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路径

2014-04-17高中理刘丽伟邓业建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期
关键词:可兑换保税区金融业

高中理 刘丽伟 邓业建

一、由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

自1990年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以来,保税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但是随着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以及其他各国的货物贸易关税普遍降低,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逐渐淡化。此外,对于服务贸易而言,传统的针对货物贸易的保税区政策效果有限。与保税区相比,上海自贸区将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与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区通常更有利于促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这一点对于上海自贸区尤为明显。上海自贸区促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金融业扩大开放、资本账户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等。资本账户可兑换有利于自贸区内的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融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就是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不仅简化了投资的手续,而且进一步开放可投资的领域。

2.由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一方面,我国以往的加工贸易收益较少,资源环保成本较高,而且加工贸易导致我国对美国等国的贸易顺差偏大,容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加工贸易的这些缺陷导致我国的贸易发展方式必须向加工贸易为主,然后向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服务的全球化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区内的加工贸易加速向服务贸易转型。

二、由国内金融向国际金融转型。

上海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除一般的促进贸易便利化,前者还肩负着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任务。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试点内容包括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推进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上海自贸区肩负的金融自由化的任务要比贸易便利化的任务更加艰巨。而金融的国际化、市场化,是实现贸易便利化以及全球要素聚集的前提。

1.金融业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可以高效的配置市场资源,上海正在进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业开放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内资和外资开设金融机构和开展金融业务的范围,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2.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难点就在于我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导致人民币还不能跨境自由流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可能的路径选择是在上海自贸区内试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的跨境自由流动,当然在试行期需要对于自贸区与国内其他区域之间实行严格的管制,防止资本账户开放试验潜在的负面效应过度放大。

(成林摘自《地方财政研究》2013年第12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探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升级版”》)

猜你喜欢

可兑换保税区金融业
从国际实践看资本账户可兑换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全球资产再配置中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开放
我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历程:经验和前瞻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简介
昆明综合保税区今年底建成
PYRAMID PAINS
自由兑换又一步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