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版“金融大爆炸”

2014-04-17晓宇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期
关键词:金融城自由化金融业

最近一两年,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速、资本项下进一步开放、利率汇率逐步自由化、国债期货推出、多层次市场竞逐、综合经营增多、金融脱媒加快、民营银行躁动、P2P等互联网金融火爆……凡此种种,对减少抑制、激发活力、促进金融服务便利化,都有积极意义。

这种更开放、更自由、更综合的潮流,结合中国庞大的货币、资产存量与增量,以及各方面发展金融的强烈愿望、更便捷的技术手段,再加上金融资本天生的逐利特征,可能使中国金融实现更大的繁荣和飞越。

历史上,以减少管制、取消限制为特征,于1986年10月启动的伦敦金融城改革,带来了一场金融大爆炸(Big Bang),大大提高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改革前金融城每天开市迟缓,午休漫长,下班很早,像“老爷俱乐部”,改革后进入更自由,技术更先进,吸引了全球大量资金涌入金融城。

但1998年4月1日启动的“东京版金融大爆炸”(Tokyo Big Bang),同样是金融自由化改革方向(如放宽外汇交易限制),却没有取得伦敦的改革效果。有人归咎于日元升值带来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下降,也有学者认为“东京版金融大爆炸”旨在让金融企业与政府迅速脱离关系,但日本金融企业一向与政府关系紧密,政府的协调能使金融企业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较低,一下子脱钩反而出问题。

对中国版“金融大爆炸”来说,伦敦版和东京版都值得参考。中国金融业历史上教训惨痛,代价不菲,既有政府不当干预之因,也与金融业者诚信不彰、市场秩序“劣币驱逐良币”有关。如果说在实体经济领域,几个行业乱一些,由乱到治已属不易,在深具传染性、套利性、系统性和杠杆效应的金融业,不注重风险控制的宏观、微观和消费者的基础建设,一旦累积起跨行业、跨市场的大风险,将引起另一种爆炸——泡沫爆炸、不良资产爆炸、债务链条爆炸,等等。

追求创新带来的益处时,如何评估同时潜伏着的崩溃的潜在可能性?禁锢束缚发展,但一窝蜂无序进入,对社会和实体经济又有哪些危险?如何让市场参与者自己也承担风险?如何让金融高管的报酬不只基于短期业绩?未雨绸缪,中国版“金融大爆炸”才可能走向理性的繁荣。

(晓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11月5日)

猜你喜欢

金融城自由化金融业
杭州欧美金融城的照明设计
解禁!金融城450米+鱼珠黄埔港488米高楼规划曝光!
陆家嘴金融城的那些“全国第一”
金融服务:伦敦金融城能挺过英国“脱欧”吗? 精读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略谈金融自由化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