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云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2014-04-02陆泽旭陈江鸿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务数据挖掘教学资源

陆泽旭,陈江鸿

(1.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2.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引言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1]这项技术的出现,为使用者提供了传统远程教育平台因技术资源限制无法实现的诸如数据挖掘等功能,在云技术的支持下,校方可实现低成本、绿色管理,教师能完成教学资源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对于学生,更是满足了学习资源、知识管理以及在线学习等需求,以达到实时、高效的学习,同时完成了高度集成各类远程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支持服务。现今,使用云计算的远程教育云平台开始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协助开发推广。但目前我们国家尚处于探索阶段,教育云服务无规范化要求,许多教育云平台服务提供方也正处于“边探索,边应用,边完善”的时期,致使各平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本文通过现有功能较为完善的远程教育云平台为案例来进行对比,探究教育云平台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1 远程教育云平台概述

远程教育是自广播电视普及以来而实施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因不为时空的限制等诸多优点而被大力推广。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远程教育便成了教育信息化中重要的建设对象,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的 “三通两平台”不仅表示了远程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更是成为了远程教育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2]

远程教育云平台作为云计算在教育中的迁移,可根据其本身的三层服务,即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3]推及至面向学校、师生的的EPaaS教育平台服务、EASasS教育应用软件服务、EDaaS教育数据服务。[4]在这些服务的基础上,远程教育云平台可将校校通、班班通、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整合,提供一站式的教育平台。

2 各教育云平台对比分析

远程教育云平台与“三通两平台”结合必然是两者功能的结合。因而在设计教育云时应提供“校校通、班班通、空间人人通”所必须的优质资源、即时通讯工具以及辅助学生学习的知识管理工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所需的网络学习空间以及教学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所需的教务管理和教师教学支持服务。因而在此将从知识管理工具、即时通讯软件、教务管理、教室教学支持服务、数据挖掘、教学资源这六个维度对远程教育云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2.1 各云平台主要功能

下面以新煌云、果实网、华师京城、浙大万朋为例。如表1。

表1 各远程教育云平台功能比较

2.2 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表1中的目前几个发展较好的教云平台之间功能上的差异,本文对主要教学支辅服务进行评述,以探究各支辅工具的重要性。

(1)知识管理工具

Jeremy Galbreath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如下:知识管理就是应用技术工具和程序处理来数字化存储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使得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学习者在云平台的学习进程中,不仅会接受到大量教师和网络中的知识、经验、能力,并且在这个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传递、共享、价值判断也会产生许多知识的积累,因此,提供知识管理工具来帮助提高个人学习以及组织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从表1可以看到,目前各云平台均不含有知识管理工具,对于各教育云平台来说,及时将此功能加入各自平台。

(2)即时通讯

远程教育的空间特性使得网络即时通讯成为各平台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现有的云平台也基本上都集成了该功能。但在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远程教育中的一种新的形式—移动学习。[5]移动学习的及时性、学习便捷性等优势,使得它成为教育云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从上表可以看到,并非所有教育云平台都开发了提供给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这对于社会活动频繁、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成人学习者带来说是极大的不便。

(3)教务管理

各学校的规模日益增大,在校人员也与日俱增,使得学校的教务管理显得尤为繁重。随着云计算在全球发展,校园教务管理不再需要大量的教务管理人员进行着高强度的工作,只需借用云服务平台以实现学籍管理、办公OA、教室安排、设备上报、人事管理等校园管理工作。[6]从表1可以看出,仍有教育云平台不提供教务管理的功能。现在教育云平台并不是脱离学校的E-Leaning学习平台,而是和学校结合的虚拟社区,因此,提供教务管理服务是现今教育云平台之中重要的一环。教务管理不仅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储备,还关系到学校稳定的运行,从而帮助提高全校教学水平。[7]

(4)教师教学支持服务

由教育云本身的定义可知,其本身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因此,在教育云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资源以及教师教学支持服务。

由表1可以看出,华师京城形式最为多样,不紧含有文本及视频的学习资源,还有自主研发的可实现过程演示的各学科教学软件。果实网则有着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形式,从2.5d课堂到3d课堂再到移动课堂,基本上能满足有着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其它教育云则相对匮乏。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网络的学习氛围中,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在校的学生,他们本身的自制能力较弱,故应对各种教学辅助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例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此环境的学习有强烈的愿望,再加上各种学习动画的交互,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不会感到太多疲倦。总之,发挥教育云网络技术的属性,把学生引回学习中来,而不是给学习者借以学习的目的而放松消遣的理由。

(5)数据挖掘

纵观所有平台,无一教育云平台有着数据挖掘功能。数据挖掘,这一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数据应用新领域,使得现今信息爆炸式发展的网络时代具有了将各类信息与自身需要相联系的可能。[8]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例如学习者情感挖掘,不仅能够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动向、学习反思、学习体会,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建构。[9]这本身应成为教育云所特有的功能,因为数据挖掘需要大量的运算,这使得云平台显得省时省力。然而,服务提供商却未能给以重视。终究其因,无非是“课堂+网络=教育云“的概念根深蒂固,认为只需提供课堂的支持足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而无心探究新模式下的新思想。

(6)教学资源

在云平台的支持下,教学资源的共享更加便捷,教学质量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10]借由云计算的支持,教育云平台可以设计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对上述云平台的使用发现,部分教育云的教学资源不仅提供了文本和视频,还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以及监控教学过程。但在此之中的不足也较为明显,这些云平台的教学资源都是辅助学生学习,几乎没有任何针对辅助教师学习的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教育也深受重视。近来,国家正大力开展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的开发,从中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在充斥着大量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教师,这一特殊的学习者身份却变为弱势方。虽然这方面的资源较为难以开发,但国家正着手构建,因而只需注意此类精品课程的最新资源,及时推送给所需要的教师,让他们也能在浏览学生学习进度的同时满足自我学习的需求。

3 远程教育云平台与E-learning的区别

目前教育云的概念空前的被大众所接受,但却被视为炒作、浅层次,[11]这并非偶然,因为大家很早就把这具有前景的方向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极尽赞美之词,加之教育云本身就与ELeaning有着相匹配的特性,但是如果将教育云与E-Learning等同视之的话则可能存在概念降格、发展降速、融合降级等问题。

3.1 概念降格

此类平台,无非就是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开发者在设计此平台时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使用这项服务。与E-Leaning类似,开发人员在设计教育云平台时,希望所有教学问题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解决。目前的云平台提供的主要功能可分为四个大类,即“教师问题、学生问题、桥梁问题、共同问题”。教师与学生之分,按其主客体不同而彰显;而桥梁与共同问题的分野,则按问题的载体来突显。当问题是需要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非学业的问题时(常为技术上的问题),称之为“桥梁问题”,例如:即时通讯软件、电子白板等等;当问题变成教师同学生共同解决时(常为学业上的问题),称之为“共同问题”。例如:学习评价、师生博客群、数据挖掘等等。

由于当时E-Leaning在技术上的限制,使得类似教务管理、数据挖掘这类需要较为庞大的运算服务无法实现,以及无法在一个传统的网站上实现多种功能的综合运用。教育云平台本因在此突显其优势。然而,通过表1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很明显发现,桥梁问题以及学生学业问题已经解决,共同问题涉猎较少,除了教务管理这一隶属于教师问题的方向,在云平台中的关注度呈逐渐上升之势外,尚无新意。如果不持续挖掘其潜在作用又或者无法发挥已有功效,且不可谓之创新。

3.2 发展降速

说到创新,就会提到发展,新事物必经创新而来,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更替。这里所指的 “发展降速”并非教育云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减缓,而是对其功能上的创新这一观念日渐淡薄。从目前的教育云就可以看出,一些云平台已经注意到了诸如移动软件设计、教务管理设计等在教育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其它平台仍旧“我行我素”,依然存在着许多只有教学资源的平台自称 “云”。这些平台服务商在设计教育云时,只考虑了功能的“量”,而未考虑到其中的“质”。如同Mill在对功力问题探讨时所说的“荒谬的是,我们在评估其他各种事物时,质量与数量都是考虑的因素,然而在评估各种快乐的时候,有人却认为只需要考虑数量这一个因素。”[12]只追求眼球上的新颖而不考虑功能的适用性,使得教育云的创新有限,又或者说只是跟随着云计算而发展。

3.3 融合降级

云平台的天然属性就决定了教育云必然是一个B-Leanging平台。如果简单的把教育云理解为技术上的融合而不包括在此融合之下产生的学习方式的融合,这将是一种狭隘的,仅仅存在于表面意思上的理解。混合学习,这一距离其提出已有10多年的概念,至今仍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与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以及多种网络技术相结合。然而纵观所有的教育云平台,无一罗列了各种融合下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师进行某一课时讲解时,想要使用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策略,学生需要找到并安装概念地图软件,以及其使用介绍,同时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排列好呈递给学生。然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在云平台中插入简单概念地图插件,并添置“概念地图策略“这一功能,自动将课程内知识点转化,起到真正的便利作用。

4 总结

通过对国内教育云平台的分析,我们对未来云教育平台的发展展望如下,

4.1 创新功能是教育云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正如上述分析所示,知识管理工具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归类、整理;数据挖掘将信息转化为可能存在的规律,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提供符合学生学习的指导;即时通讯软件,尤其是具有电子白板功能的通讯软件,使得在网络虚拟社区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变得更加便捷。

现今社会,云技术正带领着教学思维发生转变,在设计教育云平台模块时要结合各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而不是局限于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照搬照抄。在新技术被用于教育和培训的大多数地方,技术只是强化传统的学习取向。[13]如果云平台开发商未能将新技术融入教育云服务中,那么,这项服务与传统网络学习并无差异。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不要浮于技术表面上的推新,在最普通的地方,用“心”去发现教育云中未开发出来的教学服务。目前,正是教育云很好发展的机遇,如何处理未实现的功能并克服其现有问题,将是教育云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4.2 技术架构决定教育云平台的未来市场

对于教育云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去。进行教育云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架构云平台,都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例如,选用VMware、Virtual PC、Virtual BOX等虚拟机软件实现IaaS层,选用提供公用环境以及API以实现PaaA层,最终采用上述服务类别来提供面向用户的SaaS层[14]。选用ASP.NET MVC+SQL Server、silverlight开发平台并结合HTML/CSHTML、XML、Jscript等相关语言研究开发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软件平台。

[1]Wikipedia.云计算[EB/OL].http://zh.wikipedia.org/zhcn/%E9%9B%B2%E7%AB%AF%E9%81%8B%E7%AE%97, 2014-02-28.

[2]刘延东.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 201211/144240.html,2014-02-28.

[3]NIS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EB/OL]. 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nistpubs/800-145/SP800-145.pdf, 2014-02-28.

[4]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6.

[5]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6]闫春梅,田军.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26-127,136.

[7]宣华,王映雪,邹向荣,陈怀楚.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改进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教育信息化,2002(s1):99-100.

[8]王光宏,蒋平.数据挖掘综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6-252.

[9]晏皓鸾,黄景碧.基于学习博客的学习者情感挖掘研究综述[C]//张诗亚.云时代学习—探索与思考.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8-153.

[10]高宏卿,汪浩.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3):97-101.

[11]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1):62-67.

[12]John Stuart Mill,徐大建(译).功利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8-9.

[13]Mitchel Resnick,Rethinking learning in the digital age[EB/OL].http://llk.media.mit.edu/papers/mres-wef.pdf,2014-02-28.

[14]章泽昂,邬家炜.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66-69,80.

猜你喜欢

教务数据挖掘教学资源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