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从“憨城”走向“轻盈”

2014-03-17郭霞

商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济南服务业工业

郭霞

就产业发展而言,济南如同山东省其他城市一样,三产与整体经济水平不相称,但产业结构的偏重并不一定是发展的短板,若能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济南这座憨厚之城,也能走向轻盈。

济南,恐怕是全国最低调的省会城市了。

没有光鲜亮丽的城市建设,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特产,与山东省另一核心城市青岛比起来,济南似乎并没有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有媒体曾发文分析济南的城市性格,称其为“憨城”,令对济南有些许了解的人无不心领神会、点头称是。

“憨城”代表了济南的朴实、低调、宽容的一面,却也反映了她过于保守、缓慢、中庸的一面。就产业发展而言,济南如同山东省其他城市一样,三产与整体经济水平不相称,令这座城市始终难以轻盈起舞。

武侠小说里的大侠郭靖,为人憨厚淳朴又刻苦勤勉,虽天资有限,却也练就降龙十八掌之类至阳至刚之武功,能于敌军阵前纵身跃上城墙。济南,或许也应如是:过去的产业结构偏重,并不一定是发展的短板,若能合理利用自身优势,这座憨厚之城,也能走向轻盈。

省城的尴尬

总是在修修补补的马路,时时扬起的灰尘,频频“光临”的雾霾,是济南这座“最像县城的省城”留给人们的印象,而作为全国经济前三名的经济强省省会,济南本应当问鼎国内一流城市,却在城市之间的PK中落后,几乎要成为三流城市。

尴尬的处境昭示转型的必要性。

山东省是一个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省份,全国经济总量第三的大省地位,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构成了山东的矛盾,也是山东多年来试图求解的悖论。山东整体如此,济南概莫能外。

济南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影子,在市区的街道名称上便可寻觅:从纺织机得到灵感的“经几纬几”路,工业南路、工业北路……实际上,济南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工业立市。在机械、车床、电子、电器、化工、化纤、医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尤其是重工业,在大型压力机、数控机床、高档改装车等领域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九五”时期,受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济南的工业也出现了下滑,根据统计数据,1997—2001年,济南市一些过去具有很大优势的行业,如造纸、纺织、医药化工等,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全行业滑坡。

尽管2003年以后,济南工业开始恢复性增长,2003-2007年,济南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9.1%,第二产业增加值则从2001年最低点的41.4%提高到了2007年的45.2%,但是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无论在工业经济总量、结构,还是发展速度、后劲上,济南都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工业结构性矛盾、重化程度高,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土地、资金瓶颈制约等问题突出。

这个开埠百余年的老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失落的,逐渐失去优势的工业和尚未奠定起良好基础的第三产业,已经不能支撑她作为省城的光荣与骄傲。“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老舍笔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济南,而到了本世纪初,清亮、空灵、蓝汪汪,这样的字眼,已经很难与济南发生联系。

转型,是这座城市历史的选择。

转型的基础

其实,尽管有着“憨城”这样一个略带贬义的称谓,济南也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因为有一种转型,叫做“厚积薄发”。

产业结构升级从来就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沙上筑塔,只有具备了雄厚的一、二产基础,第三产业才能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产业升级不是盲目的,当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二产业时,各种生产要素向第三产业转移,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而如果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的时候,生产要素向第三产业转移,就会陷入拉美国家的境地。”山东省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黄晋鸿认为,二产和三产应当“耦合发展”,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一方面提升传统的工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另一方面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济南的“厚积”在哪里?

金融方面,济南是全国9大金融城市之一,“一行三会”一级分支监管机构所在地,截至2012年,市域内上市公司总数30家,上市股票总数32只。2012年全市银行机构实现利润196.3亿元,同比增加76.1亿元,增长63.3%。

科技创新方面,济南先后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首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软件名城试点城市”及“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CIIIC)、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金字招牌”。软件服务业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70%以上。

现代物流业方面,济南是山东省4300公里高速公路的枢纽,贯通京沪、京福、青银等全国高速公路干线。济南国际机场年客运能力1000万人次,连通国内外50多个城市。京沪、胶济两大铁路在济交汇,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从城市西部通过,2011年通车后,距北京和上海仅有1.5和2.5小时的车程。作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物流业迅速发展,2009年实现增加值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5位。

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和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2009年全市会展业实现交易额812亿元,拉动相关行业收入104亿元。全市拥有高校66所,科研机构200余家,各类人才总量70余万。以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民营书业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快速成长,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这些,都是济南进军金融、信息科技、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坚实基础。

向现代服务业进军

在济南,如果你想买台电脑,应该去哪里呢?相信济南人十之八九会回答你——山大路科技市场。毗邻山东大学这个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山大路科技市场多年来发展成为了在济南家喻户晓的电子产品大卖场,并且在整个山东及华东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产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丰富,在济南全市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仅仅有一个电子产品的销售平台和服务配套平台,这样的产业形态显然尚不足以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链条。就在2013年的12月18日,由济南历下区投资2亿元打造的科技市场升级版——山东硅谷产业基地正式启动,标志着这个电子产品的集散地,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据了解,由历下区和华强集团合作的山东硅谷产业基地以山大路为轴线,南起经十路,北至花园路,南北纵长约3.7公里,东起二环东路,西至历山路,东西纵长约2.5公里,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将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引导,重点培育发展软件信息、设计咨询、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产业,以及科技投融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载体于一体的产业园区,打造总部、研发、销售、培训服务等产业链。

山东硅谷产业基地是济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与青岛一同被国务院确立为服务业发展试点城市以来,这座过去的工业城市已经在走向“轻盈”的路上阔步前进着。

金融业是市中区的优势支柱产业,位于市中区的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也是全省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之一。银行、保险业总部机构分别占到全市的61%和42%。而目前已经有汇丰、渣打、东亚银行等三家外资银行落户济南市中区,花旗银行济南分行的落户,也正在积极争取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52.9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938.14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621.62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1年的5.4:41.5:53,1调整为5.2:40.3:54.5。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73.0亿元,增长10.5%;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为48.6%。”2012年济南市产业调整的数据简单直观,显示出三产,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色彩在城市产业的基调中愈发浓重,随着山东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整体战略推进,期待着济南也能够转型成功,走向“轻盈”。endprint

猜你喜欢

济南服务业工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工业人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