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实践教学中无痛穿刺教法分析与技巧

2014-03-19罗桂方何丽丽王丙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记忆法教法

罗桂方,何丽丽,王丙娟

(1.茂名市卫生学校,广东 茂名 525000;2.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静脉输液”实践教学中无痛穿刺教法分析与技巧

罗桂方1,何丽丽1,王丙娟2

(1.茂名市卫生学校,广东 茂名 525000;2.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中职卫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护生在学习“静脉输液”时要熟练掌握无痛穿刺术,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教授无痛穿刺术,教学效果显著。本文对无痛穿刺进行教法分析,并对无痛穿刺的技巧进行介绍。

静脉输液;实践教学;无痛穿刺;教法

无痛穿刺静脉输液已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有了较成熟的研究,但在中职护生实习阶段,常常有患者不信任甚至排斥实习护生现象,护生只有在静脉穿刺时操作熟练,关心体贴患者,才能减轻患者痛苦,真正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关心、同情、理解的人性化服务。而中职护生操作能力的获得与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在“静脉输液”实践教学中采用无痛穿刺教法,现总结如下。

1 学生学习静脉输液前需准备的内容与教法分析

1.1 准备内容

(1)准备仿真教具:白萝卜、双层纸质、训练用头皮针等。采用白萝卜与双层纸质穿刺练习,目的在于让护生掌握和感受穿刺的力度与角度,同时注意针尖斜面对穿刺点的切割面积和切割时间。在穿刺时,疼痛与切割面积和切割时间成正比,因为在表皮中有游离神经末梢,是痛觉及温度感受器,所以要想在穿刺中减轻患者的痛苦,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切割面积进行穿刺。穿刺者的手不可颤抖,不可迟疑不决,否则会影响穿刺时间和面积。

(2)准备实操教具:注射盘、止血带、避污纸、小垫枕、砂轮、2%安尔碘、棉签、型号合适的针头或头皮针(另备输液贴)、输液贴、大小合适的注射器及医嘱用药、笔、记录本、洗手液等。

向护生展示实操教具,说明每一物品的用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让护生牢记在操作中将会用到的物品,如有些护生在真人操作中准备穿刺了才想起准备输液贴,如果这时再去准备就会延长患者扎止血带的时间,患者的痛苦和紧张度也会增加。

1.2 教法分析

(1)呈现法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仿真教具和实操教具,同时护生自备白萝卜和双层纸质,教师准备实操教具并示范各种实操教具的用法,阐释注意事项。

(2)发现法的应用:培养护生的观察力,在讲授和示范时吸引护生注意力,同时让护生在自我练习中去发现问题并体会感悟。

(3)探究法的应用:督促护生通过多次练习去探究“穿刺在自我掌控中”的真理。只有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找到穿刺技巧,甚至探究出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

2 静脉穿刺流程及教法分析

2.1 静脉穿刺流程

步骤一: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一手折叠茂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另一手挤压茂菲氏管,使其产生负压,随即放松折叠部分,排尽输液管内气体,夹紧调节器。此步骤简单易操作,不易在液体中混入空气。

步骤二:选择静脉,在预定穿刺点上部约6厘米处扎止血带,然后放松止血带,用2.5%碘酊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扎止血带,75%酒精脱碘,取下针头保护套,左手握住患者五指(被握拳法)[1],拇指绷紧穿刺血管下端皮肤,使血管充分暴露,右手呈前后持针法进针,紧贴血管右上方“一点钟”位置,使针头与皮肤呈30°角,以跳跃式迅速刺入皮肤并潜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将针头稍向前推进,然后“三松”。此法较传统法进针时间短,患者疼痛感不明显,甚至无痛,简称“无痛法”[1]。“无痛法”进针时间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小,患者的疼痛不明显,甚至无痛。

步骤三:固定穿刺点。一条输液贴于针眼处保护穿刺点,另外两条固定好滴管,保证不会脱落或松动。根据病情调节好速度后帮助患者卧或坐于舒适体位。

2.2 教法分析

2.2.1 观察记忆法的应用 教会护生观察记忆的第一步,就是把教具摆在护生面前,先让护生认识并学会使用;第二步就是让护生在熟读操作流程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的步骤,并快速记住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护生,教师在授课中要进行更多的督促;护生在课后适当对教师示范步骤进行回忆,就达到了观察记忆的最佳效果。

2.2.2 背诵记忆法的应用 背诵是读书的基本功之一,在护理技能授课中倡导护生对穿刺步骤进行分层理解、背诵,这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步骤。对于一些记忆力较差的护生,笔者指导其先把操作流程制作成框架式图表,然后试着闭上眼睛,把图表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脑子里,背诵时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方法不仅使记忆深刻,永久不忘,还能培养想象能力。即使在紧张的技能考核中护生也能清晰地回忆流程框架,顺利完成考核。

2.2.3 笔记记忆法的应用 让护生把教师授课的重点列成大纲帮助记忆。我国从古到今的很多名人,无一不在笔记的帮助下进行记忆活动。如鲁迅曾经借助手抄《地球浅说》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自然科学知识。在技能示教中最能帮助记忆的笔记莫过于记忆思路图了,它能在人的记忆中构筑起增强各信息间联系和顺畅记忆整体信息的强有力的联合体。笔记中的记忆思路图与背诵记忆法相结合可增加记忆牢固程度。

2.2.4 重点记忆法的应用 重点记忆法指个体在学习较复杂的材料时,首先通过有意识的分析,找出材料的重点,然后记住重点,并以此为中心,逐渐扩大范围,最终记住全部材料的学习方法[2]。笔者指导学生对操作流程重要环节采用优先记忆法进行记忆,然后在每个重要环节中穿插琐碎的项目。笔者课堂笔记重点(有所删减)如下:(1)摆体位:卧位。(2)选血管。(3)扎止血带。(4)消毒查对。(5)绷紧、进针。然后在每个重点步骤里面加入操作细节,如“选血管”的细节是:上肢:常选用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手背等静脉;下肢:常选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部静脉。这样可以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

3 教师无痛穿刺真人示范技巧

3.1 真人示范过程

根据班级总人数分组,每组人数不宜太多,20人一组最佳,掌握好护生排列顺序,不要互相阻碍视线;教师示范过程中护生能近距离观看,选择真人血管穿刺示范,示范血管应该清晰可见,弹性好而且直。按照穿刺流程操作,注意关键环节的提问,以吸引护生注意力,从而提高示范效果。

3.2 真人血管分析

老年人血管分析:年老体弱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而活动度较大,因此穿刺难度较大。穿刺前要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时要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1]。此法比握拳法更容易固定易滑动的血管,增加穿刺成功率。

小儿头皮血管分析:小儿头皮血管细,穿刺难度大,穿刺的角度与深度成正比,角度越大进针越深,越小进针越浅。穿刺时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将针头与皮肤呈10~15°角快速进皮后,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血管,见暗红色回血后即为穿刺成功。

3.3 真人穿刺示范技巧

3.3.1 稳重选择穿刺点 浅静脉穿刺时如果从血管正面进针,易将血管刺破;而从血管侧面进针却易使血管滑动。“无痛法”浅静脉穿刺术选择在血管右上方“一点钟”位置进针,在力学原理上避免了上述矛盾。由于血管的弹性回缩作用,不易刺穿血管,而是针头直接进入血管,从根本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3.2 穿刺力度介绍 静脉的深浅、粗细、厚薄、软硬度、走向、充盈程度及滑动与否等都是穿刺力度要考虑的因素,护生第一次操作的体会不能成为将来操作的法则,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分析患者具体情况才能确定穿刺力度。例如,青壮年静脉较实较厚,力度要适当重一点;而小儿静脉较薄较软,老年人静脉较薄较浅,力度要轻一点,力度太大会使针头穿透双层血管或远离血管而造成穿刺失败,同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3.3.3 穿刺镜头重现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展示台和录像台,对教师的操作进行录像,操作完后安排护生观看穿刺过程,可避免有些护生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观察效果不佳现象,亦可在课后回放,以加强记忆效果。

4 护生真人成对练习及教师辅导技巧

教师示范完毕就进入练习阶段,这时采用分组成对实践方法,即一对一真人训练,一位教师辅导10对真人练习,对护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最好是在统一口令的指挥下,辅导教师能够及时找出错误所在,并督促护生发现问题及时提问,护生如果对自己选择的血管和穿刺点有疑问一定要跟教师共同确定,不仅减少了错误,还可以强化此次操作的记忆,减少下次练习出错率。教师辅导要充分考虑到护生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辅导的角度和深度有所不同。

训练过程提倡合作学习,让护生讨论、争论和总结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对事物的理解,能够充分发挥护生的主动性,对无痛穿刺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第二次或第三次真人成对练习中才能做到无痛穿刺。

5 结语

无痛穿刺教法只是护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小部分,通过不断总结实践教学效果,督促护生之间互相交流操作体会,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实习护生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操作技术,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以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获得患者的信赖。

[1]马冬菊.握拳法与被握拳法的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06,7(27):14.

[2]刘蔚华,陈远,王连法,等.方法大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G424.4

B

1671-1246(2014)17-0098-02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记忆法教法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超级记忆法 等4则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