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研究

2014-03-19贾纪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订单式专任教师校企

王 莹,王 华,贾纪萍,丁 宁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研究

王 莹1,王 华2,贾纪萍1,丁 宁1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方共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预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办学模式[1]。该模式的实施加强了校企合作,调动了学校、企业与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然而,从实践过程来看,该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养机制不健全

目前,尽管政府出台了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有关文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企双方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制约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此外,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的情况下,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2]。

1.2 “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是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他们接受过传统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且我国高等院校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使得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另外,兼职教师缺乏稳定性,且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1.3 重技能培养轻素质教育

部分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一味强调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4 专业设置不合理

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人才需求调研机制,缺乏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准确了解和掌握,造成专业设置的随意性和“跟风”现象;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为了迎合企业,教学内容针对性过强,导致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一旦发生“跑单”现象,学生可能因其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而就业困难。

2 对策

2.1 健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目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教育主管部门倡导、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自发合作的阶段。对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力求做到“六个明确”:一是明确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资质,且合作企业的管理者应热衷于教育事业。二是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三要明确相关的保险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发生意外事故,要有可依据的法律条文。四是明确企业应设置技能人才培养资金,专门用于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五是明确相关优惠政策,借鉴德国等国家的做法,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免税和贴息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六是明确相关的利益保障机制,保证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利益平衡,确保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运行。

2.2 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保证。高职院校应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组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团队。重点要建立“三个制度”:一是建立专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定期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学校须对拟聘任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聘任证书,持证上岗;对兼职教师实行教学监督,组织督导人员对其进行随堂听课,并结合学生评教,对兼职教师进行打分,实施绩效考核,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实施奖励,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予以解聘。三是建立师资双向互动制度,实施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双向流动,“一对一”互助,即一名专任教师联系一名技术骨干,双方共同学习,相互取长补短;鼓励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申报横向课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鼓励企业技术专家对专任教师进行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2.3 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的有效对接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员工,在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好“三个对接”:一是学校和企业间的课程设置对接。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技能培训、文化学习和文体活动的教学计划,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二是校企班主任间的学生表现对接。学生到企业实习或从企业回学校学习,校企班主任间要就学生的表现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处理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等。三是师徒间的个人性格对接。学生到企业实习,多数采取师带徒形式,校企班主任要向学生和师傅介绍对方情况。让学生了解师傅的风格,尊重师傅;让师傅掌握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指导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4 紧贴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

学校、企业联合培养的学生,要能留得住、快就业,在设置专业时要做到“三个紧贴”:一是紧贴社会发展前景。学校要认真研究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教学专家深入研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好开设新专业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紧贴现有市场需求。学校与人力资源市场要适时对接,掌握人力资源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三是紧贴企业岗位实际。学校设置专业和安排课程内容要根据企业需求,按照企业岗位规定的标准,编排课程,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培养企业急需的合格员工。

3 结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完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研究探索,进一步完善该模式,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1]李均敏.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08,30(3):43-47.

[2]王翠华.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1(35):14-16.

G420

A

1671-1246(2014)17-0018-02

中国职教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项目“建立多形式校企合作机制,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58321)

猜你喜欢

订单式专任教师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