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2014-03-11毛良升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防生网络时代教育者

毛良升

(公安海警学院,浙江·宁波 315801)

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毛良升

(公安海警学院,浙江·宁波 315801)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网络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信息网络正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等生存方式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必然也会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国防生的心里动态、思想信念、政治理想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探寻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就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

信息网络;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 (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其身份和培育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国防生教育既有别于地方高校的普通大学生,也有别于军事院校拥有军籍的大学生。其中,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这种特殊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国防生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的高低,是军地合作能否培养出适应国防事业发展所需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步入到了信息网络时代。在信息网络环境影响下,加之教育环境的地方化,与军校学员相比,国防生思想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其思想动态会呈现出新的变化。因此,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认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及时促成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换,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才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适应新时期国防生的培育要求。

一、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呈现出的新变化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5.6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2.1%。可见,网络正成为当今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也必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当然,这种影响也会反映到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由于国防生实行的是半封闭式的准军事化管理,与地方高校普通学生相比,他们自由上网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但是,与军事院校学员相比,他们的上网时间与机会又多了很多。这样,在信息网络的影响下,国防生思想动态将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防生通过网络接触外界信息量增大,其思想受到的负面影响增多。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介传播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受到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其程度日渐加深。随之表现出来的是:人们思想活动的自由性、多样性、多变性明显增强,不同的思想、观点、观念鱼龙混杂地糅在一起,这一社会现实的变化当然也会影响到国防生。随着国防生上网时间和上网机会的增多,他们接触外界的信息量也开始逐渐增大,其接受的传统主流思想必将会受到各种非主流思想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信息网络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了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灌输渗透,企图达到其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阴谋。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毫无隐讳地指出:“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技术,因为他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为此,美国国防部还提出了所谓的对华《十条戒令》,企图达到颠覆我国政权的目的。我们知道,国防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在网络上辨别信息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极易受到西方所谓“民主”、 “自由”思想的蒙骗,很有可能不假思索地去推崇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从而不利于我们传统主流思想的灌输和军人的服从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另外,网上的一些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也会影响到国防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一半以上国防生在上网过程中都会有意或无意浏览到不健康的内容或信息,这使得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的思想动态变得更为复杂,从而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国防生通过网络与外界交往交流增多,其心理和思想情感波动加快,并可能会引起网络伦理道德以及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通过网络突破了现实交往中物理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网络上随意结交朋友。而这种交往方式与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不同,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很难受到现实社会中道德伦理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因此,这很有可能形成驻校选培办和地方高校管理的“真空地带”。由此也会带来以下问题:一方面,国防生有可能将网络交友延伸到现实生活之中,通过请假外出机会面见网络朋友,这极易引起情感纠纷问题的出现,也会引发国防生上当受骗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国防生有可能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压力、郁结倾诉给网络朋友,或者将自己的开心事情分享给网络朋友,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身心得到释放和自我调节,但同时也将面临着军事涉密信息外泄的风险。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国防生日常的思想情感波动,催生了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加大了新时期国防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随着上网时间和上网机会的增多,再加上地方高校管理的宽松性及驻校选培办管理的辅助性,使得国防生的日常管理显得相对较为松散。这样,一些国防生就有可能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从而造成交际障碍、孤僻性格,并对其学业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网络消除了现实社会对交友主体的身份、角色束缚,使其具有“多重身份”的特点,交友者可以随心所欲、心想事成扮演自己想扮演的角色。这样,在现实社会想得到而做不到的事情,在虚拟世界却想得到也做得到。所以,正是这种“虚拟性”,使网络有了巨大的诱惑力。于是,一些国防生开始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以此缓解在平时生活、训练和学习中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发泄、平衡。这必然导致国防生之间、国防生与地方生之间、国防生与教育者之间直接交往交流机会的减少,由此造成了他们之间关系的冷淡和疏远。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培养需要亲身交往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如果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缺乏生动活泼的人际交往,那么势必导致情感的淡化和萎缩,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失去与现实交往的能力,产生孤僻、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如果国防生上网长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规范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引发他们交往心理障碍、精神萎靡、人格缺陷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如果国防生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网络上,那么必然还会影响到其学业的顺利完成。这既不利于国防生集体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军事化的培训要求,也不利于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给国防生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问题。

二、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两课”政治理论教师和驻校选培办的军队教官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纪律、法制、国防、民族团结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服从、忠诚、奉献等军人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获取途径主要以“两课”政治理论教师的理论传授,班主任、辅导员和驻校选培办主官的说服教育,部队下达文件的学习,书刊杂志的阅览和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主要采取谈心、说教、灌输、表扬和批评等形式。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在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它也适合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暴露出观念陈旧、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手段贫乏等局限与不足”,[1]已经很难适应信息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难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身份出现,受教育者则是客体,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整个教育是一个单向施压过程,缺乏回向反馈环节。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方面,教育者不懂得国防生心里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只是单方面进行任务式和程序式的灌输教育;另一方面,国防生畏惧教育者,不愿意也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主动反馈给教育者,教育者说什么就听什么,没有解说的余地。如此一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代沟与隔阂逐渐加深,思想政教育的效果收效甚微。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愈加难以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要求。因为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国防生通过网络接收到的信息量成倍增趋势,他们也逐渐接触到了与正统教育不一致的内容,这样,他们的思想困惑在不断增加,教育者的权威也开始受到质疑与挑战。同时,由于国防生能够在网上得到自由平等的待遇,他们往往乐于通过网络交友、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讲述自己的心中秘密,从而达到释放自己身心的目的。这样,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者陷入了逐渐被疏远冷落的尴尬境地。因此,教育者如果不根据网络时代新特点及时转变教育理念,那么,就会面临着缺位、失去话语权,进而被时代所淘汰的危险。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传统环境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教你什么,你就学什么,报刊刊登什么,你就看什么,广播电视节目播什么,你也只能随着节目听和看。”[2]而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大大增加了国防生接受信息的自主权。同时,由于这些信息传播来源突破了“原有国家、地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限制,因此,国防生在上网过程中,可以广泛接触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3]然而,就目前世界范围而言,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信息网络技术上的优势,掌握了网络上的话语权。这就导致在大量信息传递过程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我军思想理论的内容少之又少,而宣传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却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一些国防生由此对我们长期以来接受的正统思想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有些甚至对某些传统教育思想内容抱有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因此,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正视网络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不丰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联系现代全球社会科学出现的新思潮,不联系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遇到的种种新问题,不联系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不回应他们关心的有关理论上的热点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会失去时代感、针对性、吸引力、说服力,主流思想也就将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式、方法难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当前,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仍主要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主。这些多为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且今天仍发挥着它的独特优势。但是,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整体来看,主要表现为静态、平面时空、单调呆板、封闭性、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严肃性、直接性等特征。这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动态立体超时空、信息的高集成性、丰富全面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等特征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无疑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难以满足国防生求知、求新、求异的愿望了。这也导致很多国防生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排斥,对教育者的苦口婆心说服教育无动于衷,对政治理论的学习难以提起兴趣。因此,教育者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转换教育模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会逐渐减弱,其教育的效果也就将大打折扣。

三、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破除旧思想、旧观念和旧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与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并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国防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看,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信息网络发展特点,与时俱进,构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新内容、新手段,进行模式创新。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逐步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采用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对历史资料、理论概念等进行形象化、生动化的显示与剖析,增强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二是要通过电子公告板系统、聊天室、微博、微信等平台,让国防生之间自由交流政治理论课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与心得,增强他们政治理论学习和关注时事动态的兴趣和热情;三是教育者要通过E-mail、QQ、微博、微信等方式,像同学或朋友的一样,与国防生进行平等交流谈心,了解他们思想中遇到的困惑,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郁结,解答他们学习中的难题,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会拉近教育者与被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并使理论学习和说服教育更加动态化、形象化和人性化,从而提高国防生学习政治理论和转变思想观念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目的。

(二)加强对国防生的网络常识、网络伦理道德、网络法规、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上网道德自律意识和识别网上信息真伪的能力,引导他们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依法上网。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容易导致上网者忽视现实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和法律约束,从而降低了个人在虚拟世界的道德自律与法律制约意识。国防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都还比较弱,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开设网络基本常识和网络伦理道德课程,教给国防生基本的上网常识和网络道德伦理规范,让他们明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别,告诉他们在互联网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提高他们的分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二,普及网络法规与网络安全常识,提高国防生上网的法制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网络上的言行和现实生活中一样,也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不能利用网络媒介形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其三,注重加强对国防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防止网络泄密行为的发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提醒国防生上网时不能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与使命,不要随意发表言论和跟帖,要时刻牢记国防生保密的相关规定。

(三)顺应网络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校园国防生网站建设。在校园国防生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上,主要由驻校选培办的政工主官把关,并指定出专门的负责人。网站宣传上要把国防建设、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进去,使国防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更好地了解部队、了解军人。具体说来,就是在校园国防生网站的建设中,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作为主线,围绕信息网络时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为国防生了解国防、部队、接受先进思想、获取有益信息、丰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发挥出网络平台文化熏陶、凝聚、激励等功能,使之成为国防生精神陶冶、价值导向、心理调节和典型辐射的重要途径,从而为国防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正面思想指引,为国防生抵御信息网络时代带来的不良信息影响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屏障。当然,地方高校网管中心也需要在网络技术上多下功夫,做好不良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国防生上网的监控工作,为国防生日常上网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加强驻校选培办与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处的联系与合作,及时掌握国防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不给国防生的管理留下死角。信息网络环境下,国防生和地方大学生一样,他们中的一些人很有可能把自己相当大的一部分课余时间用在上网聊天或打游戏上,有的甚至逃课上网。由于国防生的管理上具有特殊性,他们既要受到来自地方高校的管理,也要受到来自驻校选培办的管理,这样,既有可能出现管理上的重复交叉性,也有可能会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区。如果一些国防生利用管理上的空缺逃课或逃避训练而去上网的话,长期以来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培养质量。对此,驻校选培办与地方高校管理者只有密切联系和沟通,严格执行高校管理规定和国防生相关规定,做好请销假制度,及时掌握国防生的思想、行为动向,才能够在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1]姜红明.网络化对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初探 [J].湖北社会科学,2002(5):72.

[2]姚海峰.网络文化与军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4):79.

[3]王新立等.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J].沈阳大学学报,2001(3):81.

(责任编辑 杨红屏)

Explor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 in Network Information Era

Mao Liangsheng
(China Maritime Police Academy,Ningbo,Zhejiang,315801)

The society today is in the era of network inform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network information has a wide and profound effect on people's work,learning,life,thinking and the way of all aspects,it also will inevitably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Among them,the dynamic mind,ideological belief and political ideal are influenced particularly.Then,itbecomes very urgentand important to explore newmeasur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oblems.

Network information;National Defense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Pattern of Education.

G42

A

1672—6057(2014)01-12-05

2013-11-06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 (Y201327490)阶段性研究成果。

毛良升,男,陕西紫阳人,公安海警学院基础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国防生网络时代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网络时代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