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实施习作教学

2014-03-13高春玲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积累创新思维

【摘要】实施小学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采集素材;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运用语言材料;把握习作要求,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注意与课文教学沟通,循序渐进地遵循学生的年级不同、习作要求不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创新思维;语言词汇;积累;运用;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尺度,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中最怕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习作课?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我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习作教学的规律,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以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采集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说”就是指表达的欲望。“想说的话”就是生活素材,这是学生习作的内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去了解,多方面、多角度地采集素材,诱发真情实感。如小学习作都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我重在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学生泛泛地写了活动的简单过程,开头和结尾用了一些套话,文章显得空洞。

接着《语文园地二》习作还是写事: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为了打开学生习作思路,这样教学的:我询问学生:“你最想写谁?”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说妈妈,有的说老师,有的说同学……“你想起了他(她)什么事?”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妈妈做饭、‘爸爸送雨衣、‘奶奶送我上学”……“除了你亲人以外,你还看到了谁经常做了什么事?”学生沉默了会,“清洁工张阿姨打扫街道”“李医生为我治病”“解放军王叔叔助人为乐” ……学生由此产生了强烈的习作愿望,觉得有好多内容可写,有很多话要说,这样写的文章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提示道:“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为了写一件事,他们描写了哪些语句?分别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读课文语句,交流表达方法。既回顾了文章的内容、语言,又给学生习作提示了表达方法。为了文章更加充实,充分发挥学生的热情和情感,我再次补充:“也可以写当时自己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交上来的习作,就能通过人物动作神态和对话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选材面拓宽了,学生也写出了自己的想法。评改习作时,我注意发现学生的有创意的表达,在同学面前进行交流,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也就达到本次习作的目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当然,我平时还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比赛、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场面,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为学生创造最佳的习作领域,学生观察力强了,积累的素材多了,让学生主动拿起笔,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倾吐美,抒发感情。学生就逐渐写得形象、逼真,大大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运用语言材料

遵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如我平时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推荐读一些好书,各年级的《分类作文》《同步作文》等,又如三年级上学期读《中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等,三年级下学期读《中外神话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同时还向他们推荐一些好作家及相应的好作品,如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沈石溪的《激情动物小说》……同学互相商量买这些书籍,看后互相传阅,我和同学一起阅读,每周安排2节去校阅览室看书。每天上语文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读书的内容或体会。而《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就明确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见阅读后,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习作中才是最终目的。课文中的语言词汇不少,运用精妙,但大多数学生却不能为己而用,所以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好词佳句的品味,领悟其中的方法。如我平时引导学生读一些好书,要求学生对精彩的片断或好词好句,多读、细读,然后摘抄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一翻书就动笔的好习惯,头脑积累的东西多了,就会意到笔随,左右逢源。

三、把握习作要求,培养创新思维

作文要求是根据作文内容来确定的。各年级习作的内容几乎都是:写事、写人、状物……首先,要明确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窥见文章的内容,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初练作文时,教师要注意题目尽量适应学生的口味。一般采用自拟题目,补充题目,选择题目,这样开拓了学生思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习作兴趣,让他们遵循自己的爱好、熟悉、自选内容写下来,享受在习作后的无穷乐趣。

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习作的具体要求出发,紧扣要求,细心分析,巧妙布局,整篇文章前后照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习作要求,展开思路,按照观察积累的素材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如三年级的习作训练要求抓住重点和事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有顺序地叙述,做到段落分明,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四年级的习作训练则是围绕着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具体描写、注意联想、恰当选材、注意详略前后照应等方面来进行……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前一年级是为了后一年级做准备,而后一年级训练则是前一年级训练的继续和深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些内在的科学联系,重视承上启下,一环扣一环,避免前后脱节和机械的重复,使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和技巧。

习作教学中,要肯花工夫、下力气,加强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注意积累运用,而且习作要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

作者简介:高春玲,1972年生,女,汉族,内蒙古莫旗人,本科,小教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积累创新思维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