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2014-04-01舒翠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病患者血压高血压

舒翠娥

(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二桥分院,湖北 武汉 430051)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不足等原因,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高血压的发生一方面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更和患者过食肥腻的食品、吸烟、酗酒等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因此,做好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生活方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对11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高血压病患者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病标准[1]。其中男70例,女44例,平均年龄(65.9±5.6)岁;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正常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详细了解其用药情况、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信息,对患者目前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1)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仔细讲解高血压疾病发生原因以及治疗和护理意义,让患者进一步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讲解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的意义和目的,让患者放松心态;讲解导致血压偏高是因为偏食肥腻且疏于锻炼导致的,使其明白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的必要性;讲解烟酒以及熬夜对血压的影响,使其明白远离烟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好处。

(2)心理干预。高血压病患者年纪一般偏大,当身体出现异常后较年轻人更易焦虑、躁动,难以配合临床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一对一护理干预措施,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感,减少患者逆反心理,给予患者足够心理安慰,促进疾病恢复。根据患者文化水平以及性格特征进行相关心理辅导,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以及预后康复过程中来。

(3)饮食干预。在心理干预基础上,使患者进一步明白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减少高热量肥腻食品的摄入,严格控制体重;在患者自愿基础上使其慢慢改变自身饮食习惯,更好控制自身血压水平。

(4)运动指导。根据患者体质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根据个体情况严格制定运动时间、频率、强度的范围,运动强度要严格参照患者心率情况制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包括体重超标、情绪管理、吸烟饮酒、不爱运动等几项生活方式有关内容。

1.4 数据处理 统计软件使用SPSS11.0,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高血压患者干预前体重超标率为57.9%(66/114),干预后超标率为53.5%(61/114),前后差距不大,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喜食肥腻高钠率为43.8%(50/114)、吸烟喝酒率为47.4%(54/114)、不爱运动率为52.6%(60/114),与干预后的13.2%(15/114)、24.6%(28/114)、20.2%(23/114)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到达一定年纪之后,由于自身心脑血管功能退化,罹患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大大高于正常人群。当成年人或者是老年人出现高血压症状后,其自身器官、血管极易并发器质性病变,除了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好坏还应引起患者高度重视。因此,高血压患者一方面要及时服用降压药物,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合理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改善病情[2]。有相关研究表明[3,4],给予高血压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其生活方式。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是指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既往史、饮食习惯、烟酒史进行全面地的了解,仔细掌握患者生活方式,了解患者发生血压异常的原因,如果患者不良习惯较为严重,应根据其性格及文化水平详细了解其生理、精神的需要,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再采取对应的护理方式,在护理的不同时段也应该根据患者血压变化以及生活习惯改变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健康知识指导[5],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以及性格、文化等因素才能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体重超标率为57.9%,干预后超标率为53.5%,前后差距不大,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喜食肥腻高钠率为43.8%、吸烟喝酒率为47.4%、不爱运动率为52.6%,与干预后的13.2%、24.6%、20.2%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措施后,除了体重超标控制不明显之外,其余生活方式内容具有显著改善。综上所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避免过量使用药物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1]张延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处理指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20(3):177

[2]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病人膳食凋查及饮食指导[J].护理学杂志,2011,16(8):451

[3]姚梅琪,夏秋欣,黄梦娟.高血压病人保健活动中脑血管意外分析及预防[J].护理学杂志,2011,16(3):552

[4]曹佳宁.轻度高血压(临界高血压)240例7年预后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0(3):610

[5]程学铭.高血压、脑卒中的社区人群防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4(2):91

猜你喜欢

病患者血压高血压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全国高血压日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