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2014-04-01孙家才刘夕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刀片髓内股骨

孙家才,刘夕友

(和县人民医院,安徽 和县 238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1],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好发于患有骨质疏松老年人群,常见病因多为间接外力,如高空坠落时强外展或内收力、跌倒时的突然扭转力,也可见于车祸时的直接撞击力等。对于老年患者在保证治愈率和减少髋内翻畸形的原则下,尽可能的使患者提早下床活动尤为重要。医务人员在股骨近端髓内针(PFN)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的治疗方法,即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方法[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5例,女27例,平均年龄(65.4±6.5)岁,左侧17例,右侧15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18例,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9例,A3型(反转子间骨折)5例。排除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和肿瘤患者。

1.2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均持续皮肤牵引,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程度、股骨干颈成角、髓腔大小等;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待情况稳定后3~7d内行手术治疗。摆放患者于仰卧位,患侧髋部抬高约15cm,上身向健侧外展10°~15°。术中采用全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和器械准备。

1.3 手术方法 ①入路,大转子顶端做一3~5cm切口,平行切开筋膜,钝性沿肌纤维方向分离臀中肌,于大粗隆顶点稍偏内插入导针,行正侧位透视位置满意后置入主钉。②近端锁定:根据所测量的前倾角和所需螺旋刀片的长度,拧入克式导针,C形臂透视正侧位满意,正位导针在股骨颈下半部分,侧位在股骨颈正中,选择合适的螺旋刀片,轻轻敲入并锁定;刀片应位于关节面下10~15mm。③远端锁定:沿远端交锁钉方向切开两处约1cm,取适当长度螺钉,由定位器锁定远端。④置入尾帽:拆除定位器,拧入主钉尾帽,在C臂X 线机下确保内固定稳定有效。⑤闭合切口:冲洗,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4 术后处理 术后连续应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24h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防止静脉血栓,勤换体位防褥疮,勤拍背吸痰防坠积性肺炎,患肢垫枕利于血液回流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理营养,早期功能训练:术后1d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4d起不负重下肢大关节锻炼,术后2周可行半坐位或坐位训练,术后4周可行部分负重训练,如:坐位分合法、立位抬腿法、扶物下蹲法等。训练情况依患者具体恢复情况而定,不可操之过急。骨折愈合指标[3]:X线检查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渐模糊,局部无压痛、纵向叩击痛和异常活动。

1.5 评价指标 对32例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4],评分项包括:疼痛、支具、跛行、畸形、患肢活动范围、简易日常生活(起坐、走楼梯、穿袜子、拾物等),每项有对应分值,以疼痛和功能为基点将患者预后分为以下等级:优:90~100;良:80~89;可:70~79;差:<70。

2 结 果

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和预后情况理想:平均术中失血(105.8±9.1)ml,平均手术时间(69.9±7.6)min,术后无切口感染。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为期6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2±2.4)周。无髋内翻畸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据Harris评分患者预后情况为:优15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84.4%。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这种好发于老年人的骨折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症状明显: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有时可见髋外侧皮下瘀血斑,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严重者可达90°外旋[5]。明显的症状、体征和相应的X线检查可以做到及时诊治,但是术后长时间的制动却大大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就需要医务人员研究有效的方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目前临床采取具体治疗方法是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和全身情况而定的,比较常见的有DHS、股骨近端锁定板、髓内钉、人工假体置换术(适于预期寿命短于10年的患者)等。其中PFNA属于新型髓内钉系统,其特点在于头钉为直径螺旋刀片,一个部件完成抗旋转和稳定支持,同时螺旋刀片压紧松质骨,宽大的表面积提高了刀片在股骨头内的锚合力。通过外侧切口自动完成抗旋转锁定,简化了手术操作,生物力学稳定坚强,可早期下地行走,而且手术切口仅3~5cm。本组32例患者预后评分情况理想,优良率达84.4%,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骨愈合时间缩短。综上所述,应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稳固、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术后制动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1]祝晓忠,张世民,王欣,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7):1423

[2]张晟,余斌,罗吉伟,等.股骨近端髓腔三维解剖测量[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3):258

[3]姜晓宇,贾苏丽,王俊伟,等.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32

[4]黄晋,吴漾,邱雪立,等.侧卧位和仰卧位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914

[5]刘超,尚张雯,刘洋,等.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6(3):107

猜你喜欢

刀片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圆刀片切削力计算方法
圆刀片淬火裂纹分析及防止措施
谈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厂房设计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