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04-17李剑锋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武宁县陶渊明研究

李剑锋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剑锋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陶渊明 生态文明 学术研讨会

7月8日至10日,由九江学院、武宁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学院和武宁县城召开,来自国内外的70多位学者、政府官员、地方陶渊明爱好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专门报告60篇,另收到与陶渊明相关的创作集2册。

会议讨论严肃认真,活泼有序,成果丰富,其主要创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回顾和总结了全国陶渊明研究会2007年成立以来、九江学院近30年来陶渊明研究方面的工作历程和收获,增强了陶渊明研究会同仁继续推进陶渊明研究的信心。龚斌会长《陶渊明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回顾与总结》、吴国富《九江学院三十年陶渊明研究回顾》、钟优民《引领陶坛,再创辉煌:贺陶渊明研究专栏三十周年华诞》以及陈忠先生的深情回忆意味深长,总结成绩、经验和教训,为将来的陶渊明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此外,秦川《“陶渊明研究”专栏工作总结和名栏设置方案》、李仁兴《宜丰陶渊明研究综述》等具体概括了《九江学院学报》和地方陶渊明研究及传播的情况。这些总结为陶渊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为陶学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二,关于陶渊明诗文、生平的朴学考论方面有新的创获。龚斌《再论陶渊明〈赠长沙公〉诗》就诗序异文疑难问题再作深细考论,正本清源,廓清迷雾,获得新解,如指出“祖同出大司马”之“祖”非“祖父”义,而是初始、祖宗、祖先义,解决疑难,圆融可信。吕辛福《从张仲蔚、张长公与〈高士传〉、范泰之间的关系》考论陶学界几乎未予关注的问题,分析了陶渊明与皇甫谧《高士传》和范泰之间的关系,态度审慎,可以自成新见。柏俊才《陶渊明享年研究之检讨》通过对与享年密切相关的几个疑难问题的再检讨进一步佐证陶渊明享年六十三岁说不当轻易否定。王义华《寻找陶诗中的“规林”所在地》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互证认为规林当在安徽省宿松县桑落乡一带。因资料的匮乏和异文的分歧,关于陶渊明诗文歧义、生平系年等方面的疑难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本次会议在这方面的有了可喜的推进。

第三,关于陶渊明为人和作品特征的研究。这方面的论文有20多篇,论及陶渊明的思想、为人,作品的类别、具体篇章等方面。王玫《屈原到陶渊明——论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通过屈原与陶渊明的对比,揭示了陶渊明独特的精神特点和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视野纵深,观察深入,价值判断中往往带有独到的人生体验。吴国富《从人性本质看“桃花源情结”的永恒性》充满诗性和哲理,在驳论中指出不能认为桃花源是农业文明的残留,简单用政治功利观念指责为消极避难之所,而应该是“精神家园的重构”。郑伟《陶渊明〈自祭文〉运思方式的转变》提出《自祭文》直面生死的心态受到佛教影响。魏耕原《对陶渊明是走近还是背离》批评了对《归去来兮辞》“求甚解”的不良倾向。此外,关四平《论陶渊明散文中寄寓的理想人格》、杨清之《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关于桃花源的重新审视》等偶有新颖角度和见解。

第四,关于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接受传播研究是本次会议收获最大论题之一。这方面的论文有10多篇,论及苏轼、朱熹、马致远、明代书画家、古直、孙毓修、逯钦立、王叔岷、当代高校师生和美国、韩国等方面的接受传播情况,大都论题新鲜,考察深入。刘中文《将陶公植入少年心中——孙毓修陶学论著评议》首次揭示孙毓修的普及之作《陶渊明》在现代陶渊明接受史史上的开创意义。高建新《由笃实达空灵,其笃实亦空灵:读王叔岷先生〈陶渊明诗笺证稿〉》以实证和心灵体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的三大特点。钟书林《论古直先生的陶渊明研究》和《论逯钦立先生的陶渊明研究》论述了陶学史上两位陶学家的治陶贡献。刘小兵《明代书法艺术中的陶渊明:以“吴中三家”的书陶旨趣为例》《董其昌书画艺术中的陶渊明初探》(与朱占青合作)将陶渊明在书画领域的接受研究引向具体细致的方向,材料丰富,论析有新发现。李剑锋《陶渊明在高校接受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对214所高校2064份问卷的分析,初步揭示了以当代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陶渊明观,指出当前高校教师是传播陶渊明的核心力量,在教学中存在着游离作品的教授倾向;今后应当重视作品的感发作用,提倡在精读基础上进行全集的通读。张镜渊、方平、吴云迹《武宁县与陶渊明文化考察》拓展了陶渊明影响地域的文化考察。

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赵雪莹女士提交的《美国陶渊明研究新动向》介绍了Wendy Swartz《自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与袁粲的〈妙德先生传〉》和Jack Chen《中国中古阅读行为及其表现》两篇论文中对陶渊明的论述情况。香港大学中文系詹杭伦等《朝鲜王朝文士和〈归园田居〉考述》勾稽《韩国文集丛刊》相关资料,考述了朝鲜王朝文士申钦、金寿恒、李晚秀、赵荣祏、洪奭周和洪仁谟等六家的追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诗作。

此外,袁济喜等《陶渊明审美理想的当代价值》、陶勇清《追梦桃花源》等几篇论文论及陶渊明的精神价值和开发意义。钟稚鸥为会议提供了陶渊明爱好者的咏陶诗集《归来》第一期,王宝大提交了《恬静的山村:拟陶新古体诗》自印本,王鉴展示了自己创作的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

会议还对武宁县沈阳书记《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上的报告》展开了中肯讨论,听取了赵建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

龚斌、李宁宁、詹杭伦、高建新、刘中文、袁济喜和李剑锋等主持和点评了在会议上提交发言的论文,强调学术论文无征不信、避免随己臆断,陶学研究应有世界眼光、兼容并包,在重视文本研究的同时,不断拓展书法、绘画、国外等领域的传播接受研究。

(责任编辑吴国富)

2014-08-10

李剑锋(1970-),男,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陶渊明。

I 207.2

A

1673-4580(2014)03-0018-(02)

猜你喜欢

武宁县陶渊明研究
你好,陶渊明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县域实施精准扶贫现状与对策研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武宁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与启示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武宁县土壤养分现状、评价及施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