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正宗》对中医男科学的贡献

2014-04-15冯俊志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疮疡男科陈氏

冯俊志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指导:曾庆琪

《外科正宗》对中医男科学的贡献

冯俊志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指导:曾庆琪

陈实功《外科正宗》倡导“排毒为第一要义”,“注重顾护脾胃”,“重视情志调理”,“诊治强调内外并重”,“重视整体,强调辨证”等学术思想。陈氏学术思想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临床经验,为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当今中医男科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作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陈实功 外科正宗 中医男科学

《外科正宗》是中医外科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著作,著者陈实功,江苏南通人,明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中医外科“正宗”学派创始人。全书共4卷,157篇,对痈疽等140余种外科疾病,从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诊断治法、方药、手术及预后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全书载方446首,均以歌赋形式编写,通俗易懂。该书系陈氏在系统总结自己临床经验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明以前中医外科学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全书体例完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践,学术特点鲜明,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外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素有“列证最详,论治最精”之评价,历来为研究中医外科学者所重视。书中记载陈氏治疗外科疾病及男科基本疾病的见解和经验,对于临床指导男科疾病的治疗很有价值。现简要探讨如下。

1 倡导“排毒为第一要义”

陈氏认为疮疡成脓后当宜“开窍发泄”、“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要,否则“毒气无从而出,必致内攻”,并提出“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第一”的论点。他提出“凡疮毒既已成,当托其脓,脓既已成,当用针通,此举自然之良规也”。认为通过施行排毒之法,使脓血腐肉得以祛除,是防止邪气进一步损伤正气的重要手段。主张使用腐蚀之药、药线、刀针、利剪等清除腐肉死肌,使毒邪排出体外。从《外科正宗》列举的病案中可以看出,他特别重视排毒法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常将刀针开泄排毒与腐蚀药结合起来运用于痈疽、疔疮、脱疽、瘰疡等多种疾患的治疗,屡获奇效。如治《外科正宗·囊痈论第三十三》“一男子肿痛十余日,坚硬无脓,囊头肿上紫色作烂。此欲外腐,以蟾酥锭为末掺上膏盖,三日腐肉脱下,搽玉红膏、太乙膏掩之,内服补阴滋肾药而安”。

陈氏的这种主张对中医男科疾病使用排毒方法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不论内治、外治,都应注意应用排毒方法,使邪外出,从而达到邪祛正安。当今临床中很多男科疾病仍遵循“排毒为第一要义”,如著名中医男科专家王琦教授认为“肾虚夹湿热瘀毒”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病理性质实多虚少,涉及脏腑以肝、脾、肾为主。治疗上主张病证结合,准确辨证,围绕肾虚、湿热、瘀毒分别施行以补益法、清热利湿解毒法、活血通络法,通过排泄湿热瘀毒,促进疾病痊愈[1]。对于免疫性不育,徐福松教授认为,免疫性不育的病位首在肝肾,多由湿热瘀血之恋,精道瘀滞所致,故临床治疗时经常以清利湿热入手,效果显著。王琦教授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表现,还提出“湿浊阻滞”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机之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尿路刺激症候群时应着重选用排浊之品,如浙贝母、天花粉、石菖蒲、薏苡仁、冬瓜仁等,促使秽浊炎性分泌物排出,保证前列腺导管排浊通畅而加速慢性前列腺炎炎性病灶的愈合[2]。曾庆琪教授[3]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多由湿热浊毒瘀滞精室所致,其治疗应选用排浊之品,促使秽浊的炎性分泌物排出,促进慢性前列腺炎炎性病灶的愈合。提出“排浊通瘀”贯穿始终,并根据发病期的不同,创立前列腺汤1、2号方。初中期,运用前列腺汤1号方,以清热解毒,辅以祛瘀排浊;后期运用前列腺汤2号方治疗,以祛瘀排浊为主,辅以清热解毒,佐以温通之品,治疗效果颇佳。现代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对于前列腺炎,不主张禁欲,适度的性生活可起到通泄引流的作用。以上无不体现以排毒为第一要义理念。

2 注重顾护脾胃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以降为顺。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其他脏腑正常功能活动的枢纽。陈氏特别重视外科疾病与脾胃的关系。提出“盖疮全赖脾土,调理必须端详”理念,对中医男科的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他认为“脾胃者,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消,运行不息,生化无穷……至于周身气血、遍体脉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又谓“得土者昌,失土者亡”,认为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均与脾胃气血盛衰有着密切关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均赖气血濡养。“盖脾胃盛者,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者,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脾胃气血旺盛,外邪不易侵袭;脾胃气血亏虚,外邪易乘虚侵袭。而且内服药物也要由脾胃运化吸收后才能发挥治疗作用,所以在治疗和调理过程中陈氏尤其注重后天,强调脾胃。认为饮食治疗应注意护脾健胃,并自创八仙糕、参术糕、白术糕等食疗方,用于疮疡后期调护。提出“善养生者,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此则不损其脾胃也”,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充足,则外科疾病易愈。如调理失宜,脾胃受损,易生百病。如脾胃调理不当,“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凡疮初发自然高起者,此疮原属阳症……忌用内消攻伐之药,以伤脾气,脓反难成,多致不能溃敛。”陈氏在书中对男科中治疗下疳、梅毒、乳岩、会阴脓肿、阴囊坏疽等都有较深论述,如:陈氏在《外科正宗·鱼口便毒论第三十二》“已溃之后,脓水不干,新肉生迟不敛,健脾胃、补气血”,“……已出脓者,十全大补汤服之,庶易收敛。迟则恐生别症难愈”。疮疡疾病脓毒已成,疮口溃破时,气血亏虚,通过健脾益胃,扶助气血,祛邪外出,达到痊愈。进一步完善了中医男科疾病重视调理后天脾胃的思想,对中医男科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后人傅山,在《傅青主男科》中亦注重脾胃正气。正如中医大家岳美中所言“傅氏学术特点,治病着重脾胃,强调扶持人之正气”。今人使用傅山完带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极佳。如俞氏[4]报道,用完带汤加减治一慢性前列腺炎肝郁脾虚患者,治以健脾补中、利湿化浊、疏理气机,服80余剂,诸症消失。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男科专家徐福松教授[5],从整体观出发提出了脾胃、肾肝心与男科疾病的密切联系,在临床辨证中尤重脾胃,强调“胃强欲盛,脾旺精足”,并独创男科名方,疗效确切。周玉春[6]认为,男性不育症病位虽在肾,但实与脾胃功能的盛衰密切相关,采用脾肾同补治疗男性不育症,在补肾同时重视调理脾胃,取得良好的疗效。张宗礼[7]从脾胃论治阳痿,将阳痿分为脾胃虚弱、湿热伤脾、痰湿壅脾、肝强胃弱、心脾两虚、脾虚及肾等6种证型,每个证型均与脾胃有关,显示脾胃在阳痿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取得较好疗效。

3 诊治强调内外并重

重视内外结合,将这一理论引用到外科首推陈实功。陈氏既重视外治,又重视内治。治疗内外并重,内治长于消补托,外治讲究刀手针法。陈氏非常重视外科疾病与脏腑内在联系的研究,认为外科疾病多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能抗邪所致,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认为外科疾病形成有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者,皆起于七情结于内,又兼厚味膏粱熏蒸脏腑,房欲劳作亏损元气”;“外因者,皆起于六淫体虚之人,夏秋露卧,当风取凉,坐眠湿地,以致风寒湿气袭于经络”;“不内外因,饥饱劳役,喜怒不常,饮食者冷热不调,动作者勤劳不惜,以致脏腑不和,荣卫不顺,脾胃受伤,经络凝滞”。《内经》云:“有诸内,必形诸外。”他认为:“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主张“治外必本诸内”,“痈疽虽属外科,用药即同内伤”,推崇外病,必先审证求因,然后内外兼治。陈氏认为“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倡导多种外治方法与药物治疗结合,综合运用。外治之法,主张“使毒外出为第一”,因为外科疾病“易肿、易脓、易腐”,因此在疮疡初、中期,常需配合腐蚀药物或清洗、外敷、刀针等法,使毒外泄,能使病情向善转归。陈氏遵古而不泥古,融历代医家外治之法,并多有创新,倡外科病“内外并治”思想,对中医男科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如治阴囊感染,通过内服外敷药物,以促进炎症局限、消散、吸收。若内脓已成,则应针管穿刺抽出脓液,或手术切开排脓,通畅引流,使毒随脓泄而愈。

慢性前列腺炎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可视为内痈的一种,从属于疮疡。从病因病机与症状表现看,二者具有相似之处。均由外感或者内伤而产生湿热、瘀血的病理因素,形成局部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化脓。疮疡与慢性前列腺炎,都包括了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和脏腑功能失调两方面。以上均为慢性前列腺炎从疮疡论治的理论基础。疮疡内治,以消、托、补三法为主,配合抗生素口服治疗。临床应用中发现,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在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改善实验室化验指标方面效果尤佳[8]。在临床上经常采用内服中药,外加肛塞的方法治疗前列腺疾病,使药力直达病所,药物在直肠内保留较长时间,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用药生物利用度高,比单纯的中药内服治疗效果明显。孙自学[9]提出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治疗时采用内外并重,内治采用消托补,并结合中药栓剂、中药灌肠、针灸和贴敷等外治方法,常收到非常好的疗效。以上无不体现了陈氏的内外并重理念。

4 重视情志调理

情志因素在男科疾病的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情志异常,可引起脏腑气机失调而致病。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开篇即提出“七情六欲者,皆盗人元气之贼也……。此等七情,皆耗人一身元气之萌孽也……诸病诸疮,尽皆出于此等之情欲也”,病有三因,“内因者,皆起于七情蕴结于内”,“痈疽发背为何生,好好身躯出此形,内被七情干脏腑,忧愁思虑总关心”。“夫乳病者,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又有忧郁伤肝,肝气滞而结肿……。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在治疗上“当安定心神,相忘诸念,毋使怆慌,乃保神气不得变乱也”,“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结肿坚硬微痛者,宜疏肝行气”。可见,内伤七情是引起外科疾病的主要因素,并将它摆在众多病因之前,以强调其重要性。调畅情志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外科疾病,其本在内,故当以调畅情志为先。陈氏注重调畅情志思想,对中医男科诊治意义重大。当前男科病症中,十分重视情志因素。七情致病尤为常见,几乎各种男科病均伴有七情病因,或内伤七情,或因病忧虑损伤情志,进而出现性功能障碍。如怒伤肝,气郁化火,肝失条达,而见阳痿、阳强;思伤脾,脾虚则气血乏源,无以荣润宗筋而致阳痿、精少、弱精,脾气虚统摄无权,则发为遗精、泄白;惊恐伤肾,肾不藏精,而致早泄、泄白、遗精等。

5 重视整体,强调辨证

陈实功在中医理论方面注重整体观念。他认为外科疾病形成主要与“六淫伤气血”、“七情干脏腑”、“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影响脏腑气机,五脏不和,六腑不通,九窍疲癃,留结为痈。《内经》中有“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论述,陈氏认为“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外科疾病是在致病因素伤及气血、脏腑功能的基础上而发病的。这些强调了临床要着眼人体的整体状况,不能片面看待外科疾病。如阳痿,中医认为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全身系统的疾病,中医治疗仍强调从整体调治,特别重视身体、心理、环境场合的选择,偏重双方心理互感及协调配合等[5]。陈氏认识到外科疾病的症状是对体内脏腑气血阴阳病理变化的反映,临证应当使用四诊方法全面收集症状、体征及病史资料,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病机本质。他极力反对只辨外症、不明病机、妄施医药的行为,并将这种行为比为“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岂不危哉”?他在临床中常以八纲为基础,并结合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从整体上总结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辨证要点。如下疳治法:“初起肿痛发热,小水涩滞,肝经湿热也,治宜泻肝渗湿。肿痛坚硬,焮发寒热,口燥咽干,大便秘者,通利二便。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盗汗,时或尿血,清心滋肾。茎窍作痒,时出白浊,发热口干,津液少者,益肾清心。溃后肿痛,小便赤涩,日则安静,夜则疼甚,滋阴泻火。溃烂不已,肿痛又作,疼痛日深,秽气不回,清肝解毒。”对下疳论治强调了根据病情变化,不同时期病理本质不同,治法亦应不同,体现了辨证精神。现在中医男科疾病诊治仍然强调辨证论治,正是对这种精神的应用与拓展。

综上所述,《外科正宗》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临床经验,为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学术思想对当今中医男科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孙自学,陈建设.王琦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经验介绍.四川中医,2004,22(1):7

[2]盖海山.王琦对慢性前列腺炎症候群的论治思路.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2):1033

[3]曾庆琪.慢性前腺炎分期论治临床研究.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16

[4]俞大毛.完带汤治疗男性病举隅.光明中医,1997(4):44

[5]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0

[6]周玉春.脾肾同补法治疗男性不育15例.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5(9):486

[7]张宗礼,司福全.阳痿从脾胃论治.吉林中医药,2002,22(3):7

[8]张富刚.陈天波,李焱风.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6):40

[9]孙自学.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环球中医药,2012,5(7):492

编辑:傅如海

R277.5

:A

:1672-397X(2014)12-0077-03

冯俊志(1971-),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医基础、中医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Fjz126@126.com

2014-06-08

猜你喜欢

疮疡男科陈氏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男科特效中药产品市场抢手赚钱稳定可靠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传承创新、共同推进我国中西医结合男科事业发展——评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年会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纪要
“三因制宜”论治男科病理论探讨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