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资源应用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与思考
——以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

2014-04-07代礼涛周向阳

四川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教学计划中等职业

代礼涛,周向阳,孙 玮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四川成都610066)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加大,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施建设覆盖了大部分职业院校,已初步搭建起了数字校园应用基础,除各学校鼓励教师开发各类数字化资源外,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面向职业院校组织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旨在面向国家重点振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及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面广急缺的专业,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单元、生产流程模拟软件、名师名课音像制品、通用主题素材、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化资源。我校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建设,承担了建筑工程施工等数个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项目。我们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数门专业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对资源建设后的应用作了思考,认为应用的核心是要落在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上。

1 专业实施教学计划重要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教学文件, 既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编制者(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要求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师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创专业特色、确保教学质量、树职教品牌的必要基础[1]。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是其核心工作之一。

针对当前学生的素质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如何让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优质的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能力储备,急社会之所需,应企业之所用,为学生之所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管理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部分重点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长期以来,确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都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参照部颁计划自行编制,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的安排大体一致。我校建筑施工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主要参照1994年建设部人事劳动司和2001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指导方案指导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编制。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计划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但这样的教学计划无从体现专业特色,更无法树立职教品牌。

2.1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编制主体单一

教学计划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设计时需要多方征求意见,需要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从社会调研到方案设计,从数据记录到整理,都不是仅靠教师个体就能完成的。但目前中职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者往往是一些有管理职务的教师或个别任课教师,成员构成较为单一,广大的教师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仅靠简单的调整(增减个别课程或学时数),其结果只能是教学计划的课程、课程体系缺乏完整和周密。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早在1999年的《全面修订教学计划,构建新世纪培养体系》重要讲话中就指出,“只靠少数人忙,希望制定出高水平的教学计划是不可能的”。 1998年我校第一次设计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CBE-DECUM”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学校就专门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参与,靠出色的策划、有效的组织和严谨的管理,群策群力,经企业、专家、教师历时数月的多方论证,集中10余人近10天方始结题上报。

2.2 编制计划的学术性不强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编制除了学校应把握系统性外,还应尊重编制教学计划的学术性。无论是教学计划制定前对专业人才需求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还是设计对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的选择及设计后的评价和修订工作,都需要编制者依据中职教育的规律并参考部颁指导方案确定课程体系,还需要根据学生、学科特点,安排课程顺序,这都要求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者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可见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编制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学术活动。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不是“拍脑袋”计划,没有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导致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确,中职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便是一句空话。唯有加强学术精神,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以学术课题的方式准确判断知识价值,严谨规划课程范围,以更科学的态度才能解决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中学术性不强的问题,也才能真正保证我们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前文提及的我校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专业“CBE-DECUM”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2001年又进行了第二轮研讨,该实施性计划至今仍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体现出了经过充分论证、周密设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2.3 缺乏统一性和灵活性

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划分,教学课程设置较为死板,忽视了行业、岗位以及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求,忽视了社会行业发展和2000年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对社会就业的需求了解不足。具体就表现出与职业岗位接轨尚有距离,采用多年的计划一成不变、调整无力,缺乏灵活性。

个别学校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无视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仅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不讲科学严谨,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将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数减到最少,内容要求降到最低。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行业政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灵活性,彰显专业特色。

2.4 中等职业学校部分专业面过于宽泛

以建设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各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大致相同,开设的课程甚至比高职、本科开设的课程还细、还全,但学生仍然表现出所学课程不少(我校就有25门左右),但知识、技能结构单一、适应性差、专业重点不突出,究其原因就是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不明确。既希望学生掌握该专业的所有知识,又希望学生有所侧重。但受课程学制的限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无法形成学生就业所必须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在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如何在强化技能的前提下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优化教学计划,应受到各中职学校的重视。

教育部2009年1月下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这样表述对专业课程的要求:“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如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置不可谓不全。但是要满足教育部设置专业的技能课程,课程内容如何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如何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否适合现在的学生现状和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如何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力度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等等,都有待我校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新的考虑和安排。

2.5 学分制教学计划不完善,尚不具特色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管理体制。学分制教学计划是使得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得以落实的重要教育管理文件,是完成弹性学制教学管理任务的重要依据。它包涵了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的各类必修课程,也有为满足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限选课程和能充分扩大学生知识面、技能,培养、发展学生爱好特长和潜能的任选课程。教育部2009年下发教职成〔2009〕2号《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学分制还必须有相应的教师队伍作保障。首先,教师应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其次,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提高,要改变终身只教一门课程的状况。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分制教学计划尚欠完善,也不具特色和可操作性,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部原则意见的基本要求。各中职学校在具体学分制实施中往往受困于学校现状,受困于学生学位数量,弹性学习制度难以保证,甚至演变为考而不学的“弹性补考”。要真正实行学分制,要在中职学校保证实施学分制不流于数字游戏,弹性学习制度不至于发生变异,课程类型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选修课应占相当比例(教育部2009年1月的原则意见要求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要真正实行学分制,课程结构必须优化,努力实行模块组合,课程内容趋向综合化、个性化两个方向,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作出较大的调整。

同时也应该看到,鉴于目前各中职学校的管理模式,实施性教学计划中选修课的安排实施也是困扰各中职学校的一大难题。极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课随意性很大。学生就那么多,有的专业班级也就1个班,人数仅30~40人,甚至部分专业还没有后续班级,要安排选修课,本就缺乏的教师和具体的教学组织无从落实,实际上很难“选”。

3 结合数字化资源建设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调整对策

2011年我校接受了国家教育部中职教育委员会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任务,学校土木工程系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数字化资源的牵头单位,组织相关教研组并会同全国十余所学校参与了此项工作。为保证数字化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必须全面分析该专业的能力需求及课程设置,科学地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可实施的教学计划,这也是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建立的必要条件[2]。

3.1 明确专业培养定位目标

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就必须保证办学定位的准确性,进而明确就业岗位的指向。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的方案,有目的的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关系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疏忽和怠慢。部颁指导方案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基础课、专业课程及实训实习等提出统一明确的要求,是制定各中职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和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各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同,师资水平和结构各异,办学条件和能力悬殊,在编制本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及本地区、本行业对中职学生培养的要求和学校特色的结合。我们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初,在接受华东师大专家的指导下,赴企业调研,座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基本相符,体现专业特色。

3.2 强化知识能力,突出职业素质

强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突出职业素质不是仅靠实施性教学计划就能办到的。但实施性教学计划可以充分反应中职学校的培养目的和培养规格。教育部2009年原则意见指出: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当前在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强化能力培养,通过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体现对中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培养要求。过去各中职学校实施的2.5+0.5模式,强化的是知识教授;现在实施的2+1(也有1+1+1)模式,正是在强化知识能力的前提下,突出职业素质。我们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融入各门数字化课程的积件单元中。

3.3 完善计划结构,整体优化课程

教育部2009年下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已经对中职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架构进行了具体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的这些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各中职学校仅靠“剪刀”已经不能满足对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订。为了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的结构完善,对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我校已在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同时根据专业需要对课程和课时比例作出相应的调整,对十余门课程进行了有效的优化整合,力求能制定出既符合国家要求,又兼具学校特色、行业满意的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其目的希望通过新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体现专业特色,树立职教品牌。

3.4 坚持以生为本,凸显学生个性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有特色的学分制教学计划,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明确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也应坚持以生为本,发展个性。应充分结合本校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能力,在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安排、学时分配、培养目标规格上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努力建立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新模式。我校从2009年开始尝试开设精品班,2012年再次开设,目的就是希望以生为本,充分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4 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思考

制定并管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职学校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是难以置身事外的,这也是教务处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学校教务处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教务的综合协调力度,对学校教学计划的编制由过去的静态管理(通知)变为动态管理(参与),组织相关教学系、教研组(室)的有关专家、教师共同进行此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整合专家、教师资源,群策群力,有效规避教学计划编制的主体单一;也只有这样,方能广纳贤策,为一份成熟、完善兼具可操作性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打好基础并付诸实施[2]。

4.1 滚动修改,强调特色

滚动修改是指每隔一定的周期,对原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适时的修改。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就必须兼顾它的历史性、时效性和特色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服务内涵拓展和服务手段创新的要求,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适时进行滚动修改,方能体现专业特色。这种滚动修改应不盲目,并能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在执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在不影响知识间衔接的前提下,应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对计划进行必要的新的调整。

4.2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修改应坚持的原则。唯有推陈才能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这里的“陈”不单指专业计划中陈旧课程名称,还包括陈旧而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是指专业领域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只要遵循企业需求导向的原则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及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学校的教学内容就能始终保持与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4.3 强化管理、协调师资

强化管理是指学校教务处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管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相适应。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还应坚持以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的整合优化为核心,以保证修改方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如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专业课程应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合理确定学时比例,努力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课程体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修改一旦完成,学校教务处应切实保证按计划实施。

再完美的专业教学计划,都离不开教师。各中职学校目前普遍都极缺教师,专业课教师尤甚。如何有效协调师资完成专业计划的教学任务,是目前摆在中职学校教务处的一道难题。据了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不影响课程间衔接的前提下,南洋理工对同年级同专业的班级采用不同的专业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协调师资解决教学需求的目的。虽然教务处不直接单独编制计划,但参与组织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管理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学校的师资现况通过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协调师资。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示范校建设的数字化资源项目,我们结合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既是中职学校发展提高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人才市场的需要。我校长期以来较为重视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在参与国家示范校和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充分吸取华东师大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对专业计划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模式和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鉴于实施性教计划的实施过程需要一定的周期性,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检验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

[1] 田建军.实施性教学计划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7)

[2] 单宗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原则[J].高职专论,2003,(5)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施工教学计划中等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初探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