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建伟辨治痰饮病经验*

2014-04-15陈烨文指导连建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仙鹤草肾阳痰饮

★ 陈烨文 指导:连建伟

(1.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310053;2.浙江省中山医院 浙江 杭州310053)

连建伟教授,国家级名中医,原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拜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王绵之为师,精研中医经典,善用历代名方辨治杂病,疗效显著,兹论述连建伟教授辨治狭义痰饮病之经验。

1 连建伟对痰饮病的认识

在《金匮要略》中,痰饮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者,是指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狭义者,是指“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之痰饮病。

痰饮病是由于人体津液代谢失常而产生的。人体正常的津液代谢与肺、膀胱、三焦、肾和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篇》云[1]:“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饮食物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形成精、气、血、精液的重要物质原料,若其不能“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化为水谷精微滋养人体,则留而为痰饮。痰饮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有因其人先天禀赋薄弱者、有因后天劳累、或食饮不节损伤脾肾阳气者。由于久有“留饮”,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的滋养,则日渐消瘦,倦怠乏力;由于痰饮之留积“心下”,则胃脘痞闷,呕吐清水痰涎,若阻滞阳气流行,则“其人背冷如手大”,种种病形不一。《临证指南医案·痰饮门》[2]云:“痰饮之作,必由元气亏乏及阴盛阳虚而起。”又云:“外饮治脾,内饮治肾。”所谓外饮者,饮食入胃,胃不能游溢精气,脾不得散精归肺,食饮不化精微则为饮浊也;所谓内饮者,肾虚不主水,水液代谢紊乱,所以精微皆化痰饮作祟。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导致水液或精微停留为饮,饮聚酿痰,弥散三焦而为湿[3]。连建伟教授认为,痰饮病之本为脾肾之阳气不足,其标为痰饮积留,治疗大法是扶助脾肾阳气为主,俾阳气流行,则痰饮阴邪消散于无形,勿妄攻伐,犯“追虚逐实”[4]之戒。

2 辨治经验

2.1 注重后天之本-脾 脾主运化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脾主化,即帮助胃腑消磨水谷;另外一方面是脾主运,即消化后的水谷精微,依靠脾的转运功能。脾胃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清,脾以升为健,胃主降浊,脾升则胃降,脾胃两者协同作用,以脾作为主。根据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脾在其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若脾的阳气不足,则饮食不消化,水谷精微不运转,浊阴化为痰饮,症见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偏溏,纳差泛呕,口中乏味等。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是仲景以“温药和之”,从脾论治痰饮病的典范。连建伟教授师法仲景,认为脾胃气虚者应注重益气、健脾、升清,选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常加味仙鹤草、大枣补虚,葛根升清阳止泻。

2.2 注重先天之本-肾 肾阳为人阳气的根蒂。脾的健运、升清需要依靠肾阳的温煦作用,如肾阳虚为主,脾阳虚为次,通过补火生土法,温补肾阳从而使脾阳恢复;另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水液从膀胱排出人体,亦需借助肾阳的蒸化作用,这反映了肾主持人体的水液代谢。若肾的阳气不足,则影响脾的运化和升清功能,使精微化为痰饮,或影响膀胱气化,留而为饮邪。经方肾气丸温肾化气,仲景以之治疗“短气有微饮”[5],使饮邪从小便排出体外。仲景以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治疗痰饮是同病异治,示人治疗痰饮病当重视先后天之本。连建伟教授选用张景岳右归丸温肾填精,考虑到补药滋腻之弊,加丹皮、茯苓、泽泻、车前子调和全方;并合用四君子汤,补益脾气,先后天同治。

2.3 抓病机,守效方 脏腑功能低下的患者易受刺激,而出现各种不适,不抓住主要病机是徒劳无功的。仲景治病有先后之例,内经有标本之训。凡治病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连教授指出:治外感祛邪宜速,疗内伤则须守方,抓住先后天之本。如患外感,则加防风辛润解表;如纳呆不运,则加鸡内金、佛手片疏化脾胃。《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须知人体正气易损而难复,特别是久病及肾者,平时宜慎于摄生调养,配合治疗。

3 病案举隅

案1 杨某,男,35岁。2013年6月6日就诊。自觉背部感冷,腹中漉漉有声,倦怠乏力,食后中脘发胀,大便三日一行,然便溏,右关虚大,舌苔薄腻、质红,拟补中益气汤扶持其阳气。处方:太子参20g,生黄芪 30g,炒白术 12g,炙甘草 5g,陈皮 6g,炒当归 10g,升麻 6g,煨葛根 10g,仙鹤草 20g,大枣20g。7剂。

201 3年6月13日复诊,背部感冷,脘胀,大便三四日一行,已较成形,右关虚大,舌苔薄腻、质红,守方主之。处方:守上方,加防风6g。7剂。

201 3年6月20日三诊,背部有寒冷感,大便三四日一行,肛门有出血,右关虚大,舌苔薄腻,再守方主之。处方:太子参20g,生黄芪40g,炒白术15g,炙甘草 5g,陈皮 6g,当归炭 6g,升麻 6g,煨葛根 10g,仙鹤草30g,大枣20g。7剂。后续进展:守东垣法,随证治之,或加制川朴6g、炒枳壳6g行气助通便,或加火麻仁12g研润肠通便,或加柴胡6g、炒白芍12g补脾土柔肝木(寓逍遥散意),或加麦冬12g、五味子5g补益气阴(合生脉散意),总不离“理脾为先,俾中阳默运”。

按:本案患者背部感冷,腹中鸣响,痰饮留积不化,诊断为痰饮病(脾气虚)。连教授四诊合参,平脉辨证,以患者右关虚大,辨证为脾之阳气虚,遂予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食饮不消化为痰饮之痰饮病,补益脾气,升提脾阳,从后天之本论治痰饮。大便溏加煨葛根升清,有止泻之功;民间称仙鹤草为“脱力草”,配合大枣补血拯劳,此为连教授常用药对之一。二诊大便已较前成形,得效则守方,并参合痛泻要方意,加防风不仅治疗外感,且祛风胜湿,配合白术升清阳止泄泻,又为脾经引经药,亦是从脾治之。三诊连教授认为右关脉虚大是脾气虚不统血,从而导致便血,增加生黄芪、炒白术和仙鹤草的剂量,补气血健脾运之力更著,并将炒当归改为色黑入血分之当归炭。这是治疗脾不统血便血的临证心得。

案2 单某,男,40岁。2012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腰痠痛,足跟痛,背部有寒冷感,脘闷呕恶,吐清水,脉沉,舌苔薄白,边有瘀点,此属肾阳不足,火不暖土,拟右归丸加味。处方:熟地20g,山药20g,山萸肉 12g,肉桂 5g,制附子 12g,茯苓 20g,菟丝子15g,枸杞子 12g,炒杜仲 12g,炙甘草 6g,鹿角片12g,砂仁6g打碎,后下,党参20g,炒当归10g。28剂。

201 2年11月15日复诊,背寒大为好转,然仍腰痠,足跟痛,吐清水,左尺脉沉,右尺脉虚浮,舌苔薄有齿痕,此属肾之精血阳气俱虚也。处方:守上方,山药改为30g,制附子改为15g,菟丝子改为20g。28剂。

201 2年12月23日三诊,畏寒大减,仍腰痠,足跟疼痛,呕吐清水,小溲频而量少,左脉沉,右尺虚浮,舌苔薄白边有齿痕,再守补肾之阴阳。处方:熟地20g,山药 20g,山萸肉 12g,丹皮 10g,茯苓 10g,泽泻 10g,肉桂 5g,制附子 10g,炒杜仲 10g,鹿角片12g,砂仁 6g打碎,后下,五味子 5g,菟丝子 12g,枸杞子12g,覆盆子12g,车前子12g布包。28 剂。

201 3年1月17日四诊,诸症均大减,脉沉,右关虚大,舌苔薄白有齿痕,近时有外感咳嗽,再进扶正之方。处方:守上方,制附子改为12g,加党参20g,陈皮6g。28剂。

201 3年2月17日五诊,外感好转,腰仍痠,足跟痠痛,小便频数已减,去年双脚冻疮,今年未再作,尺脉沉,右关有力,舌苔薄边有瘀滞色,守补肾法出入。处方:守2012年12月23日方,加怀牛膝10g,炒当归10g,鹿角片改为鹿角霜15g。28剂。后续进展:总不离温补肾阳之法,随证加味,患者情况好转。

按:本案患者呕清水,胃脘鸣响,诊断为痰饮病。足少阴肾经“别入足跟”,腰为肾之腑,由于肾之阴阳俱损,故腰痠,脚跟疼痛。按“内饮治肾”之法,处方右归丸温肾填精,加党参、茯苓和炙甘草乃四君子汤之意,补益中土,脾气健运,则湿亦祛;患者背部寒冷,仿苓桂术甘汤,加肉桂,治中焦,是先后天同治;恐滋填碍胃,加砂仁健运脾胃。方药切中肯綮,二诊背寒好转,然而肾精难骤复,再增温补脾肾之力,补火暖土。三诊患者肾阳虚好转,然小溲频数量少,仍以右归丸为主方,合五子衍宗丸增填补效力。三诊患者易外感,病机是肾阳不足,仍以扶阳为要务。四诊患者外感、小便数好转,冻疮亦未再发。此是连教授谨守病机,以右归丸补肾阳取效。

[1]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1.

[2]叶天士.外感温热论.温热经纬[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9.

[3]靳长旭.“方”“位”相配论痰饮[J].中医杂志,2007,48(11):16-17.

[4]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5]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22.

猜你喜欢

仙鹤草肾阳痰饮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仙鹤草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仙鹤草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重用仙鹤草治眩晕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仙鹤草的妙用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