1756)依任直隶辽州牧(今山西左权县)的同祖弟李严说生活过一段时间。而刘璋则即是山西太原人,此时就算其《斩鬼传》尚未刊刻,也会以抄本形式得到较为广泛地流传。

第二,李百川《绿野仙踪·自序》有云:“余居家时,最爱谈鬼,每于灯清夜永际,必约同诸友,共话神奇,助酒阵诗坛之乐。”那么,当他到了山西后得知有这么一本以钟馗打鬼为题材的讽刺小说,怎么会不欣喜若狂而一睹为快呢?序中还有言曰:“余彼时亦欲破空捣虚,做一百鬼记,因思一鬼须一事,若事事相连,鬼鬼相异,描神画吻,较施耐庵《水浒传》,更费经营。”[1](P3-4)其中“亦欲”应该即是针对《斩鬼传》而言,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一部专门以鬼物为描写对象的通俗小说,即使明代的《唐钟馗全传》也不是,而一鬼一事则正是《斩鬼传》的写法。

总之,从李百川的自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山西极有可能阅读过《斩鬼传》,且是十分认真的阅读。当然,这只是由外证材料得出的大胆推论,下面才是毋庸置疑的内证材料。

二、内证其一:罗文龙肖像描写与捣大鬼如出一辙

第二回《做寿文才传佥壬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叙冷于冰赴京城参加乡试,租住了奸臣严嵩门下一个得宠走狗罗龙文的房子。冷于冰搬进他家房子后,投帖拜望,等了三四天后罗龙文才回拜。李百川是如此描述罗龙文形象的:

一只猫儿眼,几生在头顶心中;两道虾米眉,竟长在脑瓜骨上。谈笑时面上有天,交接处目下无物。鱼腮雕嘴,短胡须绝像封毛;猿臂蛇腰,细身躯几同挂面。乌纱官帽,晃动时使尽光棍威风;青缎补袍,摇摆后羞杀文人气像。足未行而肚先走,真是六合内惟彼独尊;言将发而指随来,居然四海中容他不下。

这段文字形象地刻画了罗龙文狂妄自大、装模作样的小人气质。

其实李百川对罗龙文的这段描写是来自清初刘璋《斩鬼传》第二回《诉根由两神共愤 逞豪强三鬼齐诌》中对捣大鬼的描写,请看:

两道扬眉,一双瞪眼。两道扬眉,生于头顶心中;一双瞪眼,长在眉棱骨上。谈笑时面上有天;交接处眼底无物。手舞足蹈,恍然六合内任彼峥嵘。满意快心,俨然四海中容他不下。戴一顶风头冠,居然是尊其瞻视。穿一件屹蚤皮,止算的设其衣裳。两个小童,不住的高呼大喝。一匹瘦马,那里肯漫走缓行。正是:猫儿得意欢似虎,蟋蟀装腔胜如龙。

这两段韵文文字从意义到所用词句几乎一致,可知二者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另外,罗龙文和捣大鬼均是书中第一个出场的反面人物,而且都被安排在第二回中,这应当不是巧合、雷同吧?

三、内证其二:腐儒邹继苏与不通鬼诗才同一

《绿野仙踪》第七回《走荆棘投宿村学社 论诗赋得罪老俗儒》写冷于冰决心弃家求道,历尽辛苦到了一个山村借宿,遇到一位名叫邹继苏的迂腐教书先生。邹继苏拿出自己平日所做的《风》、《花》、《雪》、《月》四首诗给冷于冰赏读。这四首诗写得幼稚可笑、一无是处,让冷于冰大惑不解,而听到邹继苏的解释后又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笔者现将这四首诗及邹继苏解释摘录如下。

第一首《风》:

西南尘起污王衣,籁也从天亦大奇。篱醉鸭呀惊犬吠,瓦疯猫跳吓鸣啼。妻贤移暖亲加被,子孝冲寒代煮糜。共祝封姨急律令,明辰纸马竭芹私。

其解释云:

昔王导为晋相,庚亮手握强兵,居国之上流,王导忌之。每西南风起,便以扇蔽面曰:‘元规尘污人’,故曰‘西南尘起污王衣’。第二句‘籁也从天亦大奇’,是出在《易经》‘风从天而为籁,大奇’之说,为其有声无形,穿帘入户,可大可小也。诗有比兴赋,这是借经史,先将风字兴起,下联便绘风之景,壮风之威。言风吹篱倒,与一醉汉无异。篱傍有鸭,为籁所压,则鸭呀也必矣。犬,司户者也,惊之而安有不急吠者哉!风吹瓦落,又与一疯人相似,檐下有猫,为瓦所打,则猫跳也必矣。鸡,司晨者也,吓之而安有不飞啼者哉!所谓‘篱醉鸭呀惊犬吠,瓦疯猫跳吓鸡啼’。直此妙议耳。中联言风势猛烈,致令予家宅眷不安,以故妻舍暖就冷,而加被怜其夫。子孤身冒寒,而煮糜代其母。当此风势迫急之时,夫妻父子,犹能各尽其道如此,此正所谓诗礼人家也。谓之为贤、为孝,谁曰不宜。结尾二句,言封姨者,亦名也。急律令者,用太上老君咒语,敕其速去也。纸马,皆敬神之物。竭芹私者,不过还其祝祷之愿,示信于神而已。

第二首《花》:

红于烈火白于霜,刀剪裁成枝叶芳。蜂挂蛛丝哭晓露,蝶衔雀口拍幽香。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无事开元击画鼓,吾家一院胜河阳。(解释略)

第三首《雪》:

天挝面粉撒吾庐,骨肉欢同庆野居。二八酒烧斤未尽,四三鸡煮块无余。楼肥榭胖云情厚,柳锡梅银风力虚。六出霏霏魃预死,援桴而鼓乐《关睢》。(解释略)

第四首《月》:

月如何其月未过,谁将晶饼挂银河。清阴隐隐移山岳,素魄迢迢鉴鬼魔。野去酒逢酣宋友,家回牌匿笞金哥。倦哉水饮绳床卧,试问嫦娥奈我何?(解释略)

以上四首诗采用的是完全个人化的表述方式,如果不是作诗者亲自解释,他人是不可能理解其中意思的。周作人在其《知堂回忆录》中认为“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一句是讽刺乾隆皇帝的,陈新先生已经驳斥了这种观点[5]

实际上,李百川对邹继苏蹩脚诗才的如此刻画同样取材于《斩鬼传》第四回《因龌龊同心访奇士为仔细彼此结冤家》中对不通鬼的刻画。不通鬼不仅也做了《风》、《花》、《雪》、《月》四首诗,而且还有一首感怀诗。为了更清楚地跟《绿野仙踪》中邹继苏诗作比照,笔者同样不厌其烦地将不通鬼的这四首诗及急赖鬼对感怀诗的解释摘录如下:

那咏风的诗是:

一股冲天百尺长,黄沙吹起斗难量。

任他镇宅千斤石,刮到空中打塌房。

咏花的诗是:

一枝才谢一技开,谁替东君费剪裁。

花匠想从花里住,不然那讨许多来。

咏雪的诗是:

轻如柳絮快如梭,可耳盈头满面探。

想是玉皇请宾客,厨房连夜褪天鹅。

那咏月的诗益发妙绝:

宝镜新磨不罩纱,嫦娥端的会当家。

只恐世上灯油少,夜夜高悬不怕他。

以上是不通鬼的《风》、《花》、《雪》、《月》四诗。另外,他在被考官贬落后心里不甘又写有一首感怀诗:

生涯钞短忍书房,非肉非丝主不良。

命薄满眸观鹬蚌,才高塞耳听池塘。

谈诗口渴梁思蜜,论赋心糟孔念姜。

何日时来逢伯乐,一声高叫众人慌。

此诗之意多亏急赖鬼解释方才明白:

急赖鬼道:“他诗‘生涯钞短忍书房’,待要做生意,又没本钱,待要当衙役,又无顶手,所以忍气吞声进了书房,故说‘生涯钞短忍书房’。他第二句就为了主考官驳了,所说吟的诗当不的肉,作的赋当不的丝,又遇主考不良,不能爱才,所以说‘非肉非丝主不良’。那开头一联,他见人家中了,他不能中,故奋然说我虽薄命,那你鹬蚌相争到几时?及至下第以来别无生涯,只得教书。那书生念起书来,就如那蛙鸣的一般。古诗有‘青草池塘处处蛙鸣’之句,故又说个‘命薄满眸观鹬蚌,才高塞耳听池塘’。至于第三联就说他教学的苦处。每到谈诗论赋的时节,讲的口渴心糟。当日梁武帝困在台城求密水止渴,所以说‘梁思蜜’。那《论语》上说的‘不撤姜食’,故又说‘孔念姜’,你看他对的何其工也!及至后面的那个结尾,益发妙绝古今了。当日马逢伯乐而嘶,其价倍增。他说‘何日时来逢伯乐’,后日遇明眼主考,将他中了,如今人都欺他,那时他把众人都唬慌了,故说个‘一声高叫众人慌’。”

我们对比邹继苏和不通鬼的诗作可以发现,二者之低级幼稚同出一辙。不通鬼的感怀诗中对典故生搬硬套,使得读者对诗意茫然不解,这一点被李百川所借用以刻画和形容邹继苏的迂腐、冥顽。因此,在《绿野仙踪》中李百川不仅刻意模仿《斩鬼传》而作《风》、《花》、《雪》、《月》四诗,而且还化用了不通鬼感怀诗个人化的表述方式。二者前后继承关系甚是明了。

由上述两则情节的取材辨析可知,《绿野仙踪》的确模仿和借鉴过刘璋的《斩鬼传》。同时,这两则内证材料也明确了作者自序中提到的“亦欲破空捣虚,做一百鬼记”针对的正是《斩鬼传》。

四、余 论

通过以上外证和内证两方面的考辨,我们可以肯定李百川到达山西后认真阅读过刘璋《斩鬼传》,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模拟和借鉴。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其他可能,李百川大概是在其完成《绿野仙踪》前三十回后方才阅读了《斩鬼传》,且当是抄本。李百川自序云其乾隆十八年(1753)“冬十一月,就医扬州,旅邸萧瑟,破愁长夜,于是草创三十回,名曰《绿野仙踪》”,而后在二十一年(1756)依附李严说在山西生活一段时间,此时《斩鬼传》如上述似尚未刊刻。所以说,《绿野仙踪》上述两则情节出自《斩鬼传》第二、七回,就应该是在李百川阅读完《斩鬼传》后又回过头来对罗龙文和邹继苏形象重新做的修订和补充。

另外,在发现《绿野仙踪》与《斩鬼传》存在

着前后相继的关系后,对我们的小说研究工作也有启发。从《斩鬼传》角度看,对其影响的研究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而从《绿野仙踪》角度看,对其创作素材的考辨及讽刺风格的形成也有了新的认识。总之,纵向地考察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能够为我们理解小说的发展概貌提供一个独特视角,这也是我们古代小说研究的目标之一。

[1] [清]李百川著,老水番校点.绿野仙踪[M].济南:齐鲁书社,1995.

[2] [清]刘璋著,王青平校.斩鬼传[M].长沙: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3] 陈文新.《绿野仙踪》的作者、版本及其它[J]明清小说研究,1988,(1).

(责任编辑 颜健)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Zhan Gui-zhuan and Lv Ye Xian Zong

WANG YiX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 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250014, China)

The book Zhan Gui-zhuan written by Liu Zhang made a certain affect on the Lv Ye Xian Zong, but therelation has been neglected by the scholars. Li Bai-chuan’ preface told us that he had read Zhan Gui-zhuan, and twoplots in Lv Ye Xian Zong can been proved from the Gui-zhuan. From the exterior and internal proofs, we can make aconclusion that Li Bai-chuan had taken example by Zhan Gui-zhuan.

Zhan Gui-zhuan; Lv Ye Xian Zong; material; novel study

I207.41

A

1004—1877(2014)04—030—04

2014-05-10

王以兴(1986—),男,山东青州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

猜你喜欢

自序百川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琴语” “律动” “百川”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金娃——龙舟》
可以听,可以读,可以弹——舒泽池自序
《百川书志》成书与流传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