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一个工业城市的服务化

2014-03-17麦宇旻

商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服务化青岛服务业

麦宇旻

“所有制造业到最后都是服务业。”其实不用到最后,今天的青岛制造业已经发生某种质变,现出“制造业服务化”的苗头。

“青岛的城市性质,它的气候优势、区位条件以及环境资源,决定了我们不能过多地搞重化工业。”——这是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多年来研究城市服务业发展规律的学者刘文俭的观点。

对于“优先发展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这一问题,刘文俭给出的建议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体系,乃是青岛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城市定位,决定发展策略

一百年前,因改革理想失败而避世青岛的康有为对这座城市给出了一句著名的评语:“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这句评语后来被演绎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一直被青岛市民引以为豪,也一直被为这座城市吸引前来驻足旅游、生活居住的人们互相传播。作为自外地前来青岛的记者,在与不少人采访接触时,依然发现有那么多因青岛的宜人色彩慕名而至的企业家、艺术家和自由职业者。“南厦门,北青岛。”—南—北两个最具潜力、在中国走出摆脱“千城一面”困境的特色之路的城市,在定位产业重心、规划产业结构层面,不能不有更多顾忌和斟酌。

刘文俭教授的呼声,实际上代表了许多人的声音。“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个城市的产业体系无需包罗万象,你不一定什么都去搞,可以有选择地突出你的重点,发挥你的优势,青岛市未来应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包括休闲度假、文化创意、软件信息、研发设计、健康养老等附加值高目无污染的行业。”

青岛市近五年来的经济大变动,似乎无意中契合了这种趋势。2008年,青岛老城区企业大搬迁,海晶化工、青纺联、青钢等一大批老牌工厂陆续外迁至董家口等地,市区腾出空间,发展物流、商贸、旅游、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

其实,这一过程并非青岛特色,而是国内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走过的或者正在走的路径。纵观国内国外的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哪一个依然在传统制造业层面上纠缠盘踞,几乎悉数转战第三产业。例如,上海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前四大支柱产业悉数尽是服务业。上海的传统制造业早在十几年前就外迁至周边的二线城市如苏锡杭,现如苏锡杭的带4造业又进一步外迁到更边缘的三四线城市。产业转移,就是如此一圈一圈、从内到外地重复发生,由此实现“凤凰涅槃”般的产业转型与升级。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经济区的核心,同样遵循这—规律。

“所有制造业到最后都是服务业”

不知哪位敢言的企业家放出如此颇显绝对而有个性的判断,却令不少同行深深认同。

“所有制造业到最后都是服务业。”其实不用到最后,今天的青岛制造业已经发生某种质变,现出“制造业服务化”的苗头。

“海尔在转型,从制造商变成服务供应商。它把一些制造环节分解出去,让别人给它OEM,让别人给它贴牌生产,而研发设计、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海尔自己把握着。”熟悉海尔情况的刘文俭说,其实不仅仅海尔,他所了解的青岛很多企业都出现类似苗头,他们本是生产有形产品的制造商,却摇身一变成为提供无形服务的服务商。

刘文俭说:“青岛泰凯英橡胶轮胎公司,它就是占据‘微笑曲线两端的典型,自己没有工厂,让别人给它贴牌。大型运输机、铁矿石采矿机械、高铁等不同于普通汽车,他们都要使用‘特种胎,而且在地下作业的、在矿山上作业的不同车辆,轮胎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泰凯英就负责给不同的轮胎用户提供特种设计方案。它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设有业务代表处,辐射力比一般轮胎制造商强大得多,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

在十年前,中国大江南北的血汗工厂机器轰鸣,日夜加班,为外国企业代加工,自己赚取微不足道的利润。现在,“守得云开见月明”,中国的许多代加工厂终于有机会升级,让别人来为自己代工。中国企业创新力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可见一斑。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有一段经典论述,当年引发相当大的争议,现在回头品读,实在重点中了要穴。

“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延长劳动时间等等,真可谓不择手段,不停压榨,然而放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只不过是只针对一美元这部分(笔者注:郎成平曾指出芭比娃娃在中国生产成本价1美元,在国外卖9美元)做文章,在最不赚钱的领域不停压榨,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战争的特点。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九庚元的价值,而他们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觉醒。”

在这本《产业链阴谋》出版5年之后,渐渐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觉醒”,他们挣脱加工环节,跃升到研发和销售领域,有的甚至大胆地去收编欧洲的资源,例如记者曾采访过的青岛三链锁业,他们收编了塞尔维亚的一家老牌锁具公司的研究队伍,又收购了中东、欧洲的—些品牌和销售渠道;另一家青岛的纺织企业甜蜜家园则专事研发与销售,同样在挣脱加工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缓缓蠕动。而所有这些新动向,都是青岛“制造业服务化”的苗头。

“土地就那么多,资源就那么多,青岛应该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这个曾让青岛政府官员颇为疑虑的问题,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下变得不再是问题,因为二者合一,制造即服务,服务即制造。

不是所有服务业都“现代”

并非所有服务业都“先进”,认为第三产业必然优于第二产业是一种误解。例如,青岛并不是近几年才有服务业的,—直以来,餐饮、旅游、房地产等最为传统的服务业早就存在。这种服务业被刘文俭称作“消费性服务业”,区分于上文所提到的与制造业紧密相连的“生产性服务业”,这可以看做—个城市的服务业的两个种类,目按照两条各自不同的路径在演进。endprint

怎样使餐饮、旅游、房地产、金融和物流等老牌服务业焕发新生?刘文俭给出了—些意见。

“房地产发展要汲取以往的教训,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要有—个合理的比例。比如说,如果要在北部红岛经济区建—个新城区,这里面必须有产业,有居民,有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不能光搞成房地产,不能只顾—般的房地产开发,而缺乏城市功能。”

对于金融业,刘文俭认为:“金融是城市经济的血脉,看—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没有活力,主要看它的金融业。最近这三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抓金融,使金融成为我们服务业中发展最陕、对地方税收贡献最大的—个行业。”

众所周知,整个山东省目前正在集中“火力”猛攻金融业,甚至将金融改革视作撬动山东经济的—个突破口,金融新政正在一波接一波地渗入各地市。对于这个热门话题,刘支俭也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建议。

“中小企业可抵押的资产少,青岛应该创造一些新的金融模式,例如联合担保,由三五个企业形成共同体,提高信用水平。又如让税务部门、工商部门和金融机构数据共享,让银行可以通过追踪企业的营业额流量和纳税状况来评估企业健康状况,决定是否给予信用贷款。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考察与评估成本,而且可以使很多企业不用抵押物而获得资金支持。同时,金融业应向民营开放,可以让几个大民营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创办银行,让民营资本加入地方已有的商业银行之中,例如青岛银行、农商行都可以吸收民营股本,创办金融租赁公司、科技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

据记者观察,地方金融改革的主要难度或许不在制度设计,而在于既得利益集团阻力以及地方权限。例如2008年温州金融改革的失败便被归结为地方权限不足,无法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立下的条条框框。如今,山东金改和青岛金改的地方权限足够了吗?刘文俭教授对此给出肯定的回答:“国家已经有政策了,方向已定,只要我们积极地跟中央有关部门沟通,就可以进行试验。当然了,设立民营银行还需要上面审批,但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尽早拿出实施方案来!”

结语

青岛的服务业正在遵循两条线进化,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包括海尔家电、泰凯英轮胎、三链锁具以及为数众多的本以生产有形商品为己任的企业,逐步转向虚拟的服务化,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典范。另一方面,餐饮、旅游、金融、商贸等传统的消费性服务业,又在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信息化融合等方式向高端转型。

其实,按照刘文俭的说法,还有第三类服务业,即公共服务业,包括水电、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工程等主要由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并运行的公共、准公共性服务行业。

三管齐下,齐头并进。可以预见,在5-10年之后,青岛或许能够摆脱外界对其的“重化工业”印象,完成产业蜕变,走上北上广深走过的产业发展轻型化、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的高端转型升级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化青岛服务业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青岛明月申牌?
制造服务化发展战略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制造业服务化对提升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