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贻光运用刘完素“玄府论”辨治热病的经验

2014-04-15吴雁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刘完素玄府热病

吴雁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0)指导:魏贻光

魏贻光运用刘完素“玄府论”辨治热病的经验

吴雁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0)指导:魏贻光

福建中医药大学魏贻光教授认为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与热病密切相关,六气或五志抑遏玄府,使玄府闭郁而产生热病,临床上运用开通玄府法治疗热病。开通玄府不仅限于发汗,其法诸多,如利尿、化湿、通便、化痰、祛瘀等皆属此类,目的在逐邪于外,畅达气机于内,使气机升降出入,阴阳调和,则热病自愈。

玄府 热病 开玄府法 刘完素

中医热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门诊以热病就诊的患者居之大半。《素问·热论》、《伤寒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都是治疗热病的专篇或专著。关于热病,历代医家陆续发展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其理论经验经过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为大众所认可。魏贻光老先生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有50余年的临床教学经验,对热病自成一派,认为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与热病密切相关,提出玄府郁闭乃热病病机,推崇开玄府治热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对热病病机的认识

1.1 玄府闭郁,郁而热生关于玄府,《内经》曰:“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王冰注释:“汗液色玄,从空而出,以汗聚于里,故谓之玄府。”可见“玄府”本指汗孔。但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谓:“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其认为玄府具有普遍存在性,乃微小的孔道,内至脏腑,外至四肢百骸,人体七窍乃至宇宙万物各生物体内尽皆有之。玄府通畅,则气血津液等在人体畅行无阻,脏腑、经络、四肢、肌肉、骨髓、皮毛、爪甲皆得其滋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1]。玄府具有“孔”或“门”的开阖属性,贵开通,忌闭阖,有开有合,开合有度,使气液得以流通、灌注、代谢,从而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系生命体的各项功能[2]。即玄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津液运行的通道,亦是神机出入之处,以畅通为顺,以闭阖为逆。

《内经》认为热病的产生是由于玄府不通。刘完素亦强调“外邪侵犯人体,玄府被郁,气机运行不畅,阳气不能散越,则郁而热生”。其认为玄府乃人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不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所伤,气血津液失养,均可影响玄府的畅通,使其闭塞,以致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障碍,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玄府闭塞,诸病由作[3]。刘氏在其《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列举了由玄府郁闭导致的二十余种病种,涉及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六腑病变,说明玄府郁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病机学概念,而热病的产生亦不例外。

1.2 六气化火,火郁互因六气乃风、寒、暑、湿、燥、火,可单一致病,亦可相兼为病。“夫六气变乱而为病者,乃相兼而同为病,风、热、燥性同,多兼化也;寒、湿性同,多兼化也;性异而兼化者有之,亦已鲜矣。”依完素观点,无论性同、性异,其兼化结果均是化火,即六气皆从火化。风、暑、火属阳,阳主动,动则生火;寒、湿、燥属阴,何以致火?因寒主收引,腠理闭塞,阳气被遏,火从中生;湿黏腻缠绵,积而成热;燥易耗伤阴液,其性同火热。

外感六淫可导致玄府郁闭,亦可化生火热。此郁与火又互为因果。因郁致火,玄府郁闭,郁久化热。而火性炎上,如何致郁?“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塞而郁结也。如火炼物,物极相合而不能相离,故热郁则闭塞而不通畅也。”由此可见,郁与火互为因果。热甚可致郁结,郁而化火,火盛郁更盛,郁盛火益盛,如此恶性循环,周而复始[4]。

1.3 阳气怫郁,气滞化火“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刘完素在继承《内经》、《伤寒论》关于“阳气怫郁在表”的基础上,扩展阳气怫郁理论,将其广用于六气之变,甚至“上下中外,一切怫热郁结”,认为六气皆可化火,由于邪气阻碍正常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阳气怫郁,“怫郁而气液不能宣通也”。“……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5]六气或五志抑遏玄府,玄府闭塞,使体内阳气不能宣泄而伏郁,则气液、血脉、荣卫、经络、脏腑乃至精神之气化受阻,人体内外气机的升降出入发生障碍,而蓄积于体内不得散发,阳气怫郁,气郁化火,郁热、郁火产生,即热愈甚则郁愈重、气越郁则热越盛的病理改变,便产生多种火热病证。

2 对热病治法的认识:开通玄府,透达解郁

魏贻光老先生认为“开通玄府为治病之要义”,郁闭的玄府得以开通,阻滞的气血津液通畅,各种病理产物得以清除,脏腑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则诸般疾病随之而解。正如《内经》所言:“疏其壅塞,令上下无碍,血气通调,则寒热自和,阴阳调达。”魏老认为,中医临床的治疗方法,尽管有内外之分、针药之别、补泻之异,但在开通玄府郁闭、流畅气血津液这个最终目的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开通玄府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6]。

2.1 开玄府:因势利导,广开渠路《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中,伤寒用麻黄汤发汗解表,中风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寒邪兼夹水饮之证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寒邪兼夹内热则用大青龙汤解表清热。三方治法贯穿以辛开为治,其中麻黄汤治太阳伤寒表实发热,即以辛甘之品组合成方。可见,辛味药具有开发玄府之用。

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开通治火的方法。如完素的宣、清、通共用开通“玄府”,其治疗大法主以开发郁结,善用寒凉药治热病。对火热病证,刘氏主要分表证、表里同病和里证进行治疗。表证用辛凉或甘寒之剂以解表,用“甘草、滑石、葱豉”等发散最妙;表里同病者,自制防风通圣散和双解散,以宣通怫热郁结为主,广开门路,使邪从鬼门、魄门而走;里热郁结者,可用下法,病变入血或热未尽,佐以黄连解毒汤清余热。

热病之治在于开玄府,而开玄府并不仅仅局限于发汗,其法诸多,如“利尿、化湿、通便、化痰、祛瘀……”一些温病初起郁闭较重者,辛凉清解之力尚不足以祛邪外出,少少予之辛温之品,温通开郁,使腠理开泄,邪随汗出而解。即所谓“火郁发之。发,谓汗出,令其疏散也”。这里辛温并不仅为反佐之义,其要意在于加大辛散开通之力。临床上常用此法,每多增效,如银翘散加羌防,败毒散或桑菊饮加荆防。更有多方位多渠道开郁之法,于解表剂中加葛根、柴胡、羌活,取三阳加法之意,开通三阳,使邪从表、里、半表半里均走;而挟有湿邪者,更以淡渗利湿之品利小便;大便积结者导通大便,即王履之“里通则表和”。总之,外感热病以开郁为治,而开郁关键在于加大辛开力度,且广开门路,使邪从多处走散。

2.2 用药剂量与煎服法:汗出热退,中病即止汤者荡也,饮者便于及时多次反复饮用。外感风寒多用汤剂,因其郁在肌表可一荡了之。所以药后汗出热退,表邪解除。而外感风热,因其表郁多关乎里郁,其郁较之伤寒为深为重,又因病由风热使然,所以便不宜骤汗,须频频饮用使微汗透邪郁开才能达到热退。因此,外感风热多用饮剂。视病情需要,可日服1~3剂,甚至更多剂量。临床上可嘱咐患者取头煎药饮用(头煎即第一煎),隔2小时服药1次,最后将每剂药渣混合后再煎再饮,直至汗出热退为止。

2.3 综合疗法:调兵遣将,一网打尽临床上,口服汤剂与其他疗法综合运用,可使高热患者的疗效提高,疗程缩短。若喉中痰涌气急者,急需豁痰开郁,以六神丸噙化;咽喉红肿热痛者,可用冰硼散吹喉漱口;高热伴头晕、胸闷者,用刮痧疗法,因督脉为阳经之海,主治热证,而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手太阴肺经主肺热病证,可刮脊背督脉与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循行处;亦可用挤捏法作用于此三经的俞穴上,通过经络俞穴的作用,既能清热散寒、疏风解表、降低体温,又能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治愈疾病;或配以擦浴法,用酒精或药液擦拭腘窝、肘窝,使药液透皮吸收,或通过对穴位刺激,由经络传输,药力直达病所,使腠理疏通,气机调和。

[1]郑玲玲,杜武勋,朱明丹,等.刘完素“玄府气液说”浅析:津液代谢之微观探索.中医杂志,2013,54(22):1971

[2]常富业,王永炎,高颖,等.玄府概念诠释四.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10

[3]常富业,杨宝琴,王永炎,等.玄府概念诠释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3

[4]宋乃光.刘完素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5

[5]陈曦.论刘完素对气化理论的认识与发挥.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351

[6]牛学恩,李振华,高希言.开玄府法内科运用经验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375

编辑:傅如海

R255.9

:A

:1672-397X(2014)12-0013-02

吴雁(1985-),女,硕士研究生,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abenya@163.com

2014-09-11

猜你喜欢

刘完素玄府热病
浅谈“热病可灸”
玄府理论与应用研究❋
严谨治学勇闯新路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刘完素治湿别论*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高尚先生”刘完素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刘完素“玄府学说”与中医眼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