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债权债务存在的风险

2014-04-17李璐媚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期
关键词:结汇外债债务人

李璐媚

无论债权还是债务,对债权人来说都是持有的资产,对债务人来说都是负债。当一种货币升值预期强烈时,在盈利模式、成本和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债权人持有的资产会因升值而增值,人们就乐于持有这种货币表示的资产,反之亦然;而对债务人的情况则不同,当一种货币升值预期强烈时,债务人的负债成本会上升,债务人就不愿意使用强势货币,会选择预期贬值的货币,以降低筹资成本和利息支出。当然境内外的利率和汇率差异也是决定债权人或债务人选择何种货币的重要因素。

一、人民币债权跨境流动风险分析。

人民币债权达到一定规模时,它的流动会削弱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力,进而影响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如果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偏离,势必会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即会产生“羊群效应”,也会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人民币的发行将面临“特里芬难题”。本币贬值和通胀风险都会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带来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

1.对宏观货币政策的影响。当国家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市场利率提高,货币供应量减少,此时境外市场资金利率可能低于境内市场。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货币的趋利性会导致离岸人民币回流的需求增加。本币回流会形成境内企业在金融机构内的存款,进一步产生了银行体系的信贷扩张能力,使得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有所增加,国内货币政策调控受到冲击。此外,由于国内市场利率提高,将可能限制国内投资者向国外贷款,同时鼓励外国投资者向国内贷款,导致境外市场人民币供给减少,境外人民币升值,对境内汇率形成影响。人民币债权债务的发展,对利率市场化程度以及汇率政策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金融体系的混乱和风险。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境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十分有限,如果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就需要央行动用外汇储备频繁干预,消耗现有的外汇储备。

2.对境内银行体系形成的挑战。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境外许多知名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远高于境内银行,在人民币债权债务及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境内银行不但需要和境内同业竞争,还需要和境外同业竞争,但不完善的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包括竞争的硬件和软件,使得境内银行面临较大挑战。具体而言,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推进的同时,境内的中资企业对外投资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境外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能力较强,风险定价机制能迅速地满足对不同企业的定价需求,但境内商业银行由于国内未完全实行利率市场化,同时其自身定价能力不足、缺乏完善的定价机制,难以快速对每一笔业务进行合理的定价,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人民币债务引发的资金跨境流动风险分析。

1.影响境外离岸市场发展。在境内外市场存在利差的背景下,可交易的人民币资金回流境内,境外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将以对境内的债权形式存在。这种回流虽然不会改变境外主体对人民币资产的持有,但由于这种人民币资产的形成主要依赖在岸市场,并不是离岸市场自我衍生的资产。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流出对冲的话,这部分人民币资产可能挤占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空间,不利于离岸市场发展。

2.人民币外债有可能成为跨境热钱新通道。按照现行规定,借用的外债只能用于企业自身建设,外债结汇后资金使用要与合同规定一致,并且不能偿还人民币贷款;现汇形式外债必须进入外债专户,结汇需经外汇管理局核准,所以外债的监管重点在于结汇后的用途。外币外债与人民币外债管理不同之处在于所借外债提款后无须办理外债结汇。虽然有专户管理,有时仍难以甄别资金的真实用途,不能完全规避可疑资金的跨境流动,存在违规使用人民币外债进入房地产等热点行业的现象。人民币外债的发展,可能成为境外资金异常跨境流动的又一新通道。

3.加大了通胀压力,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均衡,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为遏制通胀的发展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缩流动性。借用人民币外债将使部分人民币资金重新回流至境内,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对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同时,境内企业借用人民币外债,仍列入外债统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资本流入项目下体现,这必将增加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从而扩大资本项目顺差。

(田风摘自《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11期《人民币债权债务的风险收益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结汇外债债务人
主债务人对债权人有抵销权时保护保证人的两种模式及其选择
浅析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起底中资房企海外债
合规视角下的外债业务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浅析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资本金结汇相关问题解答
外汇局:外企自6月1日起可自由结汇
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政策评估
HH投资公司擅自改变结汇用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