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江西旅游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2014-04-17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江西旅游业景区

朱 虹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南昌 330000)

论当前江西旅游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朱 虹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南昌 330000)

江西 旅游发展 机遇 对策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也是综合性产业。深入分析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形势,明确发展基本思路,对当前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江西旅游强省建设面临的机遇

江西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境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期:

(一)江西旅游业已步入转型发展的攻坚期

江西上下发展旅游的合力初步形成,支撑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各项要素基本具备,旅游业在江西现代服务业中率先崛起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说,江西旅游业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上升期、攻坚期。只要进一步创新旅游体制机制、加强旅游跨界融合、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培育多元旅游业态,江西成为“旅游强省”的目标指日可待。

(二)江西旅游业已步入改革红利的释放期

江西积极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的“干货”举措。一是改革旅游机构。江西把旅游机构升格作为先行性改革,江西是全国第五个成立旅发委的省份。继上饶、九江成立旅游委,其他设区市也正在酝酿组建旅发委,逐步完善旅游机构的工作职能,推动旅游管理由行业指导向统筹产业发展转变。二是组建旅游集团。经过紧锣密鼓地筹建,江西第一个省级旅游投融资平台——省旅游发展投资集团即将挂牌运营。集团将发挥资源整合、投融资、建设三大平台功能,把一些事业单位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将一些分散、孤立的旅游企业,整合为利益共同体,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系统。三是召开旅发大会。2014年2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大会确定了江西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对推进旅游强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下一步,还将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办会机制,推动旅发大会的平台效应向纵深延展。

(三)江西旅游业已步入政策机遇的叠加期

在国家层面,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同时,国家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为江西全面开放、对接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在省内层面,建设旅游强省,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为旅游业全面发展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江西旅游业已步入基础完善的发力期

江西逐步形成的高速公路、高铁、空港、水运等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将促使旅游业迈入“快捷时代”。“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架骨全面建成,沪昆高铁2014年下半年正式运营,京福高铁2015年初投入运营,近期有望构建南昌到上海3个小时、到北京5个小时的快捷铁路通道;上饶三清山机场预计2015年建成通航,形成 “一干七支”航空交通。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使江西得以快速对接融入港澳台和长珠闽地区,并将客源地延伸向京福高铁华北沿线,为旅游业提速升级注入新动力。

(五)“江西风景独好”已进入品牌效应彰显期

江西创新推出“旅游特卖会”,组织各地、旅游景区、旅行社在全国60多个城市举办旅游系列特卖活动。在香港、澳门、台湾投放江西旅游系列宣传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各地也与港澳台开展旅游合作,使江西旅游成为港澳台游客、客商关注的焦点。“江西风景独好”在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与发展峰会上获评“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口号”。

(六)江西旅游业已步入游客市场的重构期

2014年上半年江西旅行社接待团队人次同比下降35%,江西游客团队与散客比例达到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大众化趋势更为明显,散客市场快速成长,家庭游、自助游成为时尚并逐渐占据主流。旅游大众化的消费需求,散客化的客源结构,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智慧化的精细服务需求,标志着游客市场进入重新构建的时期。

二、正确认识江西旅游在全国的位置

(一)充分认清江西旅游发展的巨大优势

江西发展旅游优势明显,一是生态环境全国一流。森林覆盖率达63.1%。拥有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面积占江西国土面积的21.87%,全国少有。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三是历史文化悠久厚重。陶瓷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青铜文化、书院文化、稻作文化等极具世界影响力,尤其是红色文化,全国领先。四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江西交通便利,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开拓主要客源市场有着良好的区位基础。凡是到江西来的游客可能会说我们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的道路还不通畅,服务水平还不够好,但一定不会说江西的风景不好,“天生丽质难自弃”。旅游发展的巨大优势为江西旅游发展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切不应妄自菲薄,要坚定抓好旅游、发展旅游的信心, 进一步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奋力前行。

(二)正确处理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旅游资源丰富,不等于旅游发展就好。比如,上海在旅游资源方面比江西少,但旅游人次、收入都比江西高。再比如,与江西接壤的浙江开化县,虽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但这些年,通过创建5A级景点世界根博园,大力挖掘根雕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寻根探源品茗”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展示了“中国根雕艺术之乡”的独特魅力。实践证明,旅游资源只是实现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有资源是件好事,但是怎么把这些旅游资源变成旅游产品,进而转变成旅游商品,这是一篇大文章。如果把旅游资源比喻成菜肴原料的话,那么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优良的原料烹饪成美味可口的菜肴;有了好的菜肴,又如何把它组合成一桌宴席,最后还要使之在客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各地各部门应当加大对旅游的投入,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快速转化。

(三)切实找准江西旅游发展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旅游强省的目标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主要指标在全国各省的排序要进入前十位,另一个是旅游产业增加值要占到本省GDP的8%。这几年来,江西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较以往都有较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排名看仍不乐观。旅游人次在全国排第18位,旅游收入在全国排第21位,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仅为全省经济总量的6%左右,离8%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现在开始,必须每年进位2-3位,才能实现2017年进入前十位的目标。诸如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开发度低、缺乏人才支撑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不能坐井观天,更不能夜郎自大,要正视当前旅游发展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高发展旅游产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快江西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应当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提高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齐抓共管旅游强省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保持旅游产业稳定增长

为实现加快推进江西旅游强省建设的目标,必须把狠抓稳增长作为长期任务,始终保持江西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体到2014年,全省应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8%和38%的目标。各地各部门应苦练内功,大胆创新,以问题为导向,真正把旅游商品及旅游演艺培育成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补上江西旅游商品和旅游演艺方面的短板。要积极办好旅游商品博览会。要深入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旅游产品,加快篁岭景区、上饶灵山、安福武功山、樟树古海度假区等新景区的开发和对外开放,研发出差异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深入江西体验旅游新项目、新创意。要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主题活动。如宜春的月亮文化旅游节已举办第八届,塑造了特色的月亮文化品牌。要让这些旅游主题活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招徕游客、做热市场。

(二)加大5A级景区创建力度

5A级景区是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和核心吸引点。江西近两年多来,在过去长期仅有2个5A级景区的基础上,新增了4个,总数达到了6个,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总的数量与江西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地位以及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尚不匹配。应该看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把创建5A景区作为旅游强省核心工程之一,持之不懈地抓紧抓实,这对江西景区建设由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省旅游主管部门应举办全省创5A级景区学习培训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各地、各景区对照5A级景区创建的各项标准,找差距,想对策。不断加大对创5A级景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各地各景区的辅导,对创建成功的景区给予奖励。各地应当把创建5A级景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推进,列出争创时间表。到2014年,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完成创建,到2015年,力争明月山、大觉山创建成功,到2016年,龟峰、仙女湖、滕王阁陆续实现创建目标,其余设区市2017年要按时完成规定任务。

(三)狠抓旅游项目开发

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完善旅游设施就是一句空话。受旅游强省政策的鼓舞,中国港中旅集团、中航工业集团等行业巨头,与江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总体来讲,各设区市之间的旅游投资总额很不均衡,中小型旅游项目多,大型、特大型项目较少。可以在全省选择100个旅游重点项目,每年选择10个基础好、业态优、后劲强的旅游项目,列为省级重点调度项目,各市也应遴选10个左右旅游重点项目列为市级调度项目,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对这些重中之重的旅游项目,建立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的项目调度机制,对旅游重点项目采取集中调度和现场调度、分类调度和综合调度、定期调度和应急调度相结合等方式,掌握旅游重点项目动态,通报建设进度,介绍建设经验,统筹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形成每年有一批旅游项目储备待报、一批旅游项目立项、一批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旅游项目开放的良性格局。

(四)广泛吸引旅游投资

陕西、浙江、贵州等地在旅游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比如,陕西的陕文投集团、陕西城投集团以及陕煤、陕油等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主业并非是旅游业,然而都投资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再比如,贵州省高度重视旅游工作,确立了省委常委和省政府领导分工抓,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农业共同推的“多位一体”的旅游推动机制。省本级就拿出了6.7亿元专项资金投向旅游。江西要积极学习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用投入撬动整个投融资平台。广泛吸引各种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混合制企业、民营企业等对旅游产业的投资。全省上下也要思考探索引导各种大型企业投资旅游,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引导、组织方面的优势,推动对旅游业的大投入、大产出。

(五)加快旅游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江西提出“工业、农业、物流、旅游”四大全省特色优势产业板块。用产业集群的理念和方法推进旅游业发展,是建设旅游强省的有力抓手。各地应积极行动,把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与保增长、创建5A级景区、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融合起来。要细化市场供求网络,使集群内各类企业协调合作,业务快速流动,共享消费信息,实现各要素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互利共生;要强化行政管理,通过行政手段把集群内的各种要素联系起来;要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游客快速来往、资源快速流通。旅游产业集群所在县(市、区)政府应加快建立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方案、编制发展规划、建立重点项目库,使集群内各个要素和环节联系更加紧密。

(六)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

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品牌美誉度的传播对于旅游业尤为重要。各设区市和重点旅游景区应当进一步巩固旅游宣传基础性工作,积极开展“四个一”工程,即有一句旅游口号、一部旅游宣传片、一本旅游画册、一首旅游歌曲的评选。通过“四个一”工程集中凝炼各地旅游特色,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各地各部门应积极拓展海内海外两个市场,进一步深入开展旅游特卖会活动,尤其要到高铁沿线城市做推广和营销。要协办好诸如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等世界级的活动,向世界展示江西的历史文化、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和旅游发展成果。

(七)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当前江西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中高端旅游经营管理和导游人才紧缺。因此,应当着力探索突破瓶颈的方法,加强旅游人才的储备。一是加快培育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的旅游人才队伍。在全国首创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旅游人才新模式,实现第一批54名“金牌导游”100%就业的基础上,加大各地开设定向培训班的力度,不断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和送出智力和人才。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旅游产业理念和卓越管理能力的行政管理干部和高级经理人才。开设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班,邀请国际知名、国内著名旅游专家、服务业专家、高层管理人员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执教,提高政府分管旅游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才舍得投入,解决好人才的待遇问题,努力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

(八)抢占智慧旅游发展先机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休闲时代是当今世界发展最明显的三大特征,旅游业作为与外界紧密相连的产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战略。一是运用智慧旅游进行营销宣传,进一步加大景区景点展示,旅游信息发布等工作的力度;二是运用智慧旅游强化服务,在全省建设电子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票务代理、旅游咨询等功能;三是运用智慧旅游加强管理,方便游客出行,强化售后服务、应急救援、旅游投诉等工作,实现“旅游资讯一览无余、旅游交易一键敲定、旅游管理一屏监控”。

(责任编辑秦川)

2014-09-02

朱 虹(1957-),男,研究员、法学博士,现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中国当代精神文明。

F 592.3

A

1673-4580(2014)03-0001-(04)

猜你喜欢

江西旅游业景区
江西银行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我爱江西奶奶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