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教学中职业指导的渗透

2014-03-19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执业资格职业指导专业课

卞 燕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职业指导”的解释为: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方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1]。

1 职业指导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1.1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应该包含4个方面:(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照搬、不教条,知识技能的传授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感兴趣、用得上;(3)科学管理:以人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为主,理明方向、理清思路、理顺方法步骤、理出学生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科学路径;(4)文化塑造: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校园与专业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对规则的自觉遵守,培养职业道德。

1.2 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

职业指导的目标就是紧密结合就业工作实际,更加有效地促进就业。这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实施的职业指导主要为:(1)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过程,本质上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2)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选择,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3)职业指导的内容是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4)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指导就是就业指导。

2 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当教育部把护理专业人才作为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之后,各卫生职业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在校护生数量剧增,加之中等职业教育入学条件的改变,导致大量形式上毕业而知识水平没有毕业的初中生进校学习,生源素质明显下降,而同时医疗卫生、医药市场对毕业护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使一些毕业护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毕业或到医疗单位工作后,表现不尽如人意。例如,一些毕业生眼高手低,对助理护士、导医等职位心存鄙夷,宁愿在家待业也不主动就业;对民办医院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不屑一顾;进入医疗单位后,工作随意,缺乏责任心;与同事相处中,表现为清高自大、难于合作。另外,由于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不断增加,致使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多方面因素导致护生就业难[2]。

3 在职业教育中渗透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的内涵: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或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确定职业方向,辅导学生准备职业和获得职业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即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正确抉择。针对护理职业教育中凸显的就业问题,职业指导的开展应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指导,通过整体安排,实施到位,做到精细有序。

3.1 职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

以本校为例,护理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在校学习3年;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在第4年完成至少8个月的临床实习[3]。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将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使职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确保职业指导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一年级开设护理专业发展概况课程,进行专业方面的信息传达,使学生真正了解专业特点、所学内容、研究前沿、就业前景以及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尽早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二年级开设护理人际沟通、表达与写作等课程,培养职业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三年级主要为专业课学习,将前期学习的知识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中;开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和就业指导课程,分别从专业与求职两方面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贯通与应用。四年级临床实习安排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以提高实习后本岗就业的几率。通过课程整体安排,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渐明确就业方向,找到就业岗位。

3.2 重视专业课教师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原来简单的政策性、观念性的就业指导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渴望在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得到更深层次的指导。因此,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优势,重视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无疑是实施有效职业指导、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3.2.1 课上渗透,课下指导 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机会,开展全程性、连续性、个体性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设计、实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学生与专业课教师接触较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实施技能训练。专业课教师拥有丰富的第一手专业资料,熟悉所教学科的专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优势与不足,对学生情况也很熟悉,可以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对行业的了解,将教学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临床护理工作情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专业课教师在开展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可防止学生出现专业知识丰富、专业能力缺乏的现象。

同时,专业课教师对其所属专业认识全面,了解本专业所需的知识层面和理论深度,做职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说服力。专业课教师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供边缘学科的学习意见和就业指导建议,甚至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边缘学科学习,拓宽学生就业空间。如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除临床护理岗位外,还可到美容机构、养老机构、保健机构、药事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专业课教师通过课余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技能特点,能够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指导低年级学生合理设计和实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高年级学生尽早确定就业意向及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3.2.2 跟进实习,利用优势 第四学年班主任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往往是“双师型”教师,即拥有教师资格和护士执业资格,能够在学生实习期间深入岗位一线,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就业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可利用专业课教师的专业优势和人脉,为学生进行细致而又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

通过专业课教师的努力,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践、毕业实习指导等与学生的职业指导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能力训练,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反馈总结,找出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偏差,及时调整其择业目标和方向,选择更符合自己特长、性格和专业的职业;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选择,实现全程式的职业规划指导,为就业做好准备。

4 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契机,促进就业

根据《护士条例》的规定,护士执业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4]。学生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就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未通过者不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这就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除专业课授课内容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外,学校还要在学生实习后组织其复习,迎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促进就业。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针对专业特点,依据市场需求,按照学生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合理安排,由专业课教师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开发职业潜力,设计职业规划,提高求职技巧。通过职业指导,使就业服务工作更有效果和效率,学生以更加理智的态度去择业。

[1]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何少莎.试论对护理专业学生实行全程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23-26.

[3]卫生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10787/201005/47398.htm,2013-11-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护士条例[EB/OL].http://www.gov.cn/zwgk/2008-02/04/content_882178.htm,2013-11-14.

猜你喜欢

执业资格职业指导专业课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利中医护理教学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浅析执业资格考试的变化
年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