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呼吸参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2014-03-27吴述轩

医学综述 2014年6期
关键词:顺应性氧分压气腹

吴述轩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 恩施 445000)

目前全麻中的通气方式通常是间歇正压通气,气压为15~20 cm/H2O[1]。但在腹腔镜手术中,因其气腹、特殊体位等因素,导致呼吸道压力上升,高碳酸血症的病理生理造成干扰,包括呼吸动力学的改变,肺循环功能的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等。通过对呼吸机上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呼吸比(I∶E)的调整,使体内二氧化碳的排出与增加趋于平衡。本研究旨在探讨VT、f、I∶E的何种组合方式对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减少肺组织的气压伤,将手术、气腹、体位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的影响降至最低,预防及时处理并发症效果更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1~55(45.1±5.0)岁,无手术禁忌证,全身情况Ⅰ~Ⅱ级。其中40例为急诊、餐后患者。患者手术前均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肺疾病史,术前24 h未使用任何抗呕吐药物,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无恶心呕吐现象。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Ⅰ组VT=8 mL/kg,f=15次/min,I∶E=1∶1.5;Ⅱ组VT=10 mL/kg,f=12次/min,I∶E=1∶2;Ⅲ组VT=12 mL/kg,f=10次/min,I∶E=1∶2.5,每组各20例。三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术前30 min均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麻醉前桡动脉穿刺置管,右颈内静脉,置入单腔中心静脉,置管20 cm左右入右心房。三组患者均予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 mg/kg、阿曲库铵0.6 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设定VT=10 mL/kg,f=10次/min,I∶E=1∶2,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并间断注射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气腹后呼吸参数调整为Ⅰ组VT=8 mL/kg,f=15次/min,I∶E=1∶1.5;Ⅱ组VT=10 mL/kg,f=12次/min,I∶E=1∶2;Ⅲ组VT=12 mL/kg,f=10次/min,I∶E=1∶2.5。

1.3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后5 min(T1)、平卧位气腹后10 min(T2)、T位气腹后15 min(T3)、T位气腹后30 min(T4)、T位气腹后60 min(T5)、拔管时(T6)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道平台压(Pplat)、呼吸道峰值压(Ppeak)、肺顺应性值。并于气腹前、气腹后30 min、气腹后6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间各项参数变化的比较 三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SpO2为99%~100%。其中三组PETCO2逐渐上升,尤以T3后明显T4后趋于平稳(P<0.05),Ⅱ组较Ⅰ、Ⅲ组升高显著,而Ⅲ组较Ⅰ组升高显著,Ⅰ组T6时恢复最快(P<0.05);三组Ppeak、Pplat进行性升高T4后渐趋平稳(P<0.05);三组肺顺应性呈下降趋势,T6有所回升(P<0.05),Ⅱ、Ⅲ组较Ⅰ组下降显著(P<0.05)(表1)。

2.2三组患者气腹前后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 三组患者气腹后pH、PaO2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Ⅲ组pH有轻度下降(P<0.05),Ⅰ组pH、PaO2较Ⅱ、Ⅲ组有优势(P<0.05),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O2、PvCO2、PA-aO2均升高(P<0.05),其中PaCO2、PvCO2,Ⅰ组比Ⅱ组、Ⅲ组有优势(P<0.05),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三组腹腔镜手术患者不同时点间观察指标的变化

Ⅰ组:VT=8 mL/kg,f=15次/min,I∶E=1∶1.5;Ⅱ组:VT=10 mL/kg,f=12次/min,I∶E=1∶2;Ⅲ组:VT=12 mL/kg,f=10次/min,I∶E=1∶2.5;PETC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plat:呼吸道平台压;Ppeak:呼吸道峰值压

表2 三组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前后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

Ⅰ组:VT=8 mL/kg,f=15次/min,I∶E=1∶1.5;Ⅱ组:VT=10 mL/kg,f=12次/min,I∶E=1∶2;Ⅲ组:VT=12 mL/kg,f=10次/min,I∶E=1∶2.5PaO2:动脉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a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

3 讨 论

设定麻醉呼吸机上的三大基本参数f,VT、I∶E作为三因素。全麻状态下机械通气的适宜参数为VT=10 mL/kg,F=10次/min,I∶E=1∶2。气腹手术中PaCO2高时,需要适度增加通气量,分钟通气量由VT和f来调整[2]。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多发生在使用较大VT(>12 mL/kg)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需VT8~10 mL/kg不会继发肺不张。

腹腔镜手术中气腹的建立需要CO2的持续冲入并产生一定的压力,以利于手术操作,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与气腹压力有直接关系[3-4]。腹内高压,引起膈肌上抬,功能残气量减少及呼吸道压上升共同引起肺的通气、血流分布异常,PaCO2升高。而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常需要患者置于特殊体位,即T位(Trendlen-burg位)。因重力作用,增加下腔静脉的回心血量,心脏前负荷增加,肺循环阻力增加,与CO2气腹有叠加效应[3-4],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特别是肺泡血氧分压,肺顺应性不降,是导致肺不张的主要因素[5]。过度牵张肺泡可诱导蛋白质和液体的渗出,降低了肺的顺应性和抑制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6]。研究表明,全麻中大VT(12~15 mL/kg)通气并不能改善氧合,且增加气压伤的危险性[7]。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可间接反映PaCO2。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相差5~6 mm Hg,心肺功能正常的成年人PaCO2与PETCO2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连续性的PETCO2监测更为简便、直接[8]。与本研究相吻合。但怀疑有二氧化碳蓄积时,应查血气分析。气腹手术中PaCO2高时,需要适度增加通气量。近年来,小VT通气法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小VT时限制了吸气压进行机械通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大VT或高呼吸道压通气引起的肺泡过度扩张,从而导致肺损害。而小VT通气将引起PaCO2的升高,造成高碳酸血症。但通过增加f,增快PaCO2排出,从而降低PaCO2。鲁惠顺等[9]研究认为,VT=8 mL/kg的VT通气时肺顺应值达到最大,同时呼吸道阻力较小。本研究中虽然三组的分钟通气量一样,但PaO2、PETCO2、PA-aO2可直接反映氧合情况,间接反映通气/血流比匹配情况。气腹前后,PaO2虽然有所下降,但在正常生理范围内。随着VT的增大,PA-aO2和PETCO2而随之增高,组内比较有差异,说明VT增大,通气/血流比例更加不协调。增加无效腔分流率。Ⅰ组氧合优于Ⅱ、Ⅲ组,说明该组合通气/血流比匹配情况佳。

结合有关文献[10]和近期的研究结果[11],气压伤的根本原因是容积伤,而容积伤分别是由Ppeak、I∶E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高Pplat,Pplat能反映机械通气吸气时肺泡所受的压力,是监测气压伤的一个很好的参数。而I∶E值越小,Pplat越大,反之,I∶E值越大,Pplat越小[12]。本研究中,随着VT的增大,I∶E减少,Ppeak、Pplatf进行性增高。Ⅱ、Ⅲ组肺顺应性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明显,说明小VT高I∶E通气更有利于肺通气保护。另外,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气腹后,特别是T位后PaCO2,呼吸道峰压,平台压进行性升高,肺顺应性下降,需降低低气腹注气压,并调整体位后缓解。

总之,本研究中妇科腹腔手术全麻下呼吸参数的最佳组合是VT=8 mL/kg,f=15次/min、I∶E=1∶1.5,虽然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和T位的改变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此影响为一过性变化,可通过严密的监测,尽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调整呼吸参数,以使肺通气处于最佳状态,安全度过手术期。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09-2418.

[2] 王永光,张利东,徐建国,等.后腹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对全麻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3):146.

[3] Gutt CN,Omiu T,Mehrabi A,et al.Circulatory and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insufflation[J].Dig surg,2004,21(2):95-105.

[4] Kamolpornwijit W,Iamtrirat P,Phupong V.Cardiac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during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fo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 surgery in rajavithi hospital[J].J Med Assoc Thai,2008,91(5):603-607.

[5] 陈惠香,谢俊然,方向明.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炎症机制与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3):189.

[6] 俞卫锋.麻醉与复苏新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445.

[7] 杨萍,关键华,陈剑颖,等.保护下通气策略治疗ARDS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9):965-966.

[8] 孙永志,张雪松,李萍,等.吸入麻醉下不同PETCO2对手术患者数量化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生电位指数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12):892.

[9] 鲁惠顺,卫木根,胡方.潮气量与肺顺应性、呼气第一秒量及压力-容量的相关性[J].浙江临床医学2001,11(3):812-813.

[10] 曾因明.危重病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8.

[11] 许永华,赵良,林兆奋,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道压力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3):163.

[12] 李上芳,姜波,吴一敏,等.三因素三水平呼吸参数在腹腔镜手术全麻中的选用[J].中国微创外科患者,2008,8(2):114-115.

猜你喜欢

顺应性氧分压气腹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