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2014-04-02魏香君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松毛虫虫口药剂

魏香君

(凤城市林业局,辽宁 丹东 118100)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全世界共有30余种,其中在中国有27种分布[1],当其活动同人类争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时,就成为害虫,是针叶树种的重要害虫[2]。辽宁省发生较严重的有赤松毛虫(D.spectabilis)、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落叶松毛虫(D.superans),每年发生面积达到12万hm2。其中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沈阳、铁岭6个市所辖31个县(市、区),每年的发生危害面积就占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40%以上[3]。

辽宁省松毛虫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具有发生突然,蔓延迅速,破坏严重等特点,可使大面积松林枝叶枯干甚至死亡,灾情严重区域似火烧过一样,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直接影响松树的生存生长。资料表明,1000条松毛虫就能吃死一棵松树,其蛹羽化成蛾后,每只雌蛾可产卵234~628粒,一旦暴发,大面积森林很快被毁[4]。

本文结合多年来松毛虫病虫害防治经验,对松毛虫灾害成因及其防治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为其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松毛虫灾害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松毛虫病虫害加重

气候变暖导致松毛虫易于繁殖越冬、上树时间提前和下树时间延后,松林受害时间延长,危害规模加重。

1.2 树种单一,林分质量差,抵御灾害能力差

大面积的人工针叶纯林,生物多样性低,松毛虫缺少天敌;林分质量差,抗虫的自控能力弱,导致松毛虫灾害的大发生。

1.3 化学农药、人为捕杀和生产经营活动粗放,导致松毛虫天敌资源不断减少

滥用化学农药和人为捕杀导致捕食性鸟类和寄生性昆虫大量减少,以及松毛虫抗药性增加,都导致其灾害扩大和扩散。

1.4 防治手段单一,控灾能力差

对松毛虫幼虫和成虫的防治意识不强和及时有效性差,造成松毛虫灾害蔓延;长期化学防治为主,大量杀伤了天敌,增加了松毛虫的抗药性,不利于预防和控制灾害的发生和控制。

1.5 松毛虫害预测预报技术比较落后

相关研究与生产结合不紧密,技术不系统,高新技术应用不多等问题,造成了害虫种群数量的不断上升。

1.6 人类活动频繁,导致灾害传播迅猛

人类活动造成林内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松毛虫缺少天敌而暴发成灾;高速公路等道路贯穿林区,森林植物及产品调运频繁,携带危险性病虫的概率增大,造成病虫害突发成灾、蔓延加剧。

2 松毛虫灾害防治的原则

2.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开展长期的监测工作,注重提高营林措施,加大生物防治的力度。结合当地的松林状况、每年的气候特点,在建立监测点和预警预报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防治技术措施,要求做到有效控制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不成灾。

1.2 坚持以“生物技术措施为主”的指导思想

当前,松毛虫害防治的指导思想:由消灭害虫为目的过渡到生态经济学指导的调控阶段,防治手段也由化学防治转变为生物防治和仿生物控制为主,减少环境污染。

1.3 合理规划,进行划片分区、分区治理

结合多年来松毛虫害发生区域情况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和自控区。常灾区主要分布在朝阳、阜新、锦州和铁岭地区,西南部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为偶灾区,东部低山区为自控区。针对不同灾害区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1.4 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抵御松毛虫危害的自我调节能力

营造针阔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营造出适宜天敌生存繁衍的自然生态环境,增强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

3 灾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

3.1 加强松毛虫的监测与预报

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松毛虫预测预报是根据松毛虫种群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未来的发生状况,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状态。根据《辽宁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辽宁省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实施细则》、《辽宁省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及联系报告制度》、《辽宁省重大森林病虫害灾情报告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来规范测报预报工作的准确及时。建立松毛虫测报点或监测点,准确提供虫情信息。结合当年、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时开展松毛虫虫情的预测和预报。把预测预报和营林、防治工作结合起来,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并杜绝灾害大发生。

3.2 采取划类分区,分类施策,分区治理[5]

进行合理区划,分区施策,宜蜂则采取放蜂防治,宜生防则进行生物防治,宜化学药剂则喷洒化学农药等防治措施。结合林分状况、林内植物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天敌种群分布及其控制害虫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松毛虫种群密度和发生周期等因素,分为:常发区、偶发区、自控区。

3.2.1 常发区

多为生态环境差、虫口密度大、重度受害的林分。首先,选用化学药剂、仿生药剂或毒绳等措施,压低虫口密度,然后再施以生物措施和人工措施加以巩固。以林分改造和封山育林为基本的策略,加强监测预报,采取措施控制虫口密度,使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逐步向偶发区过渡。

3.2.2 偶发区

加大虫情监测力度,严密监视虫源,采取预防为主,重点除治的策略。灾害治理采用招引益鸟,释放(招引)寄生蜂等预防性措施;发现虫源中心,及时用仿生制剂等控制,也可以采取人工摘茧捉虫等辅助措施加以控制。在林间空地和林缘,补植阔叶树。控制大空间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和恢复生态,逐步实现向自控区转化。

3.2.3 自控区

以封山育林为主,采用招引益鸟和寄生蜂等措施,予以巩固。加强监测,不轻易施用药剂防治,以免破坏生态环境。

3.3 采取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防治松毛虫灾害

3.3.1 调整树种结构,营造混交林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林间空地、林缘隙地、侵蚀沟壑等补植阔叶树或蜜源植物,使其形成不规则针阔混交林,达到适宜的林分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自控能力较强的森林生态系统。树种选用刺槐、沙棘、山杏、大枣和色树等。

3.3.2 改造针叶纯林,封山育林

在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内,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禁止采伐和放牧,要定向培育多层林冠的乔木、灌木林,保护林内杂灌木植被,丰富森林生物种群,营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3.3.3 抚育、补植和改造

郁闭度较大的针叶纯林,适时抚育,以保护林下阔叶树及其他植被,适时补植速生阔叶树种和蜜源植物的栽植,进行混交林分改造

3.4 生物防治

3.4.1 白僵菌防治

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或赤松毛虫时,要在24℃以上的连雨天或露水较大的天气中进行,施菌量要适当增加3~4倍。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和地面人工放粉炮的方法。预防性措施包括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

3.4.2 释放赤眼蜂

在松毛虫产卵始盛期,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分阶段在林间释放赤眼蜂,每公顷45~150万头;也可使赤眼蜂同时携带病毒,以提高防治效果。

3.4.3 招引益鸟

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内,可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人工巢箱,以招引益鸟。巢箱布设时间、数量和类型可根据招引的鸟类确定。

3.5 仿生药剂防治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灭幼脲(450g/hm2)、杀蛉脲(75g/hm2)等进行飞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或者地面背负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可重点防治小龄幼虫。地面单位面积用药量应比飞机喷洒增加50%~100%。在受害严重、生长势弱的松林地,可一并喷施灭幼脲和少量尿素(约750g/hm2)。对松毛虫各虫态、各年龄期均有杀灭作用,有效压低当代虫口密度,药效期长,不污染环境。

3.6 化学药剂防治

原则上不使用化学农药喷雾、喷烟、喷粉。在大发生初期选择药剂防治小面积虫源地,以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对越冬的松毛虫,应在其春季上树和秋季下树前,在树干上涂抹、绑缚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毒绳和毒纸等,以毒杀上树和下树越冬的幼虫。

3.7 物理机械防治

人工扑杀适用于虫口密度不大的零星分布的幼林、种子林等。利用害虫有上下树越冬,结网幕和顶针的特点,抓住时机搂树盘,人工摘茧、卵,剪除网幕、顶针集中烧毁等办法。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翌年春松毛虫上树前,在树干上距地面1m左右高处,用3.5cm宽的塑料环,从下往上缠成2.2~2.5圈的塑料环,阻隔松毛虫上树,使其饿死在树下。成虫期使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8 加强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疫工作,搞好产地检疫工作,对发现的有害生物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其传播蔓延。

[1]侯陶谦.中国松毛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9-78.

[2]Kim K C&B A McPheron.Evolution of insect pests:patterns of variation[J].John wiley&Sons,INC.1993.

[3]肖艳,常忠连.辽宁省松毛虫监测预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4,(3):13-15.

[4]林慧萍.浅论松毛虫灾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3-105.

[5]孙永平,原戈,韩国升,等.辽西地区松毛虫工程治理中的策略与技术[A].昆虫与环境[C].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332-340.

猜你喜欢

松毛虫虫口药剂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是谁吃了松毛虫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