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的领导方法论

2014-03-30蒋国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群众思想分析

蒋国海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领导方法问题。早在1934 年他就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1]139他还指出:“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2]因此,他号召全党“必须广泛地深入地提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3]902在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他总是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经验,撰写有关领导思想、特别是领导方法的论著,并把科学的思想方法转化为科学的工作方法,从而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研究和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领导方法,应当包括领导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如果说思想方法主要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工作方法则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是思想方法在实践中的外化,思想方法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而事实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个实践过程的两个步骤:思想方法需要用工作方法来表现,工作方法又直接反映思想方法。因此,毛泽东在讲到领导方法时,很少对这两个概念加以严格的区别。他讲到工作方法时总是联系思想方法,有时甚至把思想方法视为工作方法,或讲工作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因此,本文拟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一个整体,来具体阐述一下毛泽东的领导思想方法和由此而来的领导工作方法。

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反对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强调实事求是。他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说:“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1]91

延安时期,毛泽东更是十分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在《实践论》中,他从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第一性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出发,论证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从思想方法论的角度而言,这就解决了人们的认识是从什么出发的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理论、观念、概念、原则,都是从实际中得来的,理论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证明。他批评那些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者,批评他们只从主观幻想出发,从书本出发,把外国的东西生硬地搬用过来,以至造成许多乱子。他要求人们不要做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者,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要根据实际环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不是不问实际情况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公式;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做到“有的放矢”,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就是对中央的决议和指示,也不能闭着眼睛去执行,而要一切从客观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去执行。

全国解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毛泽东又一再强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纠正一切照搬苏联模式和瞎指挥的行为;纠正一切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和根本不知道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错误思想倾向。

毛泽东在其一生的领导活动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领导思想,这种思想方法又自然地外化为一系列相关的领导工作方法。这些工作方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110-111“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1]112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所作的大量农村调查,是调查研究的光辉范例。他的经验是:第一,选准题目,找好调查典型,使调查的结果具备普遍意义。第二,深入群众,下马看花,解剖“麻雀”。以满腔热情、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群众学习。第三,开好调查会。毛泽东从其农村调查的切身实践中体会到:“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3]790第四,用科学的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认为,虽然调查了,但没有研究,没有费一番功夫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没有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仍然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有在详细地占有材料以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综合,抓住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制定出正确的决策,才算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第五,将调查研究后的决策见之于实践并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只有做到了以上五个方面,一个调查研究才算告一段落。

(二)一切经过试验的工作方法

一项政策出台了,它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还是个未知数。为了保证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毛泽东总是利用试验的方法,先在小范围内搞试点,得到实践验证取得经验之后再大面积推广,这样就有利于总结经验,少走弯路,避免因草率从事而造成损失。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还提出要普遍推广“种试验田”的方法。“种试验田”是一切经过试验的具体化。实践证明这是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直到今天,这种方法还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

二 把握矛盾,辩证分析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关于对时局的看法,党内很有分歧。一些人认为中国革命正处于高潮,而另一些人则悲观失望。毛泽东具体分析了国际上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等十多种矛盾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写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光辉文献。他指出,虽然革命暂时还处于低潮,但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将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地要到来。毛泽东的这种对矛盾的辩证分析的思想方法,到延安时期因写了《矛盾论》和其他一些光辉著作而更加完备。例如,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自始至终强调掌握正确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在1943 年10 月14 日西北局高干会上的报告中,他在批评王明路线的错误之后指出,要学习马列主义的方法,有些同志自以为马列主义很多,其实一接触到实际工作,可以说马列主义的气味都未闻到一点。马列主义的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的方法。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整体,要加以分析,指出其成绩、缺点,这就是分析的方法。对工作要做结论,即要综合,如果不分析就无法综合。综合是分析的结果,分析是综合的手段。1956 年的《论十大关系》更被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矛盾论”。它运用矛盾分析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了我国建设时期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各种重大关系,初步构筑起我国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系统。

毛泽东把握矛盾的思想方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第二,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正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提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第三,分析矛盾双方的特殊性及其所处的地位,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毛泽东辩证分析的思想方法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一时的表象所迷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第二,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区别,使形式合乎内容的需要。第三,辨清可能性与现实性,考虑问题制定政策要以现实的东西为依据,而不是以可能的东西为依据。第四,分清主流与支流,正确区分成绩和缺点,既防止盲目乐观,又防止泄气。第五,把握全局,胸有中数,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毛泽东把握矛盾和辩证分析的思想方法也转化为一系列相应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要求各级党委要学会“弹钢琴”,既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毛泽东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3]901

(二)进退有据,张弛有度,波浪式前进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从把握矛盾和辩证分析的思想方法入手,认为事物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波浪式地前进。因而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就提出:“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1]51此后,他就不断地利用这个思想指导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他还正式提出:波浪式前进也是个工作方法。凡是运动就有波,在自然科学中有声波、电波。凡是运动都是波浪式前进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做工作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都是波浪式前进,不是直线上升。我们做工作,定计划,也要照顾到这一点。这也是针对当时部分干部头脑发热、搞高指标而提出的批评。在毛泽东看来,既然事物的运动表现为波浪式,那么工作中就应当有进有退,有上有下,有快有慢,有张有弛。他说,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天天搞高潮,按照实际情况,有时候可以高些,有时候可以低些,有时候要上马,有时候要下马。“我们应当告诉干部,告诉群众:有进有退,主要的还是进,但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波浪式地前进。”“世界上,上马和下马,进和退,总是有的。那有上马走一天不下马的道理?”[4]313-314

(三)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

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说,抓两头带中间,就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即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就可以把中间带动起来。这正是毛泽东辩证分析思想方法的外化,也是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比较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拿落后与先进相比较,不仅为落后找到了差距,而且通过落后转化为先进,也为中间状态者提供了改变现状的现实榜样,并激励他们要努力改变现状。抓两头,既可以主要抓先进,用先进开路;也可以主要抓后进,解剖麻雀促进其转化。

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就认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1]86他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首次提出了群众路线。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又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路线。他说,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应当向群众虚心求教,只要依靠群众,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1]115这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方法,在延安时期的论著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他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明确指出,这个过程就是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3]899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更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表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4]267在毛泽东看来,只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事实也证明,正是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才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毛泽东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方法出发,除了必须坚持上面已经实际论及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外,还必须把握以下两种工作方法:

(一)集体领导的工作方法

要健全党委制,一切重要的问题须交委员会讨论,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书记要当好“班长”,带好“一班人”,有问题要摆到桌面上,不要在背后议论,要互通情报,达成共识;要多谋善断,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多征求意见,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以免破坏集体领导,滑向独断专行;要搞五湖四海,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二)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

要把群众中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对于与领导者不同的意见,要善于采纳其中的真知灼见,善于求同,善于博采众长。做重大决定时,要全面、反复地比较、研究,要组织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论证。在代表大会上要虚心听取代表们的建议,多与群众、下级、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商量。同时,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还要强调高度的集中,做到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分析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