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质网袋移植容器苗培育技术

2014-04-02郭在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网袋装袋容器

张 金 ,郭在军 ,李 平

(1.张家口市北石塄林场,河北 尚义 076750;2.张家口市南壕堑林场,河北 尚义 076750)

容器苗与裸植苗比较,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如造林时苗木根系未受损伤,抗逆性强,造林后没有缓苗期,成活率高,生长快。此外,应用容器苗造林还不受季节限制。但传统使用的容器袋材料一般为聚乙烯塑料薄膜,不仅造成容器苗根系的盘根扭曲变型,普遍导致容器苗林的生长状况不如裸根苗林和天然更新林;且容器苗其运输费用和造林成本加大,特别是在那些偏远的山地造林,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解决诸上问题,如何更好地提高干旱贫瘠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是摆在育苗造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1年10月,我们同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工厂化育苗研究开发中心许传森教授一起探讨了这一问题,2002~2013年连续12a把许传森教授轻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与设备运用到移植容器苗上,基本上解决了塑料薄膜容器育苗带来的诸多问题。

1 培育轻型网袋容器苗基质

1.1 无土轻型基质

基质在苗木生产过程中用量大,属于基础性材料。轻型基质应就地取材,主要原料为:

(1)农林废弃物。如各种植物秸秆、作物壳、玉米芯、树皮、锯末及针叶树的枯枝落叶等。

(2)轻体矿物。如蛭石、珍珠岩、砖渣、炉渣、煤渣。

(3)泥炭。泥炭、草炭、煤肥(含土量过大的不能用,易造成容器板结及基质干后不易浇湿现象)。

(4)动物粪便。如羊粪、马粪等。

1.2 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粉碎→发酵→处理→筛分→干燥→混合→装袋。

1.3 移植基质及配比

移植基质的孔隙度保持在54%~61%之间,利于各种移植苗生长。我们所用的主要移植基质有泥炭(或草炭)一般占总体积的1/3~1/2,羊粪等动物粪便一般占总体积的1/5~1/3,其他轻体矿物(如锯末、针叶树枯枝落叶等)一般占总体积的1/4~1/3,复合矿质肥(主要以磷肥为主)占基质总湿重的0.5%~1%。另加少量珍珠岩或蛭石。所用农家肥、植物秸秆及枯枝落叶等必须经二次以上充分发酵后再用,同时要用农药杀虫灭菌。一般每1.8m3混合基质可生产准40mm网袋1000m。

2 纤维网袋材料

此材料采用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工厂化育苗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开发和加工生产的网袋材料,根尖及幼根可自由穿透。

3 无土轻型基质网袋育苗过程

3.1 工艺流程

第一次干燥→基质粉碎→基质混合→筛分→仓储→第二次干燥→装袋→浸泡→渗水→切段。

3.2 轻基质网袋容器生产过程说明

(1)第一次干燥。将所需要的基质自然干燥或烘干至含水量为40%左右为止。

(2)基质粉碎。用粉碎机粉碎,粉碎后大部分颗粒要求在5mm左右,特别是农林废弃物(如植物秸秆、麻渣等),要求为2~3mm(即为粉状而非原柱体状)。

(3)基质混合。将已粉碎的基质按比例反复混合或用搅拌机充分混合。

(4)筛分。为了使基质在潮湿状态下有更好的透气性,基质应过2次筛,第一次用8mm或10mm筛,第二次用2mm或3mm筛,取中间部分作基质(农林废弃物除外)。

(5)仓储。将已筛分的基质用袋装上存放于干燥处或直接放置于地面硬化的干燥仓库中,以备阴雨天或冬天装袋使用。

(6)第二次干燥。在基质装袋前要充分干燥。基质干燥的程度直接影响装袋速度及容器紧实度,一般讲基质越干燥,装袋速度越快,但基质过干燥,又造成容器紧实度过大,容器浸泡后容易破裂,基质不干燥反而造成网袋断裂现象,导致苗木生长过程中死亡。一般要求基质含水量小于30%,效果较好。

(7)装袋。在装袋前预热容器成型机15min左右,在自动状态下当温度在135~165℃之间时,开始装袋。注意:一是网袋竖封的程度由温度及装袋速度决定,竖封的最佳程度为粘接0.5~1.0cm,几乎未粘成口,但撕不开。二是主要由滑溜槽摩擦力及角度调整网袋的紧实度,装填基质数量要适中,过多网袋易破裂,过少基质易松散而造成网袋断裂现象。

(8)浸泡与渗水。切段前2~4h,用塑料条将网袋捆好并放置于浸泡池内浸泡,同时加0.2%高锰酸钾溶液杀菌消毒,当网袋绝大部分浸湿后捞出控水,一方面使基质各部分含水量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使多余的水分渗出。边捞边浸泡。浸泡与渗水的时间决定于基质的成分及网袋的用途(播种、扦插或移植)一般地讲切段时不散团为好,这样可保持基质良好的通透性能。如果浸泡时间过长,网袋内基质板结。

(9)切段。移植前1~2h,将完全浸润并渗好水的6~8盘网袋放置于切段工作台面上,按照不同移植树种所需要的长度切段,一般长为12~15cm,将切好的容器段横向排码在托盘里(注意容器段内基质不可断裂),放置于移植平台两侧。

4 网袋容器移栽及苗期管理技术

4.1 移栽

4.1.1 试验树种

落叶松(1~2—0)、樟子松(1~2—0)、云杉(1—0)、油松(1~2—0)及沙棘(1—0)苗等 9种试验。

4.1.2 移植时的苗龄选择

一般地讲,移植苗龄越大,移植时在起苗、运输和栽植过程中受到的损伤也就越多,尤其是根系的损伤和修剪比例,因而其茎根比值大,成活率低,反之对于0.5a生或小于1a生苗木移植,尽管其移植时恢复生机能力强,但是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却较弱,尤其是移植过程中极易失水,因而其成活率和保存率也较低,而从效益上来讲苗木过小移植也费工,年龄过大又延长了育苗年限,因此移植苗龄过大和过小都是不合适的。

经过 12a试验,我们认为落叶松(1—0)、樟子松(2—0)、油松(2—0)及沙棘(1—0)苗木移植最为理想。

4.1.3 网袋容器规格的选择

总体上讲,容器越大,苗木移植后的成活率、保存率越高,苗木生长的形态质量也越好。但容器越大,无疑会增加网袋材料、基质原料及运输成本。据有关资料介绍并经合我们12a的育苗实践,认为培育落叶松(1~0.5型)、樟子松(2~0.5型)和沙棘(1~0.5型),移植容器苗分别更适合5cm×(12~15)cm、4cm×(12~15)cm和 4.5cm×(12~15)cm 的容器。

4.1.4 移植

生产流程:起苗→浸泡→修根→锥孔→移植→摆盘或摆畦→浇水。

移植过程:提前将需要移植的苗木起出,并将根浸泡到水中2~4h,移植前修剪移植苗根系(主根长保留10~12cm,注意保留75%以上的侧根)。用直径1~1.5cm的筷子锥入网袋横面中央,拔出筷子,先将苗木主枝(要求侧枝少)通过网袋孔内,使苗木根系留于容器中央内(保持根系舒展),然后用手轻捏网袋,并摆放在有底孔的托盘里或畦面上,注意网袋间应略有孔隙,防止侧根相互穿透缠绕。在比较熟练的情况下,每人每小时可移植450袋。

4.1.5 架空苗床

有条件的地方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露地或大棚,地面铺一层砖,上砌3~4层的砖垛或横立一砖,垛间距视育苗盘规格而定,移床上面放置底部有透气孔的育苗托盘,容器放在托盘上面。可以对容器底部根系进行空气断根,增加了容器间的透气性;减少了基质的含水量;提高了早春苗床温度。

4.2 移植苗苗期管理

4.2.1 网袋容器的消毒喷药

基质的消毒很重要,为避免苗木遭受病虫害,在基质的浸泡过程中,用0.2%~0.5%高锰酸钾或0.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苗木开始生长时用0.2%~0.5%硫酸亚铁溶液杀菌,之后每5~7d洒1次,连续喷3~5次,以防病害,效果良好。

4.2.2 喷灌技术

采用小喷灌或微喷灌进行水分管理,掌握喷灌的时间和强度,对移植容器苗的存活生长非常重要。首先移植后马上浇1次透水。随着根系的生长,供水量应逐渐加大,使每次浇水都能达到根系分布层。移栽初期,应注意生态灌水技术,坚持少量多次。露地全光照条件下育苗,注意在阳光辐射强度最大时,通过喷水使基质表面温度控制在20℃左右,大棚温室育苗保持在25℃左右。苗木进入速生期时,应以生理灌水为主,坚持多量少次的原则,每次喷灌后必须使整个容器的基质充分湿润。大棚温室育苗注意基质经常过湿及温室不通风会导致容器表面长出影响苗木生长的苔藓,因此正确掌握灌水量及浇水间隔相当关键。生长后期,则控制灌水,使苗木充分木质化。

4.2.3 施肥技术

移植容器苗的施肥以根外追肥为主,在速生期喷施0.2%~0.3%尿素(15kg/hm2)溶液3~5次。生长后期每7~10d喷施2次0.5%磷酸二氢钾(30kg/hm2)以增加抗逆性。

4.2.4 除草技术

杂草是苗木生长的劲敌,必须把杂草及时灭除,保证苗木的生长。我们采用的是化学药剂除草。对针叶树移植苗移植后及时喷23.5%果尔600~900mL/hm21次,40d后再喷1次1∶1的23.5%的果尔与10.8%的高效盖草能的混合剂900mL/hm2(其中23.5%果尔300mL,10.8%的高效盖草能600mL),整个生长期杂草基本消灭。

4.2.5 空气修根技术

在架空苗床条件下,苗床空气湿度大,基质含水量较高,根系容易从容器侧壁伸出,当大部分移植苗根系伸出时要停止浇水,这时干燥空气从容器空隙间流过时,容器侧壁伸出的根萎蔫干枯,促进了侧根的生长。经过1~2次空气修根处理,容器基质里的根系和基质交织在一起形成富有弹性的根团。同时,通过空气断根可将水生根变成带有根毛的气生根。这可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促进苗木茁壮成长。空气断根技术掌握好,可以使从容器侧壁长出的根,沿容器侧壁向下生长并将容器包住而不互相穿透。

5 结语

(1)采用网袋移植苗木培育3~5个月,虽然苗高达不到国标,但衡量苗木质量更重要的因素基径超过国标10%~30%,尤其是侧根数量大为增加,比国标增50%以上,利于苗木成活。

(2)育苗周期短。樟子松由3a缩短为2~2.5a,落叶松由2a缩短为1.5a,加快了育苗速度。

(3)移植容器苗产量高,质量好,根系发达,起苗时有基质和容器的保护,不伤根,具有移植苗和容器苗的双重优点。

(4)从成活、保存及初期生长等诸多方面看,容器苗的造林实践证明移容苗具有比播种容器苗、裸根移植苗、裸根原床苗更优的造林效果。因此,移植容器苗适合于那些条件恶劣,造林不易成功的地区。

(5)用移植容器苗造林无缓苗期,不受造林季节限制,造林成活率高,更适用于造林补植任务。

(6)网袋容器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根系可自由生长不被导向,克服了其它容器造成盘根扭曲的弊端,而且根系与轻基质紧密联系交织为一体,再经过空气修根措施,最终可形成一个由多级根系组成的富有弹性的根团,造林后根系水平,利于植株生长。

(7)无土轻型基质,运输过程中不散团,保水性好,可长距离运输移栽,运输降低了劳动强度。

(8)可以改良土壤。因其重要成分是天然有机物质,半降解纤维网状材料入土后离散成纤维丝状,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而且避免了环境污染。

(9)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移植容器苗放在大棚内培育2~3个月,然后在露地炼苗培育1~2个月。这样可利用大棚特殊的环境让苗木提早生长1~2个月。

(10)适用范围广。无土轻型网袋容器不仅在移植容器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在扦插育苗及播种育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1]许传森.轻质网袋容器全光雾插育苗技术与设备[J].林业科技通讯,2001,(9).

[2]张建国,彭祚登.林木育苗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0).

[3]卢学文.北方林木育苗技术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

[4]张殿京,陈仁霖.农田杂草化学防除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2).

猜你喜欢

网袋装袋容器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网袋埋藏和自然环境下测定森林凋落物早期分解过程的比较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难以置信的事情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骨填充网袋在治疗kummell病中的应用
取米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
二倍体西瓜种子发芽技术研究
立式、卧式2种培养料装袋机的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