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企业培训E-learning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04-02温善毅钟志贤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共词学习者培训

温善毅,钟志贤

(1.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2.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企业培训在知识更新换代飞速的信息时代,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有效解决方案。而基于E-learing的在线培训方式由于可以降低培训成本、方式灵活、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发挥主体作用、有效提高整个实力等优势,越来越成为组织型学习、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措施。[1]E-learing企业远程培训就是以学习型组织理念为指导,以提高企业员工劳动技能和工作素养为目标,以多种信息技术为媒介的一种企业内部培训活动。

国内的部分学者对企业E-Learing研究现状及趋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的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发展趋向预测,如张秀梅等以 2000-2009年的研究文献和课题成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出现阶段我国企业远程培训的研究特点和不足。[2]黄景碧等以对我国人力资源E-learning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信息互动系统的视角,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思路。[3]

本文拟以共词分析法对我国企业培训E-learing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为明确新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及过程

1.1 研究样本

本文选择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教育类数据库为基础,以“企业/公司”+“E-Learning/网络培训/远程培训/在线培训”为组合关键词,不限定时间,进行检索,得到432篇文献。 剔除一些无关文章,所得317篇的文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内容分析法中的共词分析法进行研究。共词分析法是信息计量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内容分析法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文献集中词汇对名词或短语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中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并且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由此,统计一组文献的关键词两两之间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便可形成一个由这些词对关联所组成的共词网络,网络内节点之间的远近便可以反映主题内容的亲疏关系。通过共词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挖掘隐含的或潜在的有用的知识,并揭示某一学科或学科群的研究热点、结构与范式。[4]共词分析通常包括词频分析、构建共词矩阵、聚类分析等这几个步骤:

关键词,是共词分析法的核心基础。关键词的研究对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前沿研究有重要的作用。SCI创始人、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认为科学研究前沿的名称可以从来源文献标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单词或词组提取出来。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到文献,还可以通过关键词了解到文献涉及的领域和内容。[5]

共词矩阵,由每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而生成的矩阵二维表,可以反映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共现的次数,表明两个主题的关系紧密程度。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共词分析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对关键词相关性进行分析。在共词分析中,聚类分析通过对共词矩阵中的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进行数学运算分析,将距离较近的主题词聚集起来,可以形成一个个概念相对独立的类团,使得类团内属性相似性最大,类团间属性相似性最小,[6]以形成聚类网络分析图。

1.3 研究过程

1.3.1 高频关键词的生成

研究首先从CNKI上导出所有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利用Bicomb软件对关键词进行提取,共获得1248个关键词。为避免词频统计中存在泛义关键词及命名不规范的关键词而影响分析结果,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处理:(1)合并企业E-learning研究范围内基本同义的关键词;(2)删除无益于研究的泛义词汇,如研究、发展、现状、应用、思考、对策、策略等。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处理后,再用Bicomb软件对关键词出现的词频进行排序。由于关键词较多,本文将出现频率在8次以上的关键词限定为高频关键词,共获得33个高频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

表1 高频关键词

1.3.2 高频词共现矩阵构建

通过关键词共词矩阵,可以反映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共现的次数越多,表明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利用Bicomb软件的“共现矩阵”功能,将每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得到由三个33个关键词组成一个33*33的共词矩阵,如表2所示(由于篇幅有限,只显示局部)。此矩阵是无向对称关系矩阵,行与列分别代表33个关键词,矩阵中行列的交叉值表明了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次数。例如,矩阵中第三行与第五列的交点值为6,则表明远程教育与教学设计作为关键词共同出现了6次。另外,共词矩阵中对角线上的数值表示该关键词的词频。

表2 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局部)

1.3.3 聚类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获取企业E-learning研究领域的相关性,即可以对企业E-learning研究领域加以归类分析,明确本领域研究发展方向。本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针对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局部)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SPSS统计软件的“系统聚类分析”功能参数设置中,选“组间链接”,度量标准选择“区间:Peason相关性”,得到如下聚类分析图

图1 企业E-Learning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2 结论与讨论

2.1 高频词研究热点分析

由高频词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词频排名在前面的分别是企业培训、E-learning、知识管理、在线学习、学习型组织、员工培训、电子化学习、教学设计等,除去企业培训、E-learning作为本研究的搜索关键词外,其他关键词都表明了当前企业培训E-learning研究热点。

以下对几个重要的热点关键词进行讨论:

(1)知识管理(KM),是指包括一系列企业内部定义、创建、传播、采用新的知识和经验的战略和实践。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认识,可以是个人知识,以及组织中商业流程或实践。[7]知识管理为企业知识供给、传播、共享和创新机制的良好运作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为进行组织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从而加速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企业获得并增强持久性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8]而E-learning是企业知识内化、知识推送、知识获取和知识交流的一种新形式和工具,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在企业E-learning模式下,知识管理仍是研究的热点。

(2)在线学习,E-learning的学习方式是在线学习,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可以重复利用学习资源,但在线学习的方式也有其弊端,学习者缺乏动力和兴趣、学习乏味;有些企业技能需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式的学习内容,在线学习方式如何保证等。因此如何发挥E-learning在线学习的优势,如何根据企业情况采用合适的在线学习模式等将是个热门而长期的研究课题。

(3)学习型组织,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实现员工知识更新和保持企业创新能力理论和实践。企业通过学习型组织试图使员工获得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满足,并使组织绩效得到提高。[9]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和提高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如何有效地激发组织的创新和创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早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两大主题。由于信息不断爆炸、知识快速更新,学习是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10]而E-learning具备了公司在任何时候、任何方对任意员工进行培训的弹性,它真正的价值在于让合适的员工在合适的时间获得合适的知识或技能,从本质上来说,E-learning是组织学习的另外一种方式。[11]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热门话题,而E-learning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方式,因此,E-learning下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将会是长期而热门的研究主题。

(4)教学设计。企业培训中的教学是一种多要素的、动态的复杂系统,培训者、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等众多要素构成了教学活动。同时,企业的战略目标、个体绩效目标、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文化氛围等要素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培训的内容和效果。为使这些要素有机地配合起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对它们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在培训过程中,开发基于绩效的教学设计。企业培训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绩效为目标;强调学习从个人层次向组织层次的转化;强调以员工为中心;强调成人学习理论;强调多层次人员的参与等。[12]在企业E-learning环境下,培训教学是在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环境下、并且是基于E-learning在线学习方式,学习者需在工作繁忙之余,独立自主完成学习,这就对E-learning培训教学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保证学习者有很好的自我效能感、能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能按个性化需求进行学习。因此基于E-learning培训的教学设计,将是个长久而重要研究问题。

2.2 研究领域聚类分析

由聚类分析图可以看到,相关的关键词形成了组合,由于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研究领域,因此,由关键词构成的聚类分析图表明了研究领域的相关性。以上聚类分析图反映了每个研究主题与企业E-learning研究领域的相关性,同时也反映了每个研究主题内的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聚类图中关键词组合的含义的理解,可以将关键词的组合划分为以下9个研究主题:

(1)企业文化与培训的关系。这主要由“企业文化、学习方式、员工”三个关键词组成。这主要探讨了企业文化、学习方式、员工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13]学习方式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通常企业文化对学习方式有影响作用。不同的企业使用不同的组织学习方式,是源于各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资源状况以及企业的特性等因素的差异。[14]

(2)培训模式。由“培训方式、学习模式、学习者”这几个关键词组成,主要讨论了培训方式与学习模式、学习者的关系,在企业培训环境下,学习者由于学习风格、学习基础,特别是工作岗位不同而所需的技能不同,培训员工应从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出发,采用多样的培训方式,以适应学习者个性的学习模式需求。[15]

(3)学习途径。这由“远程教育、移动学习”这两方面构成。员工通过远程和移动设备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得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技能。企业移动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方式,是指企业利用无线通讯技术,以移动计算设备为载体,向企业员工提供系统的与企业有关的学习内容,使员工在发生学习需要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立刻获得学习支持和交流,以提高和改善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绩效以及工作的价值观。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16]

(4)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由关键词“电子化学习、人力资源”构成。主要讨论了作为电子化学习的E-learning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人力资源专家麦克拉根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观点在于整合并运用培训开发、组织开发与职业生涯发展三要素。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增值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17]

(5)与企业的关系。这包括了 “中国企业”,“中国远程教育”,“企业大学”,“中小企业”这几个方面。主要体现了E-learning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大学是由企业自身创办的、旨在适应技术发展需要而适时培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内设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大学能加强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之间的紧密结合,开创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所蕴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对社会特别是对科技、教育、企业等领域的教育观、人才观、创新观、发展观和价值观均有不同层面的影响。[18]

(6)培训方式。由关键词“员工培训、电子学习、在线培训”构成。主要讨论了E-learning员工培训方式电子化学习、在线方式的培训特点和优势。在E-learning学习环境中,员工通过电子化学习系统进行在线学习。E-learning具有灵活、便捷性的特点,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通过消除空间障碍,切实降低成本;递送周期短,并能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提高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能力等优势。[19]

(7)培训系统与资源设计与开发。这包括“解决方案,学习管理系统,课件”这几个关键词,培训系统和资源是E-learning的重要支撑,这主要探讨了E-learning学习系统及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及E-learning开发的解决方案。学习管理系统(LMS)是企业E化学习的基础,它能自动地记录与管理企业的培训过程,包括登记学习者、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分数,并能将学习成果呈报上级,学习管理系统是E-learning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企业的 E-learning课件开发过程是个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分析、课件设计、课件开发和检测评估,整个过程要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指导。[20]

(8)教学设计。只有“教学设计”一个关键词构成,但与上一层“培训方式、培训资源”相关,这表明在E-learning企业培训的教学设计融入到培训方式的过程和培训资源设计中,但也说明这只是弱相关性。在企业环境下,教学设计受企业多种因素影响,如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等因素。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企业的一切活动是围绕绩效提高进行,因此企业培训E-learning是以绩效导向为基础的。

(9)非传统培训方式。由“非正式学习、混合学习、网络学习、网络教育”这几个关键词构成。在E-learning中,非正式学习指在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由于非正式学习在人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非正式学习在E-learning中有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如余胜泉研究了E-learning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特点、理论基础及非正式学习促进和实施的相关策略等。[21]混合学习最先是从E-learning企业培训中产生的,企业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收益,培训的目的主要不是让商业活动有更高收益而所投入更少。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 e-Learning进行培训的实践中,逐步探索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相结合,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22]

3 小结与研究展望

由以上的词频统计可知,企业E-learning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了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教学设计等领域,而通过SPSS聚类分析可以得到由关键词组合而成的9个研究主题,反映了每个主题内关键词研究的密切相关性。通过词频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一些研究趋势预测:研究热点和稳定相关性研究将会长期深入研究,而一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研究不足的领域,需要加强研究以弥补研究空白。以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企业E-learning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参考,并对这些研究方向给出初步的研究构想:

3.1 理论方面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到E-learning培训教学设计的聚类相关性研究还是单独关键词,但这两方面又是在线培训能否提高企业绩效的最重要因素,将最新的教学设计和资源设计理念应用于E-learning培训设计。在企业环境下,E-learning的教学设计是以绩效为导向的培训设计,同时也是面向成人和远程教育的在线教学设计,企业E-learning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如图2所示。绩效导向的教学设计可由以梅格提出的三大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如何到达那里?”“怎么知道到达那里?”为基本框架,依次进行组织需要分析、绩效要求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的实施和评价。而在具体的企业环境下,怎么结合企业的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发挥好教学设计这个在教育培训领域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科的作用。

图2 企业E-learning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3.2 实践方面

3.2.1 E-learning系统开发新技术

3.2.1.1 移动互联网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由于其便捷性的特点,很快成为基于技术的重要学习方式和研究热点。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比较,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23]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移动学习固有其优势,但也有其缺点,在移动屏幕过小的情况下,培训的显现方式、交互性、监控性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移动终端与PC终端结合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移动终端与PC终端结合的学习方式下,将交互性比较弱的、小而能体现重点的学习资源在移动终端显示,而交互性比较强、需要富媒体呈现的内容由PC展示,通过移动与PC的优势组合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图3 移动与PC结合的E-learning系统架构

3.2.1.2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计算模式,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24]云计算具有分布式的计算和存储特性,高扩展性,用户友好性,良好的管理性,用时付费等特性。通过云计算机可以实现培训共享化。随着云计算在企业应用的普及,将E-learning部署于云计算,相对于学校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云计算技术下,还可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培训资源的共享,形成企业培训云,实现培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2.1.3 培训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已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技术,但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E-learning培训系统还比较少。将数据挖掘应用于E-learning是指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从来自于企业培训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可以为培训者、学习者、管理者、E-learning软件开发者和培训研究研究者等提供服务。企业E-learning环境下培训数据挖掘系统架构如图4。在该架构下,培训数据挖掘由挖掘数据、学习者(员工)、培训者(培训师、管理者)、挖掘互动、挖掘模型五要素构成:1)挖掘数据的来源是多样化和多层化,来源包括E-learning学习过程及结果信息、绩效支持系统EPSS、企业各类其它系统操作结果的记录、其它管理系统,这些都成为非常有价值的培训数据挖掘的数据来源,通过对数据预处理进行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系统即可为挖掘所利用,而多层次的数据是由来源系统信息层次化决定的,如E-learning中就包含哲学、情意、科学、技术、实践的培训内容,这就产生了对应层次的数据,而其它系统的操作结果可能包括了技术、实践记录的记录;2)员工、培训者通过数据挖掘系统形成员工与培训者、员工与系统、培训者与系统、挖掘组件与其它集成系统的交互;3)挖掘模型是数据、交互的处理中心,挖掘模型将来源数据进行算法计算将形成的结果反馈给学习者、培训者,实现不同的培训目标;4)学习者、培训者是挖掘系统使用者,培训数据挖掘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和培训者服务,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提高绩效的最终目标。

图4 培训数据挖掘要素框架

3.2.2 E-learning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研究

软件工程是为了解决软件开发从质量、效率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等 “软件危机”而于1968年,在NATO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概念,使软件开发开始了从“艺术”、“技巧”和“个体行为”向“工程”和“群体协同工作”转化的历程。[25]在教育软件领域,除了遵循一般软件工程的要求外,还要遵循教育理论进行教育软件开发而形成教育软件工程。E-learning系统作为一个软件系统,其开发要遵循软件工程原理。长期以来,计算机研究者不了解教育理论,而教育研究者不了解软件工程,都会造成不能很好将教育理论和软件工程融合到教育软件开发、教育信息化中。因此,对教育软件开发过程的教育理论与软件工程融合研究是个长期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这方面的研究,如黄景碧[26]提出了将教育要素和过程,基于系统工程原理,以信息互动系统的视角,采用较多软件工程中的面向对象的基于UML建模技术,对教育进行建模,对教育原理工程化,能够平稳地将教育理论到软件工程开发过渡。而教育软件的开发跨教育、计算机两大学科,理论与实践都非常强,如何将两大学科融合仍需长期深入的研究。

[1]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秀梅,黄晓敏.我国企业远程培训研究十年述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3):64-69.

[3]黄加文,黄景碧,聂文芳.人力资源E-Learning:信息时代企业培训新发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4):79-84.

[4]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5):70-72.

[5]Monarch.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Converging or diverging?.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2004.

[6]黄咏梅.读者需求分析中的数据挖掘技术[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4):48-50.

[7]维基百科(2013).[DB/OL].http://zh.wikipedia.org/zh-cn/知识管理.

[8]常荔,邹珊刚.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科研管理,2000(2):13-19.

[9]维基百科(2013).[DB/OL].http://zh.wikipedia.org/zh-cn/学习型组织

[10]陈国权.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征与案例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4(4):56-67.

[11]陈劲,周笑磊,唐会英.E-learning——学习型组织的新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23-25.

[12]任秀华,邵延峰.基于绩效的企业培训中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8):85-88.

[13]黎群.试论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5):64-68.

[14]隆定海.组织学习方式与案例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7(1):46-51.

[15]朱莉·库克·雷米莱斯,张蓓蓓.培训:跨越员工代沟[J].中外管理,2009(11):76-77.

[16]周莹,文辉.基于移动学习的企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新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1(4):93-95.

[17]石金芳.论企业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44-46.

[18]郑宏伟,管晓永.产学研结合的新视点——美国的企业大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1(1):49-50.

[19]连任,万希.E-Learning的优势、障碍及策略[J].软科学,2005(2):57-59.

[20]邹菊梅.企业E-learning课件开发过程探讨[J].科技信息,2008(35):71-72.

[21]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9-24.

[2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3]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24]中国云计算网.什么是云计算?[EB/OL].(2008-05-14)[2009-02-27].http://www.cloudcomputing2china.cn/Article/ ShowArticle.asp?ArticleID=1.

[25]杨芙清,梅宏,吕建,金芝.浅论软件技术发展[J].电子学报,2002(12A):1901-1906.

[26]黄景碧,黄纯国.教育原理与工程——信息互动系统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共词学习者培训
培训通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我国高校辅导员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分析的视角
基于突变检测与共词分析的深阅读新兴趋势分析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基于共词知识图谱技术的国内VLC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