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设计管理理论亟待创新

2014-04-10尹定邦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设计管理

尹定邦

广州美术学院,广州510006

1978年至2014年,中国现代设计在36年的时间中,从装潢、陶瓷、染织三个专业发展到平面、工业、室内、环境、家纺、服装、展示、构成、动漫、家具、珠宝、印刷、书籍、装饰以及公共艺术等近20个专业,设计企业数量和设计师人数都增加百倍以上,业务范围覆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设计行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行业,中国设计队伍则是现今世界人数最多的队伍。

然而现代中国仅仅是世界的设计大国,却远远不是设计强国。如论影响全球的大师、经典,不及美、欧、日、加,论设计企业的效益、效率和设计师的收益、地位,不仅不及美、欧(洲)、日、加,甚至不及韩、印、巴、新加坡以及本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伦敦一家不足20人的小公司,每年完成的设计量超过中国一个两三百人的大公司,效益和效率却为后者的两倍以上,而且从来不加班加点。香港一家小公司,员工不足10人,却有两人是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的会员,所获世界级的奖牌挂满了两面墙壁。中国大陆近一半的省份(市、区)的设计师还没有一个人加入世界级的设计协会,更没有一件作品获得世界级的设计奖项。

是没有机会吗?是设备技术落后吗?是信息不畅吗?是教育程度不高吗?是,也不完全是。其关键的问题当是设计管理的落后。

中国要解决设计管理落后的问题是有条件的。

第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同埃及、希腊、印度一样,中国也是文明古国。在5000多年的发展史中,80%以上的时间里中国都是国土最辽阔,人口最多,科技最进步,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昌盛,人民最富裕的世界第一大国,并且还是5000年文明从未有过中断过的唯一文明古国。

第二,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战略的指引下,经过36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10个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世界第一,国际贸易世界第一,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中国早已融入世界,因此世界也时时刻刻在关注着中国。

第三,中华民族历来善于学习和创造。在认识自然、社会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创造,在和近邻友邦的交往学习中创造,在向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学习中创造,同时56个民族在相互学习中创造。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都是全民族相互学习和创造的成果;将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引进一切有利于国富民强的东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是今天中国人学习创造的伟大成果。

以上三个条件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优势,能够让我们大有作为。如果充分利用了这三个条件,中国现代设计的管理问题怎么就解决不了呢?而谁能利用这三个条件来改革我们现今的设计管理呢?

徐平华,《中国式设计管理初探》的作者,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方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拥有中国古典管理哲学的学术背景和国家一流大学的学术资源,毕业之后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了10年——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36年来均可以名列中国的前茅;广州美术学院创办的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已是具有较高社会影响的设计公司。同时能在工作中密切接触设计学科的师生以及不受限制地参与集美公司的业务活动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为其研究设计管理问题提供了相当不错的学术环境。

就这样,最佳的学术背景、学术资源和学术环境,加上徐平华的勤奋、勇敢、智慧,再加上笔者本人——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科的开拓者和集美公司创办人的鼎力支持,虽然困难重重,艰辛备尝,徐平华依然能够在中国设计管理研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哲学,中国哲学,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却是玄而又玄的。

设计,现代设计,中国现代设计,中国现代设计管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中,均有重大影响,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却同样也是高深莫测的。

在中国哲学界和中国设计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徐平华,耗费了近10年的时间,终于用交叉组合、综合、移植等创造原理,将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现代设计管理构建成一个整体,并努力楔入管理的实践之中。古老的经典得到传承,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升华,学术与创造的传统得到发扬。

徐平华专著《中国式设计管理初探》共有“八治”:一治是用《易经》追溯设计管理的本源,突出“易治”;二治是用儒家学说探讨设计队伍的建设,强调“仁治”;三治是用道家学说研究设计与设计管理的规律,宣扬“道治”;四治是用禅宗智慧提升“设计人”的精神及境界,主张“禅治”;五治是用墨家思想培育设计伦理,倡导“义治”;六治是用韩非子的主张建构设计法规,凸显“法制”;七治是用孙子军事思想确立设计战略,倡言“全治”①;八治是用鬼谷子的纵横谋略指引设计战术,追求“智治”。

《易经》也就是《周易》,为2800年前周人的著述,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生于春秋末期,距今大约2500年。儒学的经典主要有《论语》、《孟子》以及《大学》、《中庸》,即“四书五经”中的“四书”;《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也是春秋末期人,但稍长于孔子。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之后的代表人物还有庄子等;佛教2000年前进入中国,禅宗是其宗派之一。禅宗又称“佛心宗”或者“宗门”,始于1500年前迁徙中国传法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盛于1200年前的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并有著名的“六祖坛经”。其余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家。

《中国式设计管理初探》所援引的八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时间距离有1200多年,虽然短暂,却留下了经典无数,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徐平华根据现代设计管理中的八个基本内容选择了八家经典的精华,同时吸收中外设计管理研究的诸多成果,再结合中国设计及其管理的现实,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探讨,提出了“中国式设计管理”、“设计管理本土化”、“设计易治”、“管理移位”、“设计仁治”、“设计仁爱”、“设计道治”、“设计禅”、“设计人”、“‘设计人’假设”、“心本管理”、“设计异化”、“设计和谐”、“设计义治”、“设计兼爱”、“设计法治”、“设计全治”、“设计全胜”、“设计攻心”、“设计攻城”、“设计智治”、“设计攻公”和“设计纵横”等设计管理新观念,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系统。这对当代中国设计管理的理论家、教育家和实践家,以及中国设计管理今后的建设与发展,都应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徐平华没有设计专业的学历,也没有设计和设计管理的深层次实践,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门外汉,从表面上看这对研究探讨设计管理是相当不利的。但是,中外历史上重大发明创造的60%以上的成果并非本专业的专家所为。如享有1300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曾是一名报童;1903年成功进行第一架可操纵的动力飞机持续飞行的莱特兄弟早年是自学设计并制造印刷机和自行车的;发明内外组合的自行车、汽车的充气轮胎的北爱尔兰人邓禄普是一名兽医——和徐平华一样的非专业人士并没有思维定势和专业惰性,敢想敢说也敢干,充满了朝气和激情,因而便成了他们获得发明创造的天然条件。

发明创造的第一动力是需求。对于徐平华而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对设计的需求,集美公司的兴旺和挫折对设计管理的需求,以及数以千计的设计专业毕业生所创办的设计公司的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等问题亟待解决,这都属于客观需求。徐平华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权、呈之以利”的管理思维的冲动,一篇篇论文发表之后的自我激励,以及将中国古典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理论和中国设计管理现实相结合的欲望,则都属于内在需求。内外需求形成的合力推动他完成了《中国式设计管理初探》专著,再次证明了没有需求就没有创造是创造学的第一定律。

发明创造的第一前提是可能。没有可能不会产生需求,也就不可能产生创造。因为需求是有条件满足的需要。欧洲传统的交通工具是四轮马车,而中国只要两轮马车。欧洲在两百年前已经开始使用动力机械,中国在当时尚无动力机械的概念。因此发明汽车只有欧洲才有可能。有中国古典管理哲学的背景,有中山大学的学术资源,有广州美术学院的学术环境,再加上我本人对他的支持和武汉理工大学潘长学、郑建启、方兴等博士生导师的指引,这些都成为徐平华完成《中国式设计管理初探》专著的外在条件。

发明创造的第一目标是问题。亦即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需求就是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要求。邓禄普在花园手握橡胶水管浇花,看着儿子在石子路上骑无胎自行车遭受的颠簸、震动和身体左右摇晃,从而产生了解决或者消除颠簸、震动和左右摇晃等非安全问题终于发明了充气轮胎;爱迪生少年耳聋,为了享受美妙的音乐而发明了录音机和唱片;徐平华发现中国设计企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只有管理之术,缺少管理之魂”,因而倡导中国设计管理必须以中国文化为母体,以“设计人”为对象,而不是将所谓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或“复杂人”作为对象的对象。解决这类问题便成了《中国式设计管理初探》的研究探讨目标。

发明创造的关键在于探索。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能够杀灭多种病菌的青霉素,似乎很偶然,这个却是他细心观察努力探索的必然结果;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邀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组成了一个联合实验组,以弗莱明的成果为基础,反复研制,不断提纯,直至1941年才获得真正成功,由此可见探索的艰辛。徐平华尽管只是针对中国化设计管理理论进行探索,前后也付出了10年左右的时间。只不过他巧用了创造学中的渐进、组合、综合、移植等创造原理,目标明确,路向清晰,方法正确,又及时广泛地展开交流,集千年于一时,汇广大于一域,终于水到渠成。

发明创造的最重要的环节是验证。首先是理论和专家验证,然后是实验与实践验证,最后是社会与历史验证。美国人讲实用,欧洲人讲实证,中国人讲实践,我认为在实质上相距不远。有一条规律是肯定的:历史上的第一个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汽车的时速只有36公里,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最成功的试飞也只坚持了一分钟。人的成熟是在30岁之后。汽车和飞机的成熟几乎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式设计管理初探》的出版如同初生的婴儿和发明之始的汽车与飞机。我坚信,从1978年算起,到2028年前后,经过徐平华等几代中国设计研究人的努力,中国的设计及设计管理,经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无限反复,一定能以最光辉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的文明之巅。

注释

① 其实笔者与黎红雷都主张以“胜治”来概括兵家的治道,这是因为兵家以战胜攻取为最高目标,用“胜治”总括其治道也许更准确、更合理,但《中国式设计管理初探》只是借鉴其战略智慧并运用于设计战略管理之中,所以将兵家的战略提炼成了“全胜”。“全”字在《孙子兵法》中一共出现了10次,由此可见孙子追求的是“全胜”。所谓“全胜”就是保全敌人(不打死打伤一个敌人)的胜利,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却不追求“破胜”(击破和消灭敌人的胜利),破胜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而为“惨胜”。因此徐平华权衡再三之后将兵家战略概括为“全治”,于是兵家式的设计战略管理精髓就成了“设计全治”.

猜你喜欢

设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