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战斗开始

2014-02-21

进出口经理人 2014年2期
关键词:香港贸易银行

当亚洲的银行开始发动价格战来赢取大企业,又有谁将在此区域支持中小企业?请看来自于Shannon Mander的报道。

诸多银行在香港拥挤的金融中心互相竞争。当中国政府为经济放缓寻求平衡,为经济改革注入新活力时,新的金融商正在不断挤进这个市场,这使得金融服务的供应量不断上升。

当中国的国有企业和跨国企业对于贸易金融的需求不再短缺,中小企业对于贸易金融的需求却相对活跃起来。“所有的银行几乎在做同样的事情,它们看起来都将关注点放在大企业上。” Anil Berry,裕利安宜(Euler Hermes)亚太区商务总监说。

伴随巨额交易利润率的降低,许多创业型企业都受到银行的遏制,这些企业有很多都位于香港。也可以说,整体经济和企业增长也受到了遏制。“银行想要使数据进一步增长,但是我们看到有很多推动中小企业借贷的动力。”Berry说。

对于银行来说,不断增长的市场竞争最终演变成为市场漏洞,并且导致价格的急剧下降,尤其是次级同业拆借利率的下降。

为了整顿私募市场的形势,尽管没有任何标准的容量限制,中国政府正在此区域内密集鼓动银行,意欲增加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 除了国家的支持,金融对于高品质贸易仍然留有余地,并且反对有形证券的交易。

银行不愿意支持较小规模和风险较高的企业,这是因为预期增加的产品和作业评估以及控制过程将极可能增加额外的成本费用。“我认为在银行已经在服务大多数大型企业的同时,也应该服务于更多的中小企业。然而,当我们开始了解客户的时候,这一点却很难做到。”一位供职于香港某国际级银行的金融人士这样说。

除了近期对于私人部门金融资源的支持,中国政府在2013年11月宣布,满足某些尚未确定的条件的私人投资者,将被允许创建中小型银行。

撬动这一部门的动力,以及鼓励竞争的措施将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此前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只能依靠朋友、家庭及地下钱庄等非常规方式的借贷来获得融资。而据估计,不规范的“影子银行”在GDP的坏账率中占到了30%的份额,这也是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之一。

“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这一信息,但是目前仍无具体的时间表。这将会耗费时间,并且需要规范。”Berry说,“这一改革措施将首先在上海自贸区实行,尽管那是一个面积非常小的区域。”

坚定前行

2013年9月启动的上海自贸区正在朝着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投资和贸易的方向逐渐变化。目前,上海自贸区的计划已经引起国际金融社会的众多关注。这一点,从国内和国外银行争相出现在上海自贸区就可见一斑。

目前,已经有10家银行通过申请并且被允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但是外资银行仍然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尽管此前在上年12月上旬,政府宣布上海自贸区的金融自由化将在三个月内启动,这一政策将减少银行的担忧,但是政策和法规的不确定性仍然会阻止其他银行进入自贸区。

“每个人都在等待政策法规的落地。”一位致力于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的从业者说,“从基础设施的前景来判断,我们明天就可以发挥才能——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问题在于经营范围要和政策条例一致起来。这的确是一个缺失。”

2014年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起来。在2014年一季度,一系列关于自贸区的法规有望由上海市人大修订并通过。

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上海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使自己的贸易、金融和物流符合国际水准,这将会对香港的竞争力造成影响。

在这些话题上,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只有做到税收优惠、人民币的自由浮动,以及借贷成本的驱动,上海自贸区才有可能比肩香港的国际地位。

“当企业或银行在一个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必须确保它们取得的受益能够及时收回,法律也必须使它们的受益得到保证。我认为香港在这方面的具有巨大的能量,并且这一优势继续保持。”巴克莱银行香港贸易和资本运营总监Nadeem Siddiqui说。

一旦贸易限制获得放松,中国的企业将较少再到国外为它们的母公司设立境外离岸分支机构。对于有意在这些离岸中心从事新业务的银行来说,这将是一个负面影响。然而,人们希望香港的低税率和低利率能够继续成为吸引这些企业来香港的刺激因素,至少在接下来的5年内是这样。

“香港拥有诸多便利,如商业经营的成本、从事行业的透明、创立企业的便利、资本便利、语言因素、教育、移居便利、环境等,而这些因素都将决定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起飞。”GTR来自香港的消息解释说。

如果上海自贸区不能从一个初步的概念扩展为一种具体的实践,政府也未能准确地定义何为“自由”,那么银行就和过去并无多大区别。唯一的不同是,这些银行过去不得不从本地存款中获得资金,而现在如果需要的话,它们将能从国际市场上获取资金。另外,这些银行也可以利用母公司中获得资金,不再面临向当地子公司提供资金的限制。

但是,如果人民币的国际化速度成为改革速度的标尺,那么实质性的改变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很多在香港的贸易金融人士承认他们目前仍然没有看到预期的货币流通,货币仍在升值。

“为了增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需要中国的大型企业。这一步早晚会来临,现在的需求比潜在的更多。”澳大利亚银行香港分支机构金融事务负责人这样解释说。

未来的战斗

当众多银行争相即进入亚洲的新兴大都市的时候,金融业者也继续进入这个市场——当然也有金融家从这个市场抽身而出。从前从中国撤离的欧洲银行又回来了,它们旗帜鲜明地出现在贸易金融领域。

“贸易金融供应量的巨额增长将会驱动价格的完全竞争性,在过去18个月内,完全竞争性的市场已经席卷这一区域。”汇丰银行亚洲贸易供应链负责人Simon Constantinides解释说。

尽管地区性银行正在变得愈发积极活跃,但是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逼近,这一形势能持续多久尚不确定。跨国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建造能力将受到巴塞尔协议的限制。在选择开展何种类型的资产业务,以及将获得何种收益回报上,地区性银行也正在精挑细选。

“到2015年,地区性银行将或受到严重打击,最终它们将会有此遭遇。”GTR有消息预测说,“甚至对于一些机构性交易,我们将看到这些积极的行为能持续多久。”

当前在现金流方面,处于有利地位的是日本的银行,与其在日本的银行内维持10个基点的现金,倒不如将这些资金以40~50个基点借贷出去。

由于很多银行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进行价格竞争,它们于是将精力集中于结构上的创新,它们用这种方法来维护现有客户,并以此吸引新客户。

“银行的竞争具有不同的层次,如果你不能在常规业务中取得竞争优势,你可以在业务结构方面取得领先。或者这就是客户评判你是否专业的标尺。”GTR消息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长期以来,供应链金融都是欧洲和美国银行的阵地,然而现在日本银行已经成为新的进入者,日本的瑞穗银行(Mizuho)正在致力于建立一个在线的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系统,这个系统将向客户开放。由于亚洲市场获得了普遍的认可,潜力巨大,其他银行,包括澳大利亚银行,也在积极向客户推出它们的供应链金融系统。“我们在努力,每个银行也都在努力,并且我们的确大有机会。但是,我仍然不能确定这一领域是否将会得到增长。”GTR澳大利亚的消息称,“众多银行都越来越关注这个领域,它们也开始看到在这一领域引入银行的巨大利益。”

上马了新的业务并且制定了增长战略,在这一区域的银行只能希望业务开始增长。由于2014年下半年利率才有望变动,在此之前,银行将希望保持与现有客户的关系。对于新的借款人,尤其是小规模企业,银行将开出它们的逐客令。

我们已经在路上,但是目前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这需要时间。金融行业应该得到规范

中国政府在金融行业的改革

·利率自由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私人资本将被允许建立中小

型银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香港贸易银行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香港之旅
贸易统计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展与拍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香港