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斜厚煤层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

2014-04-02孙运江侯铁军赵云峰谢生荣李世俊王金光

中国矿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步距综放机采

孙运江,侯铁军,赵云峰,谢生荣,李世俊,王金光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 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3. 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阜康831509)

我国西部倾斜厚煤层储量约占煤炭总储量的30%左右[1]。为合理有序开发和保护煤炭资源、提高煤炭采出率,一些煤矿不得不面对倾斜厚煤层的开采问题。由于倾斜厚煤层倾角和厚度均较大,如果选用大采高综采,大采高支架重心偏高,在回采过程中存在着支架倾倒、下滑等技术难题[2],而综放采煤工艺既能实现倾斜厚煤层高产高效开采,又能降低支架重心高度,提高支架稳定性。国内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章之燕[3]基于倾斜工作面综放液压支架稳定性动态分析,提出了防倒、防滑控制措施;袁永等[4]对倾斜厚煤层综放面支架下滑、倾倒、扭转3种主要失稳方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支架失稳的根本原因是工作面煤层倾角大于支架失稳临界角;张东升等[5]分别从工作面倾向和走向方向对特殊开采时期支架防倒、防滑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并提出了系统的防倒、防滑技术措施。

本文以新疆大黄山矿85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主要从支架防倒、防滑稳定性方面,分析了其选用综放开采相对于大采高综采的优越性,并对影响支架稳定性的关键综放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机采高度、放煤方式以及放煤步距。通过现场实践,858工作面在保证支架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倾斜厚煤层高产高效开采,为以后类似条件工作面的开采提供了与现实依据。

1 858工作面概况

新疆兵团农六师大黄山煤矿位于乌鲁木齐以东120km,可采煤层有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五尺槽、四尺槽、米尺槽、中大槽、八尺槽,现主采八尺槽煤层,其埋藏稳定,结构简单,硬度较软,f=1.35~1.4,节理发育,倾角为25°,平均厚度4.5m,且自西向东明显变厚。1103采区858工作面布置在八尺槽煤层内,其走向长度1425m,倾斜长度57m,储量4.75Mt,顶板多为细砂岩、中粗砂岩,中等坚硬偏上,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工作面标高为+858~+889m。由于858工作面上部为中大槽煤层的采空区,因此,在回采过程中主要预防中大槽采空区顶板裂隙水。此外,该煤层极易自燃,自燃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矿井属高瓦斯矿井。

2 858倾斜厚煤层工作面开采技术难点

大黄山矿858工作面煤层倾角和厚度均较大,长度较短,其主要开采技术难点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煤层倾角和厚度均较大,如果选用大采高综采工艺,支架重心偏高,其自身重量及顶板压力沿倾向分量较大,容易出现支架倾倒、下滑现象,“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差,严重制约着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2)由于八尺槽煤层顶板中等坚硬偏上,采空区顶板不易垮落,综放开采会因顶煤不能完全破碎而影响顶煤放出率,故需对关键放煤工艺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提高顶煤放出率。

3)对于倾角较大煤层开采,由于移架方式、采煤机进刀方式、推移刮板输送机顺序等因素的影响,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可能会出现上下窜动的问题,故需采取有效方法控制其工作稳定。

3 858工作面采煤工艺选择与支架选型

3.1 858工作面采煤工艺选择

858工作面如果选用大采高综采,由于其采高较综放开采大,支架重心较高,再加之由于煤层倾角较大,支架自身重量及顶板压力沿倾向分量较大,支架易发生倾倒、下滑。考虑到支架抗倒、抗滑稳定性,故858工作面最终选择综放采煤工艺。

3.2 858工作面支架选型

1103采区858工作面长度为57m,平均采高4.5m,设计生产能力为0.36Mt/a,通过对国内综放支架以及高产高效开采方法进行深入研究[7-9],并根据大黄山煤矿具体地质生产条件,确定液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5200kN,支撑高度为1.7~3.2m。858工作面最终选用ZFS5200/17/32型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ZFS5200/17/32型液压支架主要技术参数

4 858工作面支架防倒、防滑稳定性分析

针对大黄山矿858工作面存在的开采技术难点,为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下面从防倒、防滑方面对858工作面最终选用的ZFS5200/17/32型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稳定性进行分析。

4.1 倾斜工作面支架防倒、防滑力学分析

由于倾斜厚煤层工作面煤层倾角α较大,支架所受顶板压力Q及自身重量G的切向分力较大,再加之相邻支架之间F1、F2的相互挤压作用,在回采过程中容易出现倾倒、下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图1倾斜工作面支架受力分析

4.2 倾斜工作面支架防倒稳定性分析

倾斜工作面支架抗倒稳定性与支架重心在底座的投影位置直接相关,当其重心投影位于底座之外时,支架将会发生倾倒。根据图1(a)中的几何关系可求得支架重心投影与底座下边缘的水平距离。

(1)

式中,d为支架重心投影与底座下边缘的水平距离,b为支架宽度,c为重心高度,α为煤层倾角。

当d=0时,支架处于抗倒极限平衡状态,如图1(b)所示,由此可得支架倾倒临界角。

(2)

结合式(1)、式(2)可以明显看出,支架抗倒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支架底座宽度b、重心高度c以及煤层倾角α。支架底座宽度b越大,重心高度c越小,其倾倒临界角∂L就越大,说明支架的抗倒稳定性越好。因此,降低机采高度m和增加支架宽度b均有利于防止支架发生倾倒。当煤层倾角α大于倾倒临界角∂L时,支架需要采取防倒措施。858工作面所选用的ZFS5200/17/32型支架机采高度为3.2m时,其重心高度c=1.45m,支架宽度b=1.5m,将上述参数代入式(2)求得支架倾倒临界角∂L=27°,由于858工作面倾角平均25°,故支架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倾倒,但由于煤层倾角局部变化,故需要采取一定防倒、防滑措施。

4.3 工作面支架防滑稳定性分析

倾斜工作面支架抗滑稳定性与所受顶板压力Q及自身重量G的切向分力大小直接相关,当其与顶底板的滑动摩擦力f1、f2的合力相等时,达到临界下滑状态。根据图1(a)倾斜工作面支架受力分析可列以下平衡方程。

Qcosα+Gcosα+q-p=0

(3)

Qsinα+Gsinα+F2-F1-f1-f2=0

(4)

(5)

f1=μQcosα+q

(6)

f2=μp

(7)

联立式(1)、式(3)、式(4)、式(5)、式(6)、式(7)得式(8)。

(8)

式中,F为支架的抗滑力,F=f1+f2;G为支架自重;μ为支架与顶底板间动摩擦因数;α为煤层倾角;q为支架初撑力;λ为重心高度c与采高m的比值,即λ=c/m,随采高m的增大而增大。

通过式(8)中可以得知,支架的抗滑力F随支架自重G、顶底板动摩擦因数μ以及支架初撑力q的增大而增大,随煤层倾角α和采高m的增大而减小。因此,858工作面可以通过清理底板浮煤提高底板动摩擦因数μ,增加支架初撑力q以及降低机采高度m可提高支架抗滑力,防止其下滑。

5 858工作面关键综放工艺参数的确定

综放工艺对858工作面支架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机采高度、放煤方式以及放煤步距上。如果机采高度太大,虽然提高了顶煤放出率,但降低了支架稳定性。由于858工作面采用超前预爆破技术使顶煤破碎,如果放煤步距太小,支架上部顶煤易被放空而造成工作面支架整体失稳。放煤方式如果采用多轮间隔放煤,由于倾斜工作面顶煤会因其重量的倾向分力较大而沿倾向下滑,上部相邻支架顶煤可能会被放空而造成局部支架失稳。因此,合理的机采高度、放煤方式以及放煤步距既能有效保障工作面支架的稳定性,又能显著提高顶煤放出率和煤质,从而实现矿井安全、高产、高效开采。

5.1 858综放工作面机采高度的确定

机采高度决定放煤口的高度,从而影响顶煤放出率,通过采用PFC2D3.10离散元程序对858工作面不同机采高度与顶煤放出率的关系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当机采高度小于3m时,放煤口因高度较低而常出现堵塞拱,此时需摆动支架尾梁,破坏堵塞,但如果其拱角落在支架的掩护梁上,则其很难被破坏,从而导致顶煤放出率降低。当机采高度大于3m时,则放煤口很少出现堵塞,顶煤能够顺利放出,提高了顶煤放出率。此外,当机采高度为3.2m时,支架倾倒临界角∂L=27°,支架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倾倒和下滑。因此,最终确定858工作面机采高度为3.2m。

5.2 858综放工作面放煤方式的确定

放煤方式与顶煤的厚度、破碎度、松散度以及放顶煤设备性能等因素有关。根据椭球体放煤理论,当放煤间距等于椭球体短轴时,即L=2b1,能保证煤质且煤损小。放出椭球体长轴与短轴的关系式见式(9)。

L=2b1=(0.25~0.3)h

(9)

式中,L为放煤间距,2b1为放出椭球体短轴长度,h为煤层厚度,通过计算求得L=1.125~1.35m。由于ZFS5200/17/32型液压支架宽度为1.5m,此外,考虑到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如果采用多轮间隔放煤,由于倾斜工作面顶煤重量倾向分力较大而易沿倾向下滑,再加之858工作面采用超前预爆破技术,顶煤破碎,上部相邻支架顶煤易被放空而造成局部支架失稳,故最终采用自上而下单架依次顺序放煤方式。

5.3 858综放工作面放煤步距的确定

放煤步距与顶煤厚度、硬度、破碎度及其运动状态等因素有关。根据椭球体放煤理论,当放出体与采空区侧及顶部煤岩分界面相切,如图2所示,即采空区侧与顶部垮落矸石同时到达放煤口时,顶煤放出率最高,此时的放煤步距为最佳放煤步距。

图2 顶煤垮落角α<90°时放煤步距分析

根据图2可得,当顶煤垮落角α<90°时,其最佳放煤步距由式(10)可得。

(10)

式中,α为顶煤垮落角,β为放出椭球体轴偏角,a为放出椭球体长半轴长度,b为放煤口与顶煤垮落面的距离。由大黄山矿资料得知858工作面顶煤垮落角α=70°,放出椭球体轴偏角β=0°,放出椭球体长半轴a=0.65m,放煤口与顶煤垮落面的距离b=0.8m,经计算得858工作面最佳放煤步距d=1.26m。由于大黄山矿858工作面最终选用MG200/500-QW型双滚筒采煤机,其截割深度为0.6m,故割两刀放顶煤一次,即放煤步距为1.2m。

6 858工作面液压支架防倒、防滑控制技术

1)858工作面液压支架要安装防倒、防滑千斤顶,采用上、下端头三架一组联锁,中间两架一组联锁的安设方式。在移架时,要始终保持整体自下而上带压擦顶移架,防止其呈无约束滑移状态。当支架出现失稳时,利用支架上装设的千斤顶,以有初撑力的支架为稳固点,对相邻的支架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以及时调整支架,防止出现挤、咬、悬、滑、倒架现象。

2)下端头前3架端头支架的稳定性对整个858工作面支架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移架时,要先移第2架,防倒防滑千斤顶以第1架为受力支撑点给第2架一个倾斜向上的作用力,使支架不出现倾倒、下滑;然后带压擦顶移第1架,并利用千斤顶以第2架为受力点,拉住第1架,并在该架下侧斜打单体支柱,以保证第1架的稳定;最后移第3架,其操作同第2架。

3)移架前要先调整支架,使其与溜子垂直。然后推移杆全程导向自下而上推溜移架,并且要尽量减小推移杆和底座的间隙,防止输送机下滑。

7 结论

1)通过对倾斜工作面支架防倒、防滑稳定性分析得知:支架底座宽度b越大,重心高度c越小,支架抗倒稳定性越好;支架自重G、顶底板动摩擦因数μ以及支架初撑力q越大,煤层倾角α和采高m越小,支架抗滑稳定性越好。通过式(2)得知大黄山矿858工作面所选用的ZFS5200/17/32型支架倾倒临界角αL=27°,其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倾倒、下滑,但由于煤层倾角局部变化,故需要采取一定防倒、防滑措施。

2)通过采用PFC2D3.10离散元程序对858工作面不同机采高度与顶煤放出率的关系进行模拟研究,从顶煤放出率和支架稳定性角度综合考虑,最终确定858工作面机采高度为3.2m。

3)根据椭球体放煤理论,考虑到顶煤放出率和工作面支架稳定性,858工作面最终采用自上而下单架依次顺序放煤方式,割两刀放顶煤一次,即放煤步距为1.2m。

[1] 林忠明,陈忠辉,谢俊文,等. 大倾角综放开采液压支架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措施[J]. 煤炭学报,2004,29(3):264-268.

[2] 伍永平,贠东风,张淼丰. 大倾角煤层综采基本问题研究[J]. 煤炭学报,2000,25(5):465-468.

[3] 章之燕.大倾角综放液压支架稳定性动态分析和防倒防滑措施[J].煤炭学报,2007,32(7):705-709.

[4] 袁永,屠世浩,窦凤金,等.大倾角综放面支架失稳机理及控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4):430-434.

[5] 张东升,吴鑫,张炜,等. 大倾角工作面特殊开采时期支架稳定性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30(3):331-336.

[6] 蒋新军. 苇湖梁煤矿急倾斜综采放煤工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7.

[7] 何富连,杨伯达,田春阳,等. 大倾角综放面支架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矿业,2012,21(6):97-100.

[8] 毛德兵,姚建国. 大采高综放开采适应性研究[J]. 煤炭学报,2010,35(11):1837-1841.

[9] 闫少宏,尹希文. 大采高综放开采几个理论问题的研究[J]. 煤炭学报,2008,29(3):481-484.

猜你喜欢

步距综放机采
麻地梁煤矿综放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实践
大唐国源矿业攻克特厚煤层智能化放顶煤难题
单线隧道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步距优化研究
采放比及步距的不同对采出率的影响分析
特别的赛跑
煤矿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
充填步距对矸石充填开采覆岩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手摘棉和机采棉加工的质量与成本分析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